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扶贫研究进展与知识演化

2020-08-17 07:54王金伟张丽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献领域旅游

王金伟 ,张丽艳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旅游科学学院,北京100024; 2.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北京100024;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MTA/MBA 教育中心,北京100024)

0 引 言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1]。旅游业因其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以及对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促进功能,在世界减贫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其扶贫效应备受全球关注[2]。各国政府和管理部门在旅游扶贫推进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优势旅游资源,将旅游业发展与扶贫政策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3]。同时,通过长期摸索,各地逐渐意识到要保证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推进,在市场自发调节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政府主导发展方向、各利益相关者均衡协调发展、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并分享发展红利[4]。因此,旅游扶贫不仅是一项政府管理工作或扶贫施策方案,更是一项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近年来,旅游扶贫已逐步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者们围绕旅游扶贫的内涵特征[5]、旅游扶贫路径[6]、旅游扶贫效果评估[7]等展开深入研究。同时,为了回顾和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也有学者开始对旅游扶贫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 TRUONG[8]对1999—2013 年国际旅游扶贫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并指出现有旅游扶贫研究方法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案例地主要集中在非洲国家及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李会琴等[9]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外旅游扶贫理论、实践模式、效果、研究方法、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了解旅游扶贫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但其多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定性研究为主,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脉络演进、知识结构等缺少系统性、形象化呈现,不利于进一步全方位立体地认识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领域的全貌和整体特征。

文献计量法(bibliometrics)是以文献体系及其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数量关系以及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相关研究的内在规律、特征和结构[10]。该方法可弥补传统文献综述的不足,综合呈现研究的热点演化及其知识结构,现已广泛应用于旅游学、地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在旅游研究领域,邓爱民等[11]通过知识图谱对西方旅游本真性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徐秀玉等[12]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对国内外休闲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

本文将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可视化呈现,力图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格局、知识基础以及研究热点,以期整体把握国际旅游扶贫的研究脉络,并为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及其发展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Web of Science(WOS)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包括 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CI-SSH、BKCI-S、BKCI-SSH、ESCI 等,共收录了12 000 多种高影响力学术刊物,基本涵盖了发表旅游扶贫相关研究文献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13]。为全面了解国际旅游扶贫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使用“propoor tourism”和“tourism + poverty alleviation”两组关键词分别在WOS 核心合集(引文索引)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语言设置为“English”,时间设置为“全年限”,得到 2002 年以来相关主题文献。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为2019 年5 月5 日),时间设置为2002—2018 年,其他设置条件不变,共检索到315 篇文献。而后,对文献的标题、作者、关键词、发表年份和引文等信息逐条核查,手工剔除记录不全、重复以及与主题不相关的数据,最终得到274 篇样本文献。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CHEN Chaomei)教授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算,并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发展前沿的探测[14]。本文将综合利用CiteSpace 的研究主题领域分析、期刊双叠加分析、共被引网络分析及关键词共现分析等功能,绘制相关可视化图谱,将其作为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研究领域、引证关系、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的参考依据。并进一步结合传统文献梳理方法,深入剖析相关度较高文献的研究内容,从而对国际旅游扶贫研究脉络做系统呈现。

2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总体概况

2.1 时间分布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发文量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 所示。可以看出,2002—2018 年,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并经历了萌芽期、蓄势期、发展期3 个阶段。(1)萌芽期(2007 年以前),虽然年均发文量在10 篇以下,但学者们已开始关注该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研究;(2)蓄势期(2008—2013年),发文量逐步增加,但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尤其是2008 年和2011 年增速最快,图中的拐点处,发文量分别为17 篇和24 篇,说明相关研究开始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3)发展期(2014—2018 年),发文量逐年增加,到2018 年达到峰值,全年发文量为32 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受重视程度不断上升。

图1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Fig.1 Numbers of published documents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2.2 空间分布

