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精灵”全科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索

2020-08-19 07:49杨杰程渝侯燕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灵学科素养

杨杰 程渝 侯燕

海滨小学成立于1957年,最初是一所仅有十余人的村小,长期以来学校的生源也以附近的村民子女、以及近几年的随迁子女为主。依据学校周围社区与生源的特点,海滨学校在办学中,都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中心,促进生命完整地生发、成长,促进心灵、道德、智力、能力的全面提升。

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校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全科评价体系,即“海精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检验和评价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凝练培养目标,明确评价的出发点

依据我校的办学历史和生源特点,我校所有的评价创新也都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最终指向。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成华教育优质倍增工程的号召,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要义,对中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读。在解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后,依据“爱于心,慧于行”这一学校核心价值追求和校训,对原有学生培育目标进一步凝练,提出着力培养“热心、善思、慧行、雅趣”具有灵动性和学习力的现代儿童。

这一培养目标,指向海滨学子:

a一个鲜明特征:韧(坚韧;柔韧)

b两大成长样态:促进儿童的灵动发展与持续发展

c四大核心素养:热心(爱心;公心);善思(会思;巧思);慧行(判断;行动);雅趣(乐趣;志趣)

(二)重构课程体系,丰富评价的内容

如果说育人目标是我们的目的地和方向,那通向目的地的跑道便是课程,学生是在跑道上奔跑。

基于“爱慧教育”办学主张,紧扣我校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积极构建“爱慧课程”体系,確定三类课程:“基础类课程+延伸类课程+挑战类课程”,走课程育人之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迈入深水区。其中,延伸类课程指向儿童不同学科兴趣的满足和学科优势能力的提升,挑战类课程指向儿童潜力的挖掘。

“爱慧课程”根植于我校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热心、善思、慧行、雅趣”,培养具有灵动性和学习力的现代儿童,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要义,因此,我校的评价就不只局限于某一个学科,而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全部,评价的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三)构建“海精灵”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的宽度和深度

实践中,我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整体构建“海精灵”评价体系,分别拓展评价的宽度和深度。

1.“习惯养成评价”,关注全面发展

横向建构“习惯养成评价”体系,根据我校学生培养目标中的四大核心素养,建构包括学生的品德(热心)、行为(慧行)、学习(善思)和艺术(雅趣)在内的4大评价板块,并结合班级和学段特点制定包括“习惯养成评价+学科技能评价+性格养成评价”在内的详细评价内容,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班级根据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综合表现,推荐参评“校级优秀海精灵”,进行表彰(海精灵胸章)和奖励。

针对男女生在习惯养成评价中的差异表现,我校专门开展“男生历练工程”:体育锻炼磨毅力,朝会展示练胆量,班级活动树自信,课外实践展独立,慧阅读剧场表演秀风采……海滨学子通过这一系列的精细评价方式更坚韧精进!

2.学科技能评价,关注个性发展

纵向建构“学科技能评价”体系,实施纳入所有学科的全科评价。语数英学科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技能测试,音乐、信息技术、科学学科实施实践技能测试,美术学科实施“成果集评价”,体育学科测评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标准。最后,孩子各学科的评价会形成一个数据+描述性分析。

(四)融合性实施,彰显评价的实效与特色

“海精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海豚为吉祥物,以“尊重人格”、“基础·普惠·自主”、“互助共赢”为基本理念,遵循全员性、全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在这一评价体系下,我们集中抓住“融合”这个关键词,在实践中突破和创新学生评价。

1.融合知识学习与实践创新,知识与能力并重

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只是学生评价走出的第一步。在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下,学生评价需要迈出更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进行评价。因此,我校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增加技能测试,加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校持续开展书香阅读大工程,开发学科延伸类课程,包括语文“慧阅读”和英语绘本阅读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为依托,促学生兴趣养成和能力提升。并逐步尝试在1-2年级语文、英语学科评价中加入阅读能力的测评,采取阅读(口语)测评与期末笔试相融合的评价,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观念,注重过程指导,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融合合格达标与掘能展长,全面与特长并重

在这个极具个性的时代,在国家强调学生适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评价需要将基于标准的评价和基于差异的评价融合起来,即同时关注合格达标和掘能展长的评价。“海精灵”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学科评价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层次评价学生,分别设置达标性和挑战性评价标准,使每个儿童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快乐地投入学习之中,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例如,语数英学科设计课堂分层测试卡,将习题难度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鼓励学困生至少完成第一个等级,也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更有挑战性的题目,争取学生人人都体验成功,人人都挑战自己能力所能企及的高度。

体育学科采用标准和差异的评价相融合,即同时关注合格达标和掘能展长的评价,依据不同的难度等级确定不同的闯关内容和任务,学生在达标的基础上进行闯关,尝试不断挑战和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融合学习结果与发展过程,结果与过程并重

学生评价需要突破单纯注重学习结果的实效性,转而同时关注学习结果的实效性与学习过程的合理性及动态性。

我校改变一学期期末终评一次的习惯,将学生在学校的全过程都体现在评价中,将过程性评价细分为:形成性评价(评价儿童的习惯、动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表现性评价(评价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例如,美术学科采用“课外搜集资料+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技法讲解+课中实践创作+期末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融合评价,促进学生智慧学习,持续发展。

学校评价改革成效明显。海滨小学的评价体现出以下2个突破:一是,局部评价→全域评价的突破。海滨小学的评价体系创新立足于打破一直以来只注重语数外学科成绩的评价方式,启动纳入所有学科的全域评价方式,尽可能适应学生差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二是个人评价→团队评价的突破。“海精灵”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线,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在团队评价中体现个体评价,每个班级按4-6人组成团队,让团队成员互帮互助,以求共同进步。

例如,音樂学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本期教材里的三首歌,采用“班级表演唱”的表现形式,自行编排动作、队形,自主训练演唱技法,自信登台精彩展示。实现了从传统的个人评价到团队评价的突破。

学生发展成效明显。“海精灵评价”体系立足于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灵动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我校学生调考成绩年年呈现正增长;学生学科素养测评潜力明显;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全区位列第一;学生参加各类艺术风采展示屡获佳绩,学生越来越阳光自信,灵动十足。

学校发展效益显著。学校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国学经典示范学校”、“成都市新优质学校”、“四川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四川省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阳光体育大课间示范学校”等。同时,连续五年获得区“教育教学工作表彰奖”、“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表彰奖”等奖励。

未来,我们将继续从校情、学情出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评价创新,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工具积极探索教育评价的精细化,丰富教育评价手段和方式,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学习和灵动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与质量,力争办一所有爱心、有智慧、有文化的特色精品学校。

(作者单位:成都市海滨小学校)

猜你喜欢
精灵学科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冬精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欢舞的精灵们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归来吧!精灵(连载三)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