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20-08-17 07:28刘杲羿子黄大帅
旅游纵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平塘县旅游业旅游

刘杲羿子 黄大帅

一、平塘县旅游产业SWOT分析

19世纪中期,Thomas Cook旅行社在英国成立,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但由于受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较为缓慢。西方理论界对于旅游产业的研究首先关注于旅游资源,随后提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罗勇就1980年的现代旅游业出现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文化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进行研究后,率先提出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解决旅游地容量的创新管理框架和指导思路。

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旅游业发展才开始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王伟在普列奥布拉曾斯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是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技术、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游喜喜认为,民族旅游产业在外部市场条件、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十分有利。梁明珠提出,旅游品牌较之一般的品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旅游品牌由六大基本要素组成,包括质量、服务、管理、文化、广告、形象。这说明,旅游品牌的特殊性是由旅游产品的特殊性而引起的。蔡善柱在讨论旅游品牌开发时提出要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提高旅游品牌的文化价值个性。

综上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依靠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县域经济的提升。就平塘县而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县域经济模式的趋势势不可挡。平塘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前瞻性设计,以创立特色旅游品牌,打造专属的独家的精品旅游路线。

对于平塘而言,加快旅游业发展相关工作的推进就意味着加快其县域经济的推进。目前,平塘县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其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山水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现主要以推广“三天”旅游景点为主,即“天书”“天眼”和“天坑”。

(一)平塘县旅游产业的优势

平塘县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于2005年,2014年旅游业已成为平塘县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55.29亿元,同比增长22%,旅游总收入和增长速度均在贵州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排第一位。2018年,国内过夜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30.07%;入境过夜游客2 254人次,同比增长53.75%。

1.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平塘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目前发展较成熟的风景区有“天坑”“天书”“甲茶”。平塘县塘边镇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其四周悬崖峭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约长20平方公里且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动植物总类繁多,生态环境良好;“天书”坐落于平塘县掌布镇,其形成于两亿七千万年前,因形成的藏字石酷似雕刻的“中国共产党”而得名。除此之外,掌布镇景区内有溶洞、恐龙蛋石壁、七步滩等景点,因河水清澈还生存着大量中国大鯢(又名“娃娃鱼”,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

2.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平塘县居住人口中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约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布依族、毛南族、苗族人口相对占比较多。平塘县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①平塘县的牙舟镇有著名的牙舟陶,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牙舟陶造型自然古朴,因其陶瓷色泽鲜艳、晶莹光润、神韵别致、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曾远渡重洋;②卡蒲毛南族乡位于平塘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其民风古朴,民俗风情浓郁,蕴含了独特的文化底蕴,极具深度挖掘潜力和价值。该乡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猴鼓舞”、火把节、毛南刺绣等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资源。

3.FAST工程国际科普名片

“中国天眼”最初于1994年由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历经了22年在2016年完成,成为“国家科普示范基地(FAST)”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平塘正日渐成为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开放门户、全球重要的射电天文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天文科普研学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有独资公司贵州平塘三天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将天眼、天坑、天书进行深度挖掘,并以这三个景点为核心不断向外延伸以带动周边产业,以开发特色旅游路线为方向。

(二)平塘县旅游产业的劣势

1.旅游生态有待形成,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平塘还未形成健康完善的旅游生态,同时,县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且旅游发展整体眼光和规划格局有限。所以该县要想以旅游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政府需开拓思维、拓宽渠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根本意义上拓宽平塘县旅游产品品牌化的模式。

2.基础建设落后

平塘县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部分路况较差,交通不便利;县城容纳量有限;部分地区住宿条件简陋,卫生状况较差;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配套设施如厕所、垃圾箱等也不够完善。目前,平塘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未规划完善的状态,一直缺乏一个具有全瞻行、系统性的旅游发展规划,且由于财政资金有限,有关建设发展项目也难以跟进和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还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

3.投入不足

政府需民生与经济两手抓,平塘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尽管有来自国家、省、州的大力财政支持,但与发达区(县)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足以为平塘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目前,平塘县旅游产业规模不大、难以进行串联发展、经济总量偏小,与省内其他市(县)相比仍相对落后。同时,目前旅游业对该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难以实现整合性发展。

4.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平塘县旅游产品整理开发力度不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困难,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规模普遍较小。旅游产品数量多,突出的旅游产品少;生态景观产品多,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少,游客参与体验性产品少;旅游节庆活动多,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少,致使平塘县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难以满足打造品牌的基本要求。

5.品牌营销管理模式有待提升

就平塘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而言,品牌的建立和产品的销售需同时进行。目前,该县仍处于在开展旅游营销工作的初中期,故而政府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品牌营销工作而言,其需要积极做好相关市场调研的工作,了解消费者需求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走向,便于把握好品牌的整体定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较为成熟的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有著良好的品牌塑造能力,平塘县旅游产业对此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三)平塘县旅游产业的机会

目前,贵州全省大力推广全域旅游,同时由于FAST天眼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将有效带动平塘县的旅游知名度,提升平塘县在旅游目的地市场上的知名度,有利于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同时,由于品牌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市场知名度,好的品牌可以提升顾客的美誉度。品牌可以将旅游产品进行形象定位,让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中与其他产品明显区分开来。在宣传推广方面,平塘针对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可以进行文化提炼形成一个总的宣传方向和宣传标语,这样有利于加深消费者(旅游者)对品牌的印象。

(四)平塘县旅游产业面临的威胁

1.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贵州省拥有众多富有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且以贵阳为中心分散开来。目前,贵州省已有不少县(市)旅游名气大、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高,且景点特点突出,如同仁梵净山、西江苗寨、遵义红色旅游胜地等。平塘县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该县必须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有所创新,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上形成鲜明的特色,才能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2.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冲突

自然环境的形成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的,但是也意味着这些自然资源容易受到迫害且具有不可逆的特性。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而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谋求短期的效益。目前,平塘县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平塘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实现产业融合,寻求差异化发展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文化产业可以对旅游产业进行提升,将创意文化理念植入旅游产品中,一定程度上是对旅游产业的深加工和深包装。而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载体,通过文化概念的总结和依托文化理念来对旅游进行宣传,以此扩大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与传播效应。

现阶段,国内旅游项目开发种类繁多,部分旅游产品已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并被推入市场,但缺乏特色,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消费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旅游者)对旅游的体验感要求也不断提高,游客不再追求走马观光、到此一游的旅游模式,往往会寻求一些新的、舒适的、具体意义的旅游体验。这意味消费者(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品牌建立以提炼县域特色旅游优势为基础,便于开拓市场、提高知名度。

(二)定位准确,品牌化营销

平塘县旅游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品牌定位为今后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和方向。旅游品牌化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地将当地旅游业进行系统的宣传。它是对当地旅游资源精髓的升华,通过文化、图片、符号等形式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提炼,以一种精短简的方式对外进行旅游产业的宣传。平塘县面对旅游资源众多的平塘县而言,建立一个品牌是其追求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一,建立品牌是为了可以提高对外宣传的效率,便于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其二,建立品牌可以加强消费者的记忆,加强顾客对其的认知。同时,消费者也是品牌宣传的最佳人选。尤其是一些对该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后的顾客,他们的评价将是最直接有效的宣传。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平塘县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活态文化
平塘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平塘县委离退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动员会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