对CiteSpace 导出的研究国家分布信息(发文量≥5 篇)的进一步统计(见图2)可见,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共47 篇,表明美国奠定了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基础,对基础理论和研究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其次是南非,发文量为46 篇,可见南非在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除此,发文量在10 篇及以上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35 篇)、英国(29 篇)、中国(28 篇)、荷兰(12 篇)、新西兰(10篇),这可能得益于这些国家深厚的旅游学术研究基础,以及旅游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所有这些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鲜活案例,使得研究成果和数量较为可观。

2.3 主要来源期刊

图2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主要来源国Fig.2 Leading countries/regions publishing documents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情况反映了该领域的知识积累及其应用方向。根据发文期刊载文量统计,表1 列出了前10 个国际旅游扶贫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其中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载文量最高,达20篇。其次是Tourism Geographie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载文量均在10 篇及以上,也是该领域的主要来源期刊。从期刊影响力看,2018 年影响因子排在前3 的是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分别为 6.012,5.493,3.400。以上期刊主要涉及休闲旅游、环境、经济、管理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旅游扶贫研究是旅游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课题。

3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图谱分析

3.1 研究领域

CiteSpace 软件通过提取期刊文献在WOS 文本集中的SC 字段(WOS 在收录期刊文献时根据其涉及内容来标引科学领域名称)进行科学领域共现分析[15],得到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领域时区视图(见图3)。图中共有24 个节点,其中最为显著的2 个节点是社会学(频次160,中心性0.27)和休闲学(频次154,中心性0.21),表明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休闲相关领域。其次,是生态环境(频次35,中心性0.25)和商业经济(频次35,中心性0.25),也是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重要领域。此外,相关研究在自然科学、公共管理、地区规划等领域也有所分布。从时间上看,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初期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主,逐步深入到社会学、旅游学、城乡规划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涉及经济、农业、生物等领域。可见,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综合了社会学、旅游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表1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文献来源前10 期刊Table 1 Top 10 journals publishing documents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图3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领域图谱Fig.3 Research field diagram of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CiteSpace 软件的期刊共被引分析功能提供了重要知识来源的分布情况,可显示相关研究所引用的期刊以及期刊之间的引证关系。在期刊双叠加结果图中(见图4),左侧是施引图,右侧是被引图,曲线为引证连线,展示文献引用的脉络。在施引图中,期刊刊载的论文越多,椭圆纵轴越长,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越多,椭圆的横轴越长[15]。图4 显示,最为明显的引证关系有两组:(1)经济、政治领域的文献引用经济、政治领域文献;(2)心理、教育、健康领域的文献除引用其原领域文献外,也存在一些交叉引用现象,例如:经济、政治领域的文献引用生态学、地质学、动物学、地球学文献;生态学、地球学、海洋学领域的文献引用经济、社会领域以及环境相关领域文献。由于旅游扶贫涉及旅游、政治、经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16],国际旅游扶贫研究也呈现知识领域广泛、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特点。

图4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期刊双叠加结果Fig.4 Double-overlay results of journals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图5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共被引文献可视化图谱Fig.5 The co-cited literature of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3.2 关键文献识别

在共被引文献可视化图谱中,引文年轮代表文章的引文历史,不同年轮颜色代表不同引文时间,年轮厚度与相应时间分区内的引文数量成正比。中心度较高的文献是网络中的关键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是相应时期的奠基性文献,对该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7]。在共被引文献可视化图谱中(见图5),探测到中心性在0.10 以上的重要转折点文献共14 篇(见表2),其中,影响最大的是SCHILCHER 于 2007 年 发表 的Growth versus Equity:The continuum of pro-Poor tourism and neoliberal governance。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新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背景下旅游业与扶贫战略相结合的模式,强调为“穷人”带来净收益,建议采取行业自律或政府激励的方式增加贫困人口的受益,从而促进“扶贫增长”(pro-poor growth)[18]。这表明国际旅游扶贫研究注重人本主义和关注贫困人口利益的特点。从 被 引频 次 看 ,ASHLEY 等[19]于 2010 年 出 版的Tourism and poverty reduction:Pathways to prosperity一书被引频次最高,达到37 次。此外,重要转折文献重点关注旅游减贫作用机理[20]、旅游减贫实证研究[21]、扶贫绩效评估[22]及社区旅游[23-24]等方面,基于多元视角探讨旅游扶贫问题。

