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的效果

2020-08-17 07:11王玉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评分

王玉清

(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70)

目前,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常进行溶栓、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常规治疗。但接受治疗后的脑梗死患者常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1]。有研究资料显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可改善其肢体功能。为了进一步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的效果,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20 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 例脑梗死患者。其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 其病情经MRI 检查或脑CT 检查被确诊为脑梗死。3)其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合并有心、肺、肾等器官的疾病[2]。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reference 组和treatment 组。在reference 组患者中,有男33 例,女27例;其年龄为54 ~73 岁,平均年龄为(64.56±5.67)岁。在treatment 组患者中,有男36 例,女24 例;其年龄为53 ~75 岁,平均年龄为(64.11±5.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溶栓治疗、营养脑细胞、改善脑部微循环、调节血糖、调节血压等对症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营养支持、用药监护等)。治疗期间,对treatment 组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指导。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每隔2 h 指导其进行1 次翻身,方法为:让患者举起双上肢,将下肢弯曲,然后用力完成翻身。2)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对患者受压的部位进行按摩。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擦拭。定期对患者的四肢、关节及躯干进行牵引、揉捏。轻柔地对患者肌肉功能较好的部位实施推拿。采用稍大的力度对患者肌肉功能较差的部位实施推拿。3)在床上对患者实施肢体的被动训练。在患者可自行进行翻身后,对其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等关节进行外展、内伸、屈曲等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然后将上肢举过头顶,以起到伸展其肩关节的作用。指导患者进行握手训练,让其将手指张开,然后将双手进行交叉及上举。运动的频率为10 ~15 次/min,运动的时间为5 min。4)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指导,方法为:将床头抬高,协助患者坐起,在其背部垫上被褥,放松其躯干的肌肉,然后让其逐渐过渡到可独立坐起。5)对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及行走训练指导。对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及跨步训练。然后,让患者利用拐杖进行缓慢的行走,护理人员在其身旁陪同,以防止其摔倒。6)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在患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洗脸、刷牙、穿衣等日常活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观察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及Barthel 评定量表评分。1)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表示其运动功能越好。2)用Barthel 评定量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与reference 组患者相比,treatment 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较高,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285_1475_671_1559_719.png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相比,t=0.130,P=0.897。治疗后,reference 组患者与treatment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相比,t=7.210,P <0.001。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treatment 组 60 28.11±8.76 57.96±12.22 reference 组 60 28.32±8.91 43.12±10.24 t 值 0.130 7.210 P 值 0.897 <0.00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4]。因此,在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待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对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指导,以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5]。在本次研究中,对接受治疗期间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的内容包括指导其进行翻身训练、坐位训练、行走训练、自理能力训练等。对接受治疗期间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神经系统的应激性及兴奋性,同时还可改善其大脑的侧支循环,重建其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而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相比,P >0.05。与reference 组患者,treatment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较高,P <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我给爸爸评分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