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温州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解析王铎艺术旨趣

2020-08-17 01:27胡念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王铎书画解析

胡念望

摘 要:王铎是晚明清初最有才华和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与显宦,他擅长楷、行、草、篆、隶诸体。文章试对温州博物馆馆藏王铎书画扇面作品的创作时间及书画艺术风格进行解读,并大略介绍其书画艺术主张及其成就,同时对他书写的与温州元素相关的作品一并作介绍,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温州博物馆;书画;艺术;王铎;解析

有幸展读温州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王铎书法扇面2幅、山水扇面2幅、兰草扇面1幅,无论是他的书法,还是绘画,总有一种眼看不饱、手难释之的感觉。本文试对温州博物馆馆藏王铎书画扇面作品的创作时间及书画艺术风格进行解读,并大略介绍其书画艺术主张及其成就,同时对他书写的与温州元素相关的作品一并作一介绍,意在抛砖引玉。

1 温州博物馆藏王铎书画扇面解读

①王铎《仿古山水》扇面,作于明天启己丑(1625)四月,纵17厘米,横51厘米(图1)。

款识“画理贵天机,又须意适景和,无事相悟,然后有所会心焉。不然,声势相逼,纸绢盈几,肥仆林立,四座哗然,议路穴缫,媒利稊荣,以数椀腥截,诱求书画己心,全未领略,对枕上呓人细细说梦。呜呼,祗自劳神耳。三弟鑨裱之,以见予之六旬所造如此,兄铎”。钤印白文“王铎之印”,扇面左下角又有款识“己丑四月,兄觉斯仿古,为三弟子陶写”。

王铎山水仿荆浩、关仝,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敷以淡色,沉稳丰蕴,意趣自别。该幅《仿古山水》画面山峦起伏,远近层次分明,远山惨淡,山间云烟缥缈,树木稀疏,构图简洁,错落有致。画面正中的山谷中间为一涧溪流,涧水回环曲折,白色的瀑流从崚嶒的崖壁间缓缓下倾,溪流内硕石累累,画面左边近处的留白即为溪流,一条张着箬篷的渔船静静地靠泊在岸边,一位渔夫在船头悠闲地坐着,渔夫头戴箬笠,正在缓缓地收拢钓竿,依稀可见出水的钓钩上挂着一尾大鱼。岸上是一片树林,绘有六七棵枝叶扶疏的参天树木,远处的路边有几棵小树,小树过处便是村庄,一座庙宇建筑赫然可见。落款在画面中间上方,也许是作者在完成作品之后,发现画面左侧下方似乎过于空虚,便将“己丑四月,兄觉斯仿古,为三弟子陶写”补款此处。

②王铎《山水》扇面,作于明天启己丑(1625),纵17厘米,横51厘米(图2)。

款识“己丑,写于琅华馆,为三弟子陶。兄铎”。钤印白文“王铎之印”。该幅扇面较《仿古山水》扇面更精细,由远至近分别绘山峦、村庄、树林。三座馒头山不高,却显得丘壑伟峻,很有气势,以晕染为主,间以皴擦笔法,右侧的馒头山上垂下来一帘蜿蜒曲折的白色瀑流。硬山顶的三座房子看似同样的高矮,门窗开得较大,房前屋后树木高高下下,浓浓淡淡,树叶有针叶、阔叶,别有意趣。画面右侧的留白处为一條河面宽阔伸向无限远方的溪流,右侧近处河汊错落有致。落款在画面中偏右侧上方。

两幅山水的布局与落款风格几乎一致,款均大致落在画面中间。由款识可知,这两幅扇面均是画给三弟子陶的,王铎的书画作品流传不多。

王铎对绘画有独到的见解,曾对人说:“画寂寂无余情,如倪云林一流,虽略有淡致,不免枯干,尪羸病夫奄奄气息,即谓之轻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又云:“以境界奇创,然后生以气晕,乃为胜,可奇造化。”他这种对绘画的感悟与理念,深深地浸润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如从温州博物馆收藏的《墨兰》扇面,就可见他的绘画与他在书法中追求气势与造型的奇幻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王铎《墨兰》扇面,作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纵17厘米,深51厘米(图3)。