表2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中的高中心度共被引文献Table 2 High centrality co-cited literatures of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突现性较高的文献是指在某一阶段被引频次迅速上升的文献,这类文献可能会成为后来的中心文献和研究热点[17]。本研究共检测到8 篇引用突现文献(见表3),在相应时期吸引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表3 中,突现度最高的是MOWFORTH 等[25]发 表 的Ecotourism:Asustainable option,该文深入探讨了贫困地区如何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减贫富民的目标,使得旅游扶贫研究开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SCHEYVENS 及其与合作者发表的3 篇论文:2002年,提出贫困地区和政府在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参与的观点[26];2007 年,基于环境可持续性和社区赋权视角研究了旅游发展的机理,奠定了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理论基础[27];2012 年,与RUSSELL 合作,深入探讨了不同旅游企业对旅游减贫的贡献[28],在不同时间分别突现,可见其在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贡献,这些高突现性文献对国际扶贫理论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表3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高突现性共被引文献Table 3 High burstness co-cited literatures of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3.3 知识基础

CiteSpace 通 过 ModularityQ和 Silhouette 值 进行网络模块化及网络同质性评价,Q的取值范围为[0, 1],Q>0.3 意味着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 值越接近于1,反映网络的同质性越高,当Silhouette 值大于0.7 时,聚类结果具有高信度[14]。图6 中有 10 个聚类,ModularityQ为 0.764 6,每个聚类的Silhouette 值均在0.8 以上,说明聚类效果良好。根据聚类主题可分为3 个类群(见表4),分别是旅游减贫机理、扶贫效果评估以及典型案例地研究。

3.3.1 旅游减贫机理

包括聚类#1(加强旅游-贫困联系)、#3(可持续发展方法)、#4(可持续方案),主要关注旅游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学者们基于如何发挥社区组织及社会企业的作用[29]、旅游发展方式如何从扶贫增长向包容性增长转变[30]以及地方旅游价值链建设[31]等不同视角进行了论证和研究。同时提出,精英俘获现象是导致当地社区和普通居民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阻碍因素,影响了旅游减贫效果[32]。SPENCELEY 等[33]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的演变过程,并对旅游参与者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结构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居民只有充分参与社区旅游才能真正实现扶贫目标。同时,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社区组织在旅游扶贫中能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34]。此外,学者们还提出旅游扶贫工作应植根于当地资源禀赋,增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作用,尽可能地降低旅游漏损[35],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36]。可以看出,要有效发挥旅游业的减贫作用,在注重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的同时,还应理顺旅游企业和目的地社区的关系,保证当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2 扶贫效果评估

包括聚类#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2(旅游收益分配)、#5(社区旅游)、#8(乡村旅游创新),重点关注居民态度、旅游产量测量、旅游价值链分析、旅游贡献等问题。社区居民多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视角认识旅游扶贫的效果,同时他们对旅游扶贫的支持度与其在旅游业中的参与程度和获益感有重要关系[37]。旅游参与程度越高、所获利益越多,对旅游扶贫支持力度就越大[38]。也有学者注意到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总能带来积极的扶贫效应,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普通居民得到的旅游收益有限,且还需要承受旅游业带来的环境变化、传统文化流失等负面效应[39]。LAPEYRE 等[40]在对纳米比亚农村地区进行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了旅游企业对扶贫和赋权的潜在贡献,发现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家庭生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居民旅游增权,但因存在旅游产业链发展薄弱、社区组织管理水平有限、捐助者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旅游扶贫效果总体较为有限。总体来看,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旅游开发的正面效应,同时还需要关注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旅游扶贫效果,使当地居民真正得到实惠,脱贫致富。

图6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共被引文献聚类可视化图Fig.6 A visualization of the document co-citation network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3.3.3 典型案例地研究

