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口罩”的女骗子

2020-08-17 10:37
江淮法治 2020年11期
关键词:郑某侦查员小美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成了抢手货,而一些不法分子却从中看到了“商机”,打起了诈骗念头。

滁州市一名女子通过网络微信发布售卖口罩等防疫物质信息,短短一个月,共诈骗8名受害人,涉案10多万元。2020年3月16日,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侦查工作大队经缜密侦查,将其缉拿归案。

微信买口罩遭遇诈骗

今年春节期间,家住芜湖市的女子小美和朋友为了买口罩和一些防疫物资,跑遍了大街小巷,却难以买到。正在发愁时,2月中旬的一天,小美在朋友微信圈里看到一个昵称“有爱心”的人发了一条信息:“本人有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有需要的可以跟我联系。”

这条信息犹如一剂兴奋剂,让小美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对方“有爱心”的昵称,让她觉得十分温暖,当即与对方加上微信私聊。

其实,一开始小美并没有完全相信,试探着问了对方一些情况:你是哪里人?真有口罩和其它防疫物资卖吗?当她看到对方作出肯定的答复,小美原本一颗警惕的心放了下来。于是,她跟朋友们说起了这事儿,大家完全相信她,委托她帮大家购买防疫物资。

于是,小美跟“有爱心”一番沟通之后,决定向对方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因为找我购买防疫物资的人太多了,而且我拿货要先付款,所以你要先把货款打给我,我好安排发货。”对方的口气没有商量余地。小美想想也是,当前防疫物资的确难买,对方提出的要求也能理解。小美跟朋友们商量后,大家同意先付款,纷纷把货款交给小美。

小美将6万余元付给对方之后,在家等待着到货。

女骗子落入法网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小美一直没有收到口罩等防疫物资。期间,她三番五次地问“有爱心”什么时候到货,对方总是以“要货的人实在太多了,抱歉啊,我正在安排。”“就快安排给你发货了。”“你放心,货在路上呢,最近就要到了”等理由拖延。

又过了几天,小美向“有爱心”提出:“你没有货就算了,我不买了,你把钱退给我!”

不料,对方这回却一言不发,直接把小美的微信删除,小美终于意识到自己真是遇到了骗子。3月15日,小美走进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滨江派出所报案。

民警了解情况之后,初步分析这可能是一起网络诈骗案,遂向分局分管领导报告,领导立即指示分局侦查工作大队介入侦查。侦查员通过对小美与“有爱心”的微信对话、汇款账单进行研判,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最终锁定“有爱心”的真实身份,并确定对方在滁州市。事不宜迟!当日傍晚,侦查员驾车赶往滁州市。

到达滁州后,侦查员顾不上休整,连夜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两地公安民警联手侦查,查到嫌疑人叫郑某,住在某小区。

第二天一大早,侦查员来到了郑某住处。敲开门,当侦查员亮明身份后,郑某惊讶不已:“芜湖的民警找我干什么?”

“找你当然有事,你心里有数!”说着,侦查员将郑某控制,随即在她家中收缴其用于诈骗的4部手机。随后,郑某被民警带回芜湖。

诈骗10多万元

郑某是名“90后”,前几年她做服装生意,微信圈里有不少“信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郑某的服装店暂时关闭。没有了收入,门面房租都成了问题,而她之前利用银行信用卡透支了10多万元也难以偿还,加上生活开支,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就在焦头烂额之际,郑某发现口罩等防疫物资成为抢手货。她的头脑闪现一个念头:何不利用这个机会骗点钱?

于是,郑某在微信圈发布“有口罩可以卖”的信息。每当有人跟自己联系,她便让对方先付款。收到货款之后,用于偿还自己信用卡透支及生活消费。如果有人催着要货,郑某便以种种借口欺骗对方,一旦有人发现不对劲而提出退钱要求,或声称要报警,她就用后面诈骗的钱退还前期货款或直接拉黑。小美是郑某其中的一个猎物,她发现小美是名年轻女子,使用花言巧语博得小美信任。当小美催着要货,郑某便将她的微信拉黑。

短短一个月,郑某共诈骗小美等8名受害人,诈骗得手10多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口罩等防护物资,一定要通过正规的药店或合格的电商渠道购买;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代购,收到提及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再三核实;陌生人发布的销售信息应谨慎对待,在无法确定货源真假的情况下,切勿轻易汇款。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案。

猜你喜欢
郑某侦查员小美
褪色的玫瑰
推理:小美过生日
蜡烛跷跷板
主办侦查员制度的改进与模式构想
主办侦查员的侦查资源管理权配置研究
主办侦查员制度的运行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
“女友”反复要红包?借钱不成杀工友
判定逃跑方向
崔顺实之女不服被遣返判决
捡10万元索万元报酬引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