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建筑业2020 年用工形势分析报告

2020-08-19 07:57供稿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建筑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总产值劳务建筑业

供稿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筑行业亦受到冲击。为及时掌握首都建筑业2020年相关经营指标和计划用工情况,同时对疫情影响下的全年用工形势作出准确分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于2020年4月对8家市属企业集团(包括北京城建集团所属的北京住总集团、北京建工集团所属的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和北京城乡建设集团)和7家中央在京施工的总承包企业集团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2020年计划施工总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为83196.10万平方米,比2019年增长34.07%。其中,京内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1838.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8%;京外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71357.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67%。京内计划全年施工总规模占14.23%,京外占85.77%。

(一)市属企业集团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1643.02万平方米

市属企业集团2020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11643.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京内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5837.48万平方米,比上年降低2.95%;京外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5805.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2%。

(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71553.08万平方米

央企集团2020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71553.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60%。其中,京内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6001.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77%;京外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6555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36%。京内计划全年施工总规模占8.39%,京外占91.61%。

二、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8533.30亿元

2020年,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8533.30亿元,比上年增长56.70%。其中,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4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67%;京外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6104.83亿元,比上年增长60.60%。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28.46%,京外占71.54%。

(一)市属企业集团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648.31亿元

市属企业集团2020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264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0%。其中,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1585.15亿元,比上年增长47.76%;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106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9%。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59.86%,京外占40.14%。

(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5884.99亿元

央企集团2020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5884.99亿元,比上年增长68.63%。其中,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8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7.51%;京外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5041.67亿元,比上年增长72.77%。京内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占14.33%,京外占85.67%。

三、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全年计划用工和返岗复工情况

(一)全年计划用工情况

截至5月15日,2020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1351856人,比上年增长7.98%。其中,京内计划用工287184人,比上年降低11.71%;京外计划用工1064672人,比上年增长14.89%。

市属企业集团2020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272748人,比上年降低22.30%。其中,京内计划用工164720人,比上年降低19.25%;京外计划用工108028人,比上年降低26.52%。

央企集团2020年全年计划用工总数1079108人,比上年增长19.78%。其中,京内计划用工122464人,比上年增长0.98%;京外计划用工956644人,比上年增长22.70%。

(二)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情况

截至5月15日,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人数为1082395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80.07%。其中京内返岗复工人数243928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84.94%;京外返岗复工人数838467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78.75%。

市属企业集团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人数为292491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107.24%。央企集团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人数为789904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73.20%。

四、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已复工项目情况

(一)全年计划复工项目

截至5月15日,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4480个。其中,京内计划复工项目1465个,占全年的32.70%;京外计划复工项目3015个,占全年的67.30%。

市属企业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1895个,央企集团全年计划复工项目2585个。

(二)已复工项目

截至5月15日,首都建筑业市属和央企集团已复工项目5167个(含新开工项目),为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115.33%。其中,京内已复工项目1481个,占已复工项目的28.66%,为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101.09%;京外已复工项目3686个,占已复工项目的71.34%,为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122.26%。

市属企业已复工项目2018个,为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106.49%;央企集团已复工项目3149个(含新开工项目),为全年计划复工项目的121.82%。

五、首都建筑业市场劳动力供应可以满足施工生产需求

2020年全年计划施工总规模与上年相比增长34.07%。其中,京内施工总规模比2019年增长20.28%,京外施工总规模比2019年增长36.67%。市属企业集团施工总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121.39万平方米,央企集团施工总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21022.26万平方米。市属企业集团和央企集团加大了京内、京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说明2020年各大集团承揽的京内、京外工程数量和施工任务是饱满的,特别是京外工程数量大幅度增长,首都建筑市场总体发展形势不错。

2020年全年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比2019年增加了3087.59亿元,增长56.7%。其中:京内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比2019年增加了783.99亿元,增长幅度为47.67%;京外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比2019年增加了2303.60亿元,增长幅度为60.60%。各大集团的施工总规模和计划完成施工总产值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但以上指标均为疫情前制定的,受疫情影响,各大集团要完成以上指标仍存在一定困难。