案例地包括#6(西乌干达)、#11(南非)、#7(发达国家),重点聚焦于地方发展战略、扶贫旅游开发、旅游政策制定等问题。例如:南非因地理区位优越、自然景观独特,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将探险旅游作为扶贫发展战略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成为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41]。以乌干达为代表的非洲地区通过城乡文化遗产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促进当地脱贫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42]。随着旅游扶贫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研究案例地也更加多样化,甚至有学者注意到发达国家的贫民窟旅游这一特殊旅游扶贫形式。FRENZEL[43]以约翰内斯堡市中心贫民窟旅游为例,反思了它在扶贫减贫和城市重建中的作用。而STEINBRINK[44]在探讨城市贫困旅游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南非为例,离析出贫民窟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对减缓城市贫困的重要作用。

3.4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某一时间段内在逻辑联系、数量较为集中的期刊文献中所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或主题[45]。而关键词是作者对其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总结,可以反映文章的核心主旨[46]。引用次数高的关键词可视为研究热点,而中心性在0.1 以上的关键词一般具有较高的影响力[47]。本文对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图7 和表5,图7 中节点大小与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呈正相关。同时,可以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涉及的研究领域较广,属于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有poverty alleviation(减贫)、perception(观念)、poverty(贫困)、management(管理)、impact(影响)等,是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

结合发文量变化趋势和相关文献内容研读,可以将研究热点划分为3 个演化阶段:

第 1 阶段为萌芽期(2002—2007 年),热点词较少但频次和中心性较高,主要有“减贫”“生态旅游”“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更多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策略。随着旅游扶贫作用的日益凸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于 2003 年 接 受 了 ST-EP(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倡议,并于2004 年设立了STEP 基金,使得旅游扶贫逐渐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重视[48]。在学术界,该阶段研究内容以生态旅游扶贫为主导,重点关注生态旅游发展对案例地区环境、经济的影响。学者们提出,旅游扶贫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带来环境问题,旅游业规划和开发应注重环境保护[49]。同时,资源产权、旅游决策及管理等问题是制约旅游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应妥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确保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50]。也有学者注意到地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如FULLER 等[51]在研究土著文化对澳大利亚偏远土著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影响的基础上,评估了旅游企业对社区经济和当地居民发展的贡献,进而提出可采取加强企业管理者教育培训、与主流经济体加强交流与合作等策略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总体来看,该阶段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且研究热点较为集中。

表4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共被引文献聚类信息Table 4 The co-cited literature cluster of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图7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Fig.7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words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第 2 阶段为蓄势期(2008—2013 年),出现了更多高频次、高中心性的热点词,研究内容更为广泛、研究视野更为开阔。热点词主要有“贫困”“管理”“影响”“可持续旅游”“感知”等。从旅游扶贫影响维度看,该阶段除了关注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注重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从研究视角看,学者们除了从宏观上对贫困地区进行关注外,也从微观上对贫困人口进行了深入研究。HARRIS[52]对马来西亚巴里奥社区的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其特点是以社区旅游为基础,融合了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及农业旅游等多种方式,使得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互促进,扶贫效果明显。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扶贫对贫困人口的影响除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外,还可以改变思想观念、提高社会地位,但是一方面,政府、开发商、旅游组织等利益相关者要各司其职,另一方面要充分保证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和决策权,才能确保旅游扶贫达到预期效果[53-54]。此外,“可持续旅游”“负责任旅游”作为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一方面基于可持续理念对旅游扶贫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举措,同时也对社区生计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贫困地区旅游业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55-56]。

第 3 阶段为发展期(2014—2018 年),热点词数量有所减少,研究热点问题比较集中,研究内容更为细化和深化。热点词主要有“扶贫旅游”“减少”“旅游发展”“可持续”“措施”等。该阶段主要关注问题对策和发展路径,案例更加多样化,扶贫方式更加丰富。TRUONG[57]以包括街头摊贩在内的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为调查对象,发现非正规就业的原因包括农业产量低、耕地有限、就业机会少、家庭收入低等。旅游非正规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政府禁止且收入低,建议对非正规就业群体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从贫困人口受益角度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应用已引起学者注意。ESPINER 等[58]调查了人工智能对当地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和社区发展的贡献,发现人工智能具有兼顾居民、社会组织和社区的优势,可作为促进旅游扶贫的有效规划工具。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服务职能,协调扶贫工作中的多方力量,确保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59]。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热点呈现从关注经济维度到关注社会维度、从关注贫困地区到关注贫困人口、从问题呈现到方案探讨的发展趋势。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可视化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表5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高频关键词信息表Table 5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in tourism-l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4.1.1 从整体状况看,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02—2007 年)、蓄势期(2008—2013 年)、发展期(2014—2018 年)3 个阶段,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非、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休闲学相关领域,并综合了经济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特点;在期刊共被引分析中,最为明显的引证关系是经济、政治领域文献互为引证(引用经济、政治领域的文献),同时也存在交叉引用现象,说明该领域涉及知识广泛,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特点。

