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站3D立体组网设计研究

2020-08-19 03:23齐咏嘉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话务立体站点

齐咏嘉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 200080)

0 引 言

4G大规模发展,仅使用宏基站组网无法解决4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室内深度覆盖不足、业务分布不均以及建设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因此,无线网络覆盖建设需探索宏微站3D立体组网模式,创建不同网络制式下宏基站和微基站联合的分层立体组网模式,以期为城市场景中4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优化提供有效参考[1]。

1 3D组网立体评估

1.1 基于MDT的数据源水平精准定位

MDT利用用户手机自动上报位置等相关测量信息,精度可以达到20~50 m。如果终端支持GPS/A-GPS打开开关,则可同时上报GPS信息和信号测量结果。

1.2 基于MR数据分析的特征库立体定位

基于MR数据分析的特征库立体定位,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利用用户上报的MDT大数据,结合高精度立体电子地图,实现3D立体定位的分析;(2)依据MDT海量数据定位并确定楼宇所在MR栅格,统计提取MR特征库,实现楼宇以及周边的MR特征库;(3)CHR提取会话信息,对每次业务会话建立特征值,建立用户位置特征值;(4)依据会话特征值与周边MR特征库计算距离,判定会话用户MR栅格的实际层高。

1.3 小站分层立体规划

以实际道路和街区为单位,根据实际建筑物布局,考虑提升覆盖、控制干扰、站址智能选择以及无线参数优化,进行小站分层立体规划[2]。第一,扫描街区,即街区边界的自动搜索功能,分析建筑物的布局和遮挡关系,进行备选站址的筛选。第二,分层规划。低层弱覆盖采用“九宫格”搜索算法,依据连续弱覆盖区域形状和建筑物遮挡情况合理选择建设位置。高层弱覆盖扫描备选站址周边楼宇匹配“高层对打”或“以低打高”等覆盖方案,大型建筑物和弱覆盖直接推荐室分。第三,干扰锁定。根据实际的楼宇建筑布局选择最优参数设置,防止信号外泄。

2 3D组网协同设计

2.1 站高方位角设计

灯杆站覆盖尽量控制在小区内,如果对端为道路,需要和覆盖目标楼宇保持一定夹角。如果有楼宇遮挡,可采用正打方式提高覆盖效率。

2.1.1 站高设计

对于地面杆体和挂墙微站,站高要低于周边建筑高度,利用周边的物体天然缩小微站覆盖范围,推荐站高低于20 m;站高要高于地面主要遮挡物,推荐站高大于6 m;对于特定场景下需要规划的楼顶微站,站高与楼层高度强相关,但不能明显高于楼顶,楼体尽量选择与周边楼宇高度相仿;站址尽量选择背靠女儿墙或北向有电梯井遮挡,防止背向泄露。

2.1.2 方位角设计

与覆盖目标楼宇保持一定夹角,尽量避免沿道路覆盖造成和周边宏站的干扰。根据覆盖区域的长度,夹角推荐30°~60°。此外,需与周边宏站方位角尽量错开,以避免对打。如果覆盖方向天然封闭,可采用正打方式提升覆盖效率。

2.2 小区合并

2.2.1 宏微小区合并

通过微站的覆盖能力和现场实际测试调整的优化结果(考虑覆盖及干扰),与宏站存在共覆盖区域时可考虑宏微小区合并(SFN);根据容量和覆盖的要求以及实际的干扰情况,可进行小区间拆分及合并。

宏微小区合并后总吞吐量降低,切换减少,小站参数规划方便,小站干扰明显降低。宏微SFN不建议像宏站SFN一样部署,需要结合场景进行部署。

宏微SFN的适用场景总结如下:

需求场景1:微站覆盖场景为VIP区域,单用户体验要求高,需要重点照顾,可以使用宏微SFN解决微站的干扰问题。

需求场景2:移动性需求较高的场景,这种场景微站主要是做覆盖补充,可使用宏微SFN解决频繁切换问题。

需求场景3:补热场景,1+1的宏微SFN。微站部署位置宏站RSRP>-80 dBm(微站部署位置中不建议位置),或者微站吸收负荷大于宏站和微站负荷之和的50%以上,可考虑1+1的宏微SFN。

2.2.2 微微小区合并

微微小区共用杆体,北向覆盖时推荐进行小区合并;微微小区楼顶对打,根据实测情况可选择微微小区合并;微微小区对打,配置在一个BBU下,根据干扰情况选择小区合并。

2.3 策略及特性部署

第一,用户驻留切换策略。根据频率特征和覆盖容量需求,分场景设置对应的策略。

第二,对于干扰优化,通过ICIC技术,减少上行COMP干扰。

第三,新功能特性部署。通过部署站间CA和下行256QAM,以提升速率和容量。

3 3D立体部署性能提升

以优化为核心的精准规划建设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效益驱动,精准定位,解决网络短板。

(1)三层逻辑功能,即广覆盖、深度覆盖和容量覆盖,并采用宏、杆、微、室4层建设方式部署站点。

(2)疏理整治物理结构不合理的站点。对结构层过高的站点降高,降高困难时换特制较大的下倾天线;结构层过密的站点需减密,重新规划成延伸层站并变更方位角覆盖小区;天馈平台不佳、美化天线性能不足的单点整改。

(3)控制越区覆盖和重叠覆盖,确保小区主控覆盖范围。通过精细化道路RF优化,确保每段路的主控小区覆盖处于最合理范围内;合理控制方位角,避免站内夹角过小、站内和站间的扇区过多重叠覆盖;严格控制下倾角,避免小区越区覆盖。