2020年京内外劳动力供应充足,2020年全年计划用工135185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98%,5月15日前已进场1082395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80.07%。其中,京内已进场人数243928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84.94%;京外已进场人数838467人,为全年计划用工数的78.75%。预计建筑市场劳动力供应可以满足全年施工生产需求。

六、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积极组织复工复产

2020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各大集团坚定信心,本着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的方向努力,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随着党中央关于“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部署,北京市各大建筑企业集团统一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相关要求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第一,各大企业集团成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落实主体责任,落实领导责任。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及责任落实到位,科学合理安排并稳妥推进在建项目、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第二,严格落实“三表一筛查”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封闭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现场人员流动。项目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配备充足的体温检测设备和防疫防护用品,配备相应的专职卫生员,督促现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每日体温监测、消毒、通风等工作。

第三,严格按照北京市施工现场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落实施工现场人员实名制登记备案和平台数据信息的动态维护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摸清返岗复工务工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基础信息以及务工的项目名称、外出等相关信息,掌握每天劳务人员动态情况。

第四,成立督导检查机构,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复工项目施工安全、防疫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每日检查情况形成日报,上报集团防疫领导小组。

第五,认真做好劳务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和心理疏导工作。在劳务人员生活区张贴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加大宣传力度,使劳务人员充分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和掌握疫情防护要点。

首都建筑业大型企业集团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相关规定,克服疫情影响,积极组织项目部复工复产。截至5月15日,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首钢建设集团、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北京)、中建八局(北京)、中国新兴建设、中铁建设均实现了100%复工。

七、保障首都建筑业2020年施工生产用工需求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新形势下加强劳务管理工作和实事求是开展用工制度改革,将是保障行业企业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和保持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此,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遵循建筑业生产规律和企业实际情况,顺应劳务企业和农民务工现状,坚持抓好施工企业的劳务管理工作,不折腾、干实事,才能保障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正常生产和持续发展。

(一)推行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调动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积极性

建筑业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产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速度趋缓的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面对新挑战,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才能走出困境。2016年启动的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是扭转30年用工老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提升人员素质、建设产业工人大军、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是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期间计划完成的重大制度创新工作。

回顾五年来的各省改革实践和成果,可以说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陷入了停滞,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政策不配套,单兵突进难以实施。如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的老大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国家政策一直在推行总承包企业走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现代化管理之路,几十年来不招收作业工人的用工制度短期内难以改变。脱离企业现状采取行政指令加快推进,各项政策不配套的单纯一项用工制度改革注定了步履维艰。第二,施工总承包企业用工压力加大、劳务企业用工管理权力被削弱,企业积极性难以真正调动,政策难以落实。

(二)用工制度改革应当符合建筑施工用人规律,要给予企业用工自主权

遵循建筑施工生产变动大、流动快、用工灵活的客观规律,施工企业应当坚持外部用工为主体的原则,不走以自有工人为主体的僵化用工之路。国家要给予企业用工自主权,应当允许劳务企业和施工队伍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方面,外部作业队伍占总承包企业用工总量的大头是符合建筑业生产规律的,搞活了用工制度,增强了企业活力,降低了用工成本,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前30年用工制度改革的成果。新一轮的改革应当是“扬弃”式的改革,未来一个时期施工生产仍应坚持走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用工体制道路。另一方面,新一轮改革要求总承包企业要走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之路,总承包企业只能走高智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占企业员工队伍大头之路,不能走刚性的自有作业工人占大头的僵化用工之路。同时,依据劳动法,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什么用工制度,企业应有自主权。

总承包企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在建设发展精干的高技能自有工人队伍的基础上,应坚持优胜劣汰,将长期合作、企业和行业信用评价优良的劳务企业队伍纳入企业合格用工资源平台,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劳务企业工人素质,提高操作技能,成为稳定的施工作业用工的主要来源,外部劳务作业队伍应占到企业长期用工总量的70%左右,形成符合建筑业用工规律的用工模式。国家要推行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持续深入,根本动力在政策接地气、施工企业有积极性。