4.1.2 从文献看,中心性在0.10 以上的重要转折点文献有 14 篇,影响力最大的文献作者是SCHILCHER,重要转折文献重点关注旅游减贫作用机理、实证研究、扶贫绩效评估等问题。引用突现的文献有8 篇,突现度最高的是MOWFORTH 等发表 的Ecotourism:A sustainable option?。SCHEYVENS 有3 篇文章分别在不同时期突现,其在国际旅游扶贫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贡献。

4.1.3 从知识基础看,研究主题可分为旅游减贫机理、扶贫效果评估以及典型案例地研究3 个类群。旅游减贫机理,主要关注旅游收益分配、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扶贫效果评估,重点关注旅游产量测量、旅游价值链分析、旅游贡献等问题。典型案例地研究,重点聚焦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战略、扶贫旅游开发路径、旅游政策制定等问题。

4.1.4 从研究热点看,国际旅游扶贫研究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有减贫、观念、贫困、管理、影响等。萌芽期,研究热点为生态旅游扶贫,聚焦于生态旅游发展对案例地区环境、经济的影响。蓄势期,除了关注旅游扶贫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外,更注重对社会文化维度的影响,且关注旅游扶贫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发展期,热点问题为旅游扶贫解决对策和效果评估,案例更加多样化,扶贫方式更加丰富。

4.2 讨论

旅游扶贫作为解决人类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减贫富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亦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旅游扶贫研究提供了“东方视角”。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主要围绕旅游扶贫理论基础、旅游扶贫路径、旅游扶贫效果评估、旅游扶贫案例地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60-62]。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研究因学科范式和理论视角的局限,较多借用国外研究范式进行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证研究,缺少关于旅游扶贫对居民和社区影响的深入分析和理论构建的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较弱[63]。本文通过对国际旅游扶贫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得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国内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旅游扶贫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启示。

4.2.1 理论启示:一方面,以西方研究范式为主导的旅游扶贫研究,多局限于对研究者所在国家问题的探究。但旅游扶贫具有典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特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本土相关研究,应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与国际上旅游扶贫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并结合我国国情加快构建本土化旅游扶贫理论体系,形成针对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国际旅游扶贫研究视角多元,研究内容涉猎广泛,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重视多学科交叉应用和多领域融合发展。因此,未来我国的相关研究应该在微观上细化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宏观上开拓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研究转向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律探索和机制研究。

4.2.2 实践启示:一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土的旅游扶贫路径模式。国际上以美国、南非为代表的相关国家开展旅游扶贫工作较早,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应参考国际旅游扶贫成功案例,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着力构建并延伸旅游产业链,进而助力欠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另一方面注重社区参与,保障当地居民应有权益。当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64]。但在扶贫过程中,“公地悲剧”“精英俘获”等负面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旅游扶贫的整体进程[65-66]。鉴于此,政府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政策,将旅游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确保贫困地区通过旅游业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主要领域、知识基础及研究热点等进行计量分析,对深入认识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的知识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是,一方面,文献的被引频次与文献发表时间有较大关系,而CiteSpace 要求同样的被引率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导致在对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的把握上稍存偏差。另一方面,本文以WOS数据库为分析对象,有可能疏漏不包含在该数据库中的部分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今后,课题组将持续关注旅游扶贫领域相关研究,并力求通过多来源研究文献对该领域进行系统梳理,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文献领域旅游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