款识“辛巳。王铎”。钤印两方,分别是朱文“王”“铎”。王铎融草书笔意于兰草绘画,堪称纯水墨大写意绘画风格的代表作品。画面简致,挥洒自如,用笔率意洒脱,墨色浓淡相宜,寥寥数笔,使兰草片片叶子劲健精神,偃仰欹侧变化多姿,兰草飘逸,花蕊舒张,似乎可闻到缕缕清香,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④王铎书法扇面,行草,作于明天启五年巳丑(1625)(图4)。

扇面内容“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己丑六月初七临,王铎”。钤印白文“王铎之印”。

⑤王铎临王操之、凝之、坦之帖的行草扇面,作于清顺治七年庚寅年(1650)十月(图5)。

扇面内容“临王操之帖。操之等白,得识婢书,慰意。知年光,数问可不?姜顺消息悬心。操之顿首。临凝之帖。八月廿九日,告庾氏女,明便授衣。感致念增,远思。得郗中书书,说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渐冷产后何似,宜佳消息。吾并更不佳,忧之。遣不次。凝之等书。临坦之帖。坦之惶恐言,不知己与谢郎,事虑。日多以来忧怀实,已万端。庚寅十月兄铎与三弟”。下钤印白文“王铎之印”。

该书法扇面也是赠送三弟的,可见三弟与他关系非同一般。查《王铎年谱》,关涉三弟子陶仅记录一事,即崇祯三年庚午(1630)五月,王铎告假归里,某日,约友人及二弟仲和、三弟子陶等相聚于孟津城外一里的柳寺,集会上,王铎舒毫染翰,书写个人吟咏的诗作,王铎复作《游柳寺赋》,以书雅集之意。

从两幅书法扇面来看,王铎用笔迅捷,富于变化,章法奇特,取法高古,错落有致,正欹相生,结体紧密,姿态欹侧,纵敛适宜,刚柔相济,气势雄浑,富有动感。而从庚寅年的书法扇面来看,字体大小相间,忽左忽右,参差错落,字行不时倾斜欹侧,某些字在运笔时有笔势遇阻多次停驻的痕迹,营造出书法的动感与张力,增添了视觉冲击力与观赏趣味性。虽曰“临”,却是一种割取数帖、拼凑成新的难以卒读“文本”的臆造性创作,虽然扇面每个字还可以勉强辨认,但是全篇的文义很难理解。这件扇面作品说是“临王操之帖”“临凝之帖”“临坦之帖”,只言片语,内容却毫不相关,不知所云,显然这是一件晚明时期出现的“杂书卷册”的典型代表。

杂书卷册,是指书写者在一件手卷或册页中,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字体书写一组内容毫不相干且相当短小的文本。“杂”则指不同字体和文本在同一件卷册中并存,杂书卷册的文字内容相当灵活宽泛,既可以是古人的诗句、奇闻轶事或杂文,也可以是自己书写的诗文、随笔或不同文本的混搭。

2 王铎的生平与书画艺术成就

2.1 王铎生平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十樵、嵩樵、石樵、痴庵、雪山、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明万历二十年(1592)生于河南孟津双槐里。曾祖、曾父、父亲均为诸生。幼时家境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王铎13岁始临习王羲之《圣教序》;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王铎舅陈具茨于乡里组织办学,王铎从之学文;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16岁的王铎入庠读书,此时家境日益窘迫,生计维艰,与孟津东10千米花园村长其二岁的马氏之女成婚,岳父马从龙为河北香河知县,在经济上多接济王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18歲的王铎离乡就学干山西蒲州河东书院。天启二年壬戌(1622),31岁的王铎捷南宫,殿试名列三甲第58名,赐同进士出身。与倪元璐、黄道周同改庶吉士,王铎与倪、黄的交游即始于此年,时人有“三株树”与“三狂人”之谓。天启四年甲子(1624)正月,33岁的王铎授翰林院检讨,倪元璐、黄道周授翰林院编修。天启七年丁卯(1627)五月,王铎任福建考试官,由东直门出京城,经山东衮州之汶上,继沿运河达杭州府,沿富春江历岩州府之建德、衢州府之两安,后取陆路至玉山、广信、铅山而入福建境内。当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启程返京。崇祯元年戊辰(1628)初春,王铎在京城,充“皇陵陪祀”职;四月,陟翰林院侍讲职;夏,返里,修整“再芝园”,艺以新竹,重名之“拟山园”;为“文岳老父母”书《再芝园诗轴》,作《与大觉禅师草书启》;九月,黄道周为王铎作《题王觉斯初集序》。崇祯三年庚午(1630)五月,王铎请假归乡。张鼎延助其刻《琅华馆帖》并为之作跋。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王铎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秋讲”日,王铎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力言加派,赋外加赋,白骨满野,敲骨剥髓,民不堪命,有司驱民为贼,室家离散,天下大乱,致太平无日。”崇祯帝以其言辞过激,切责之。十月二十一日,作《铜雀瓦砚铭》,铭曰:“胡以瓦也而跻之栋,沈之渊。胡以吾也而授之几,升之筵。水之汇而胡以浴云飞烟。又何知此后之千百年,谁为主也为谁妍。物之遇合也且然。孟津王铎铭。崇祯十一年,绣衣使者二东张背仲贶余,余再拜而受,识于北都之大明门,时虏警予晨于是门,三十日矣。十月二十一日午时。铎之附记。”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李闯王攻克京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王铎入辅为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丙戌(1646),王铎以原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顺治六年己丑(1649),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加太子少保;顺治九年壬辰(1652),授礼部尚书,居于乡,病逝故里,赠太保,谥文安,荫孙之凤任中书舍人。