(三)政府主管部门要实事求是做好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工作

一是所有施工企业都必须依法做好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工作,保证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政府要出台政策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应当从源头的开发建设单位立法,依法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按时足额支付人工费;三是应当按工资分配规律办事,自古以来是谁用人谁开支,现在应是谁跟工人签劳动合同谁发钱,否则组织劳动力的劳务公司如何有效管理工人?四是要解决好按时足额问题:建筑业有小时工、日工、月工、计件工等多种形式,如何界定按时足额非常复杂,政府只需抓住工人每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或承包合同终止时必须全额支付全部应得工资即可,日常工资发放权应由劳务企业行使,总承包企业监督。

(四)要坚持以外部劳务用工为主的两层分离用工制度,总承包企业应当建设好长期协作的劳务分包队伍

适应建筑市场激烈竞争形势和迎接疫情常态化挑战,就更要坚持总承包企业在依法合规基础上行使企业用工自主权,坚持企业用工形式和内部外部用工结构由企业自主决定,坚持灵活用工制度。

适应当前形势和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总承包企业应当建立起自有合同工班组和控股施工作业企业占总用工量30%~40%,外部作业企业或劳务企业用工占60%~70%的符合建筑业用工规律的合理用工结构,不搞脱离实际的僵化用工改革。在自有工人队伍建设中,应当坚持发展适应建筑现代化施工生产的高素质技工班组。总承包企业要积极组建和发展自有劳务企业或施工作业企业,承担重点施工任务和高技术含量工程,改变总承包企业完全丧失自行作业能力的局面。

劳务分包企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劳务企业工人素质,提高操作技能,成为稳定的施工作业用工的主要来源,坚持与总承包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促进建筑产业工人大军建设。

(五)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和100%发放农民工工资制度

第一,全面实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严格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计酬手册,记录施工现场作业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劳动考勤、工资结算等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化实名制管理。同时,严格督促施工现场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各项制度。

第二,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建设单位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垫资施工,建设单位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总承包企业应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并向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委托开户银行负责日常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进度将建筑工人工资按时足额付至建筑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开户银行发现账户资金不足、被挪用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总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应催促建设单位尽快拨付,人工费不按时拨付,施工单位可停工。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导致拖欠的,建设单位应当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总承包企业和劳务企业都要全面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保证农民工工资100%发放,及时协调解决因劳务费支付发生的不稳定纠纷。

(六)抓好劳务企业、施工作业队、作业班组和劳务人员全覆盖的市场资信评价考核工作

要求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适应疫情常态化新形势,以京内施工用工为基础,以京外施工用工为重点,以实名制为基础,实施规范化的劳务企业、施工队、班组和劳务人员全覆盖的市场资信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全方位多层次作业队伍的诚信体系建设推向更高阶段;加快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部用工的合格劳动力资源供应库,全面实施进场劳务施工队和班组信用考核评价制度;要重视建立健全劳务企业、施工作业队、班组及务工人员的“用工警示名录”,及时处置、及时公示,净化企业和首都建筑业用工市场。

(七)持续加强劳务管理机构和劳资专管员队伍建设,完善和管理好企业劳动力资源库

无论是原建制还是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和二级公司,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劳务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务工人员管理机构应当独立设置和建成上下级对应管理系统。企业应当按国家和北京市规定在公司、项目部和劳务队配备专兼职持证上岗的劳资专管人员,统一名称、统一职能,形成上下畅通的管理系统。

总承包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人公司集中采购劳务用工制度,坚持法人集中采购劳务原则,项目部只有劳务队伍推荐权、优选权,要在合格用工清单内使用队伍。坚决杜绝使用合格用工名录以外的未经考核或不合格施工队伍。

企业应当建立统一管理的劳动力资源库。应当强化制度完善和执行力度,对企业京内京外所有施工现场用工队伍的招投标、资格准入、日常管理、年度考核、准入清出进行统一规范,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覆盖,将各地区劳动力资源纳入企业劳动力总资源库统一管理。

(八)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增强企业劳务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素质

逐步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人员资格管理和诚信管理的改革思路对强化企业学习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总承包企业劳务管理人员、劳务企业施工作业队长、班组长及现场主要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放松。组织开展劳务管理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执行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政策允许时,试点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开展劳资专管员职业资格培训和施工管理岗位取证培训;持续开展公益性培训工作;抓好进场劳务人员的持证上岗和技能提高工作。

猜你喜欢
总产值劳务建筑业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