(4)细致参数优化以夯实基础。在网初期对站点扰码、功率、切换门限以及重选参数进行细致规划,避免PCI冲突等问题,并定期核查调整,及时优化控制,使基站发挥最大效能。

(5)使用各种新技术新功能,降低干扰提升性能。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降低小区间干扰;上行CoMP减小基站内小区间干扰,降低上行干扰。

结合网络分层,针对覆盖不足、容量压力以及特殊用户感知等分场景优化,方便后续快速迭代,切实提升用户立体感知,提升宏微立体异构网络品质。

4 3D组网设计

综合考虑宏微协调模式下覆盖、容量以及移动性需求,制定合理的同频、异频组网及载波聚合配置策略,实现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的双提升。

4.1 3D组网频率设计

频率策略的选用需要考虑网络整体负荷对频率资源的需求。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体网络话务较高,整网需更多的频率资源吸收话务,而小站频率资源紧张,需要考虑和大网共用频率。相反,在频率资源比较宽松、宏站覆盖较好时,单纯考虑吸收热点话务,可以选用异频频点,但需考虑异频频点的可用带宽,一般不建议单独使用10 MHz以下的异频频点,如果没有选择可使用同频。补盲时(RSRP<-105 dBm)建议优先考虑同频组网,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宏微规划及优化控制同频干扰。频率规划原则如表1所示。

表1 频率规划原则

4.2 站间CA功能研究

4.2.1 站间CA基本原理

站点CA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CA基本原理图

不同站点通过eX2接口交换异频载波的信令和用户数据,使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站点上同时拥有两个载波资源,大幅提升了单用户速率。

站间CA在分层组网部署中具有优势,如提升整体CA占比(站间的载波资源也可利用),增强用户感知;在同一PCC覆盖范围内,SCC间的切换不会造成感知影响,特别是异频载波间的切换,如图2所示。

图2 异频载波间切换图

4.2.2 站间CA应用建议

站间CA应用于异频站点重叠区域,可有效提升复杂场景下的用户感知。对于宏微非共站部署,宏站载波覆盖半径大,微站异频载波在宏站覆盖范围内尤为适用,可有效减少异频切换带来的掉坑影响,提升用户感知。

(1)天线近处用户占用微站为主载波CA,在UE集中区域得到速率保证;

(2)非CA区域用户较少或无UE长期驻留,故速率无需太多保证,分配更多资源给重点区域[3]。

5 评估方案

评估整体方案流程,如图3所示。

6 评估标准

6.1 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包括覆盖和话务(用户数、流量、PRB利用率)。其中,覆盖评估包括MR和路测两部分,MR评估区域良好栅格占比和MR覆盖小区比例,而路测用于评估开通前后区域内覆盖、质量及速率的情况;话务评估是指评估小基站开通后吸收用户数、流量及资源使用情况。

图3 评估整体流程

6.2 评估标准

6.2.1 覆盖评估(可根据本地网适当调整)

(1)MR评估-良好栅格占比,要求评估区域内所有50 m×50 m覆盖栅格平均电平值(RSRP≥-105 dBm)比例大于90%;对于MR覆盖率占比,要求评估区域内覆盖小区(宏站+小站)RSRP≥-105 dBm的采样点比例L1800制式大于80%,L2100制式大于70%。

(2)对于路测评估覆盖,RSRP≥-100 dBm的采样点比例大于等于98%为优,94%~98%为良,90%~94%为中,小于等于90%为差;对于质量,SINR采样点不小于0的采样点比例大于等于99.5%为优,99%~99.5%为良,98%~99%为中,小于等于98%为差;对于FTP下载速率,不小于50 Mb/s为优,40~50 Mb/s为良,35~40 Mb/s为中,小于等于35 Mb/s为差。

6.2.2 话务评估(可根据场景特点适当调整)

小站单小区话务吸收标准如下:评估小基站开通后日均吸收流量及用户数、PRB利用率使用情况,缓解与宏站小区间负载不平衡的状态,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升用户感知。已开通小基站指标评估参考标准如表2所示(覆盖场景目标用户不同评估结果有浮动)[4]。

表2 评估参考标准

评估区域整体话务增益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评估区域整体话务增益标准

7 经济效益

7.1 利用MDT+MR室内外评估算法带来的节资效益(测试)

利用MDT+MR数据源,通过室内外区分算法,可区分室内深度覆盖和道路弱覆盖。3D立体评估可具体楼宇甚至楼层的覆盖,相比传统道路DT测试和扫楼测试评估方法节约了雇佣测试人员成本。

7.2 立体规划带来的节资效益(设计费用)

采用云平台3D立体规划,利用手术刀式楼层切片评估、360°立体沙盘分析覆盖空洞以及自动化输出小站规划方案,通过人为校正筛选直接指导设计,可提升现场勘查设计效率,节约勘查设计人员雇佣成本,预计可节约一半的人力投入。

8 结 论

3D立体网络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可以利用MDT+MR数据源水平精准定位和特征库立体定位实现站点规划的分层立体,结合不同站点之间的策略和特性部署,实现宏站和微站间的3D立体组网,从而增加网络投资效能,提升现场勘查设计效率,节约运维成本。

猜你喜欢
话务立体站点
念个立体咒
浅析电信话务控制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立体登陆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怕被人认出
“五星级”站点推动远程教育提质升级
基于EWSD 的话务动态管理分析
话务统计分析在网络运行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