2.2 王铎独特的臆临经历与艺术旨趣

王铎博学好古,工于诗文,精于书画,尤以书法见长,作《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对日本近世书坛影响较大,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神笔王铎”之誉。行草宗“羲献二王”,对《阁帖》研究最深,早年临习《圣教序》,晚年勤研《褚遂良帖卷》,兼临王僧虔、谢安等人帖轴,形神笔墨,足与古人比肩,自云:“《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王铎在《琼蕊庐帖》中写道:“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即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与情态去临写古人,以遗貌取神意来超越古人。此外,王铎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研习各家流变,最终形成自己风格。其手卷苍劲恣肆,布局连绵,心手相应,变化神出;楷书师法钟繇,又学颜柳,然多自出胸臆,雄健悠肆,骨力畅达,端正庄重,灵气俊逸,于时风中别树一帜。师古临帖是王铎书法艺术的重要特色,他一生都在刻苦地临帖、摹写。“铎每日写一万字,自订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五十年终日圪圪而不辍止”,谓“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在临摹方法上,王铎受米芾作品启发,采用“不规则摹拟”,把握出帖与入帖二者的平衡,为后世帖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坚持一日临帖,一日自由书写,终身不易,令人叹服。其草书运笔有颤动的韵律,墨色枯湿淡浓,富于变化,受黄庭坚、祝允明的影响,变化较多,其临帖作品,书法率意洒脱,气势绵延跌宕,笔致苍茫浑厚,虽系临摹古帖,却不拘泥于原帖之形,笔法上亦不受拘束,另辟蹊径,挥洒自如,字形大小、欹侧相间,不拘一格,恣肆汪洋,气势恢宏。近代著名书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评价其“文安健笔蛟蟠龙,有明书法称第一”。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曾言:“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王铎在山水、花木、竹石绘画创作中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不过传世绘画作品不多。何绍基跋其《兰竹草石卷》云:“孟津字多如落叶,而画乃少如晨星,以非精能之至,故不多作也。”

