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08-17 07:11郑家琼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乳头初产妇母乳喂养

郑家琼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800)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免疫物质和抗体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少初产妇存在母乳喂养方法不当、产后抑郁或因急于恢复产前的体型而放弃母乳喂养等情况,从而导致我国新生儿接受纯母乳喂养的比率偏低[1]。临床实践证实,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本文主要是研究对初产妇进行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其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220 例初产妇。其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早产、患有乳腺疾病、随访失联或患有严重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10)与对照组(n=110)。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34±3.47)岁,其平均孕周为(39.25±1.52)周;其中,进行顺产的产妇有74 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有36 例。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63±3.59)岁,其平均孕周为(39.34±1.57)周;其中,进行顺产的产妇有78 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有32 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在两组产妇住院期间,对其均进行优质护理。在出院后,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电话随访,方法是:在产妇出院后,每隔2 周对其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共随访两次。在随访时,询问产妇产后恢复的情况及进行母乳喂养的情况,了解其新生儿的奶量,向其讲解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并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在出院后,对观察组产妇进行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产妇出院前,为其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其个人信息(包括其姓名、年龄、妊娠及分娩的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以便于延伸式护理工作的开展。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电话随访、上门访视、微信随访等方式对其进行延伸式护理,每隔2 周对其进行一次随访,共随访4 次。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1)了解产妇在产褥期及哺乳期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饮食情况、乳房状况及母乳喂养的情况等。向产妇介绍进行母乳喂养的益处。(2)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如橄榄球式、反式橄榄球式、摇篮式等哺乳姿势),告知其在哺乳前先用乳头对婴儿的口唇进行刺激,让婴儿将其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住。(3)对于存在乳房胀痛或乳房硬结的产妇,指导其每天用手掌按揉乳房或用热毛巾对其乳房进行热敷,在必要时可用中药芒硝对其乳房进行湿敷。对于乳头凹陷的产妇,指导其用吸奶器将凹陷的乳头吸出,并在非哺乳时间用亲密接触型乳头保护罩对其乳头进行保护。若产妇存在乳头皲裂的情况,指导其在每次哺乳结束后将乳汁涂抹在乳头上[2]。(4)对于奶量不足的产妇,指导其适当进食可“下奶”的食物,如猪蹄黄豆汤、山甲炖母鸡、乌鸡白凤尾菇汤等。指导产妇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以防其发生缺铁性贫血。(5)指导产妇每天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提肛训练、会阴和肛门的收缩训练等,以促进其产后恢复[3]。2)心理护理。(1)在与产妇进行交流时,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其心理状态。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鼓励、安抚、倾听及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向其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其缓解负性情绪。在与产妇沟通时语气要亲和、诚恳,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2)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说明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情绪的几率较高,鼓励其家属多理解、支持和帮助产妇,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使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减轻其抑郁情绪,使其能够尽快地适应角色的转化[4]。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产妇的SAS 评分和SDS 评分越高,表示其负性情绪越严重。护理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包括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尿潴留、体重超标、便秘和子宫复旧不良等)的发生率及其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护理后,采用自拟的问卷(总分为100 分)调查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与其该问卷的评分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SAS 评分及SDS 评分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AS 评分及SDS 评分相比,P >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 <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SAS 评分及SDS 评分(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SAS 评分及SDS 评分(分,±s)

注:* 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SAS 评分 SDS 评分对照组(n=110) 护理前 58.45±3.79 57.36±3.25护理后 53.89±2.71 52.84±2.14观察组(n=110) 护理前 58.51±3.77 57.55±3.19护理后 45.02±2.63* 43.52±2.11*

2.2 护理后两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后,对照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7.27%(30/110),其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尿潴留、体重超标、便秘和子宫复旧不良的产妇分别有6 例、5 例、4例、6 例、4 例和5 例;观察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18%(9/110),其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尿潴留、体重超标、便秘和子宫复旧不良的产妇分别有2 例、1 例、1 例、2 例、1 例和2 例。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 <0.05。

2.3 护理后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的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的平均评分分别为(92.31±3.17)分与(84.06±2.84)分,二者相比,P <0.05。

2.4 护理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分别为98.18%(108/110)与88.18%(97/110),二者相比,P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部分初产妇在分娩后存在乳房胀痛、乳汁分泌不足、睡眠质量差、乳头皲裂等情况,可导致其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可影响其母乳喂养的成功率[5]。对初产妇进行院内护理和常规的出院随访不能很好地帮助其解决在母乳喂养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是专门针对初产妇产后在母乳喂养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制定出的一种护理方法。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初产妇进行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乳头初产妇母乳喂养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