2.3 王铎的书法艺术思想与成就

作为晚明清初最有才华与影响力的书法家与显宦,王铎擅长楷、行、草、隶、篆诸体,尤其喜爱充满运动感、富有表现力与视觉冲击力的行草书,追求一种书风豪放、抒情写意、气势撼人、卓尔不群的“奇”美。他的《草书颂》是唐代之后赞颂草书艺术的最伟大作品,内容为“草木之始,本篆所为;鸟迹穗象,施张有宜;简安飞扬,规动万随;握固深柢,宁极划劙;左之勿殐,右焉勿悲;缩于內毂,驰骤郁纡;问演隶波,无气周回;迅发机赴,绝无闪揄;高望崎岳,垂抱龙珠;扩于鸾折,睽以虵瞿;似谲仍正,凝倾终夷;将犇姑留,□□难尼;狮吼猊怒,顿挫于诸;密阔有位,部厥抪师;纵横显伏,断绝屹□;乱怫勾连,制胜扼欹;勿魔勿癖,缘□临危;寻测无端,妙寓茈虒;敛魄归寂,包元一之;张芝羲献,余铲邪枝;考古工深,袭取蹈基諆;骨脉凝神,妍皮罔臻;达以天机,法忘乎法;庶几夸毘,匆匆奚暇;精味椒糈,勿曰幻化;空懑五悲,雾合星开;地乳天眉,冥赏神合;略毛骝骊,大哉斯道;孕实毋虚,怡此皓首;輙与松期,解者熟后;灵通经奇,浩唱举概。幽奥难知。”这种书写内容与形式随意结合的书法作品中,包含大量一般人难以辨认的异体字。从其书法作品中大量使用常人难以认读的异体字,不难看出王铎终其一生都在临古帖与创作,他从魏晋唐宋历代名家丰厚的传统和遗产中汲取灵感的同时,也有一种“高山仰止”活在前代大师丰碑阴影之下、难以超拔的深深焦虑。万历初年,以优美与娴雅著称的汉代《曹全碑》出土,王铎从崇祯三年(1630)开始把它作为学习隶书的范本,随着崇祯年间赵宧光《说文长笺》(晚明最重要的文字学著作)、张灏(明代文人篆刻之父文彭的同乡)《学山堂印谱》(词语印谱)、胡正言《胡氏印谱》等作品刊行,直接引发篆书等古体字的研发热潮,书作中使用异体字便大行其道。踌躇满志的王铎在艺术之途多方面学习古人,在接续传统的同时又宣扬个性化的自我,竭尽所能地摆脱古人、超越古人,这可从王铎清顺治三年(1646)书写的草书手卷跋文中得到佐证:“吾学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王铎在自负中难掩其发自内心的焦虑与不平。

3 王铎书法作品中涉及温州元素

在观赏温州博物馆收藏的王铎书画作品时,笔者认为从王铎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与温州士人交往的只言片语或蛛丝马迹,王铎应该是来过温州的,或者至少是到过雁荡山大龙湫的,时间应在明天启七年丁卯(1627)十一月,王铎从福建回京途中经过。从王铎在明崇祯癸未十六年(1643)的自作文《吾洛与津为寇破》立轴(图6)亦可见。该书法立轴为行书,纸本,纵224厘米,横50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书“吾洛与津为寇破,幸在山岩,渡河南行,雪冰涩梗。及至白门,乱寝复逮,舟(右边加“邛”偏旁)中琴书如蜗牛角,丈夫何地不可栖,龙湫雁宕可为菟裘之处。癸未二月至燕矶书事。孟津王铎”。

除该书法立轴外,王铎在临帖作品中也多次临摹有与永嘉有关的书帖。如明崇祯六年癸酉(1633),王铎《临王献之愿馀帖》轴,绢本,草书,纵197.5厘米,横50.5厘米,青岛市博物馆藏。书“愿馀上下安和,知日夕疏慰意育,故鄙悬心倪比健也。适逢之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无复消息,献之。癸酉夏。王铎”。崇祯七年(1634),王铎《临永嘉敬豫帖》立轴,纸本,草书,纵172厘米,横53.5厘米,美国纽约私人收藏。书“永嘉至奉集,欣熹无喻。伦等还殊,慰意增慨。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王羲之。湘渚丈托湛虚兄求此,甲戌春夜王铎”。崇祯十三年(1640),王铎行书临写《永嘉马居士答陈公虞十七问》:“问:渴鹿趋溪如何得歇?答:焰促渴生,渴亦焰,有若悟自家田地,常足水草,自不他趋,如未能然,当促阳焰猛起,趋一翻见得,焰中无水,热渴自除……”据考证,这里的“永嘉马居士”,原名马一腾,曾撰写过《永嘉两庠请讲“楞严经”书》,并在该书卷中把佛教高僧大德喻为“象王”,云“象王到处,佛种缘生”。

摹写“二王”的书家历代数不胜数,王铎一生坚持临帖与创作结合,并在创造性吸收、臆造性临摹中进一步领悟“二王”精髓,综合吸收颜筋柳骨,师法钟繇,并吸收褚遂良、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历代名家法帖精华,在急于超拔古人的焦灼中及时涉猎碑铭,做到融会帖碑、独出机杼、自成风格、别开气象,在晚明清初可谓绝无仅有,其艺术思路、艺术旨趣、艺术成就都值得今人学习。

猜你喜欢
王铎书画解析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小小书画廓
漫画
漫画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漫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