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体验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2020-08-20 07:53邓斌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应用型高校南宁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组织架构体系构建,探讨实践教育团队组建,探索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提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条件的建设,旨在构建基于新体验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弥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的短板,实现推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新体验导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国家到地方,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的总体目标。近几年,全国各高校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围绕创新创业的教育内涵、教育模式等方面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比重。但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均以竞赛为目标,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教育受益对象局限于少数学生,未能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导致这种模式难以推广[1]。

2.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相脱离。

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定义为狭义的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以某一项具体活动来代替,未能形成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对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无法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流程和专业教育,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脱离。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局限性。

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只满足于在教学计划设置几门课程,较偏重和关注理论方面的探究和落实,而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其内涵、目标等方面缺乏系统、结构性的研究,没有清晰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主线和体系,以至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碎片化、教育随意性大。

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高校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理解不到位,往往是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的载体和内容,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无法充分体验“做中学、学中做”的快乐和“充分挖掘智慧”的过程,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因此,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体系,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目标,推动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新体验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文章以南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载体,按照学校“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基于新体验导向,通过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团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条件”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形成以“项目”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以“体验式训练”为主要的教学活动的进阶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解决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弥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的短板[2]。

1.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体系的构建

为有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实施,确保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正常运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组织架构体系。一是成立学校创业学院,统筹规划和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实施存在的困难。二是成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具体负责本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制定本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方案。三是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执行委员会,作为学生组织协助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四是各班级设立创新创业委员,具体负责本班级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从而建立起创业学院(学校)、创新创业指导团队(二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执行委员会(学生组织)、创新创业委员(班级)为主体的四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以及长效机制。

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团队组建

教育团队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一线组织者和具体执行者,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落地离不开强有力的教育团队作为支撑。通过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指导团队和创新创业学生骨干团队,形成自上而下“层叠式团队”,解决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执行空心化问题。一是组建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团队。利用学校与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名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整合有丰富教育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学校专业教师和有国内外行业一线工作经历背景的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企业工程师资源,组建校企混编型教师指导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供师资保障。二是组建创新创业学生骨干团队。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执行委员会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联系学院与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各班级中选聘有创新性思维、专业技术扎实和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实践经验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学生骨干团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3.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依托“创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通过项目实践、路演、研讨、交流和调研等形式,形成以创新创业项目库、专家论坛、项目路演、项目申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實践中获得“新体验”[3]。

3.1建立三级项目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项目资源的支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聚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资源优势,挖掘集聚“实”与“需”契合度高的项目,从而建立起“学生—教师—企业”三级项目资源库,形成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助推器”。一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级各类双创竞赛为依托,启迪和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鼓励他们利用自身技能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发现和挖掘好项目,形成学生项目资源库。二是以教师科研课题和教学案例为依托,结合市场应用前景,挖掘一批具有实际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形成教师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资源库。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途径,聚合校企合作企业背景、市场、技术优势,以其研发项目为基础,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挖掘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企业支持项目资源库。通过三级项目资源库的建立,有效破解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与质量问题,保障项目來源,激发广大学生自主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3.2打造专家讲坛

以“创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讲堂为平台,邀请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粤嵌、润建等企业行业的工程师、投资人等到校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搭建与企业导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勇气和信心。比如所邀请的每名企业导师每年开展1期双创教育的互动,可以是座谈可以是讲座,可以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行业发展经历、企业行业现状等,驱动学生创新创业与企业导师之间的日常互动,营造学生和行业企业互动的活跃氛围,增加学生与导师的粘性,破解以前学生与企业的交流仅限于招聘、调研的局面[4]。

3.3项目路演

基于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演中心,以新体验为导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双创竞赛为抓手,通过固化以学年为周期,分阶段、分层次的常规化项目路演,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启迪,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比如学生自由组建团队,结合本团队成员专业特长,基于市场需求提出项目,通过PPT演示及现场解说来展示项目背景、简介、技术实现路径/服务流程、创新点、市场需求、商业模式和团队等内容,现场解答导师的提问,导师认领项目扶持参加大赛。

3.4项目申报

竞赛是验证项目是否可行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鼓励学生团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以参赛为契机扶持一批项目获奖,以点带面反哺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启迪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普惠性教育覆盖。比如鼓励学生在前一阶段项目路演中挖掘出来的好项目,通过申报“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用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

3.5创新创业竞赛训练

创新创业竞赛训练不单纯是为了项目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竞赛训练体验项目“练中学、学中练”的过程。学生团队在基于市场的真实需求,设计真实项目,结合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化任务驱动”的“体验式”训练,在自主研讨、调研、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实施项目开发和实现方案技术的过程中,体验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获得感。

4.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构建

突破传统的“课程”教育途径,以“项目”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以“体验式训练”为主要的教学活动,搭建项目实践、项目路演、项目研讨、创新创业交流和项目调研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5]。

4.1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是全面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途径。为保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除必要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外,基于学生所学专业学科和市场需求前提,为学生搭建项目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申报、调研、设计、研讨、路演、组织实施、参加竞赛、关键技术研究、专利申报、实体公司创办运营和以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等能力进阶式的实践,将项目实践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以创新创业基础课为基础,以大创项目和双创竞赛为两翼,以专业教育为支撑,以毕业设计为结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闭环,彰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4.2项目路演

项目路演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项目路演是通过预设情景,学生团队在5~8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向导师、学生观众介绍本团队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依托学校创新创业路演中心,通过固化每星期组织举办1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反复的项目路演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6]。

4.3项目研讨

项目研讨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项目研讨是由学生团队围绕项目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和智慧,研究探讨解决办法和措施的过程。通过项目研讨,把学生团队成员前期自主调研、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获得的有效信息融于项目实践的问题解决中,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研究和总结归纳能力。

4.4创新创业交流

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有力补充。创新创业交流主要通过“与企业导师面对面交流”和“朋辈互助交流”两种方式进行,达到启迪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效果。一方面,依托专家讲坛邀请的企业工程师、投资人等导师资源,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导师结合时下热门技术、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案例,从用户角度分析市场缺口、用户定位、产品与商业化的可行性与难点、预期收益等,与学生面对面展开专题互动讨论交流。另一方面,由创新创业执行委员会牵头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分享会,邀请获奖项目学生代表分享从参赛到获奖的心路历程,现场展演获奖项目等,展开朋辈互助交流与讨论。通过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与激情,驱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7]。

4.5项目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研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前提。在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项目调研,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市场的现实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动态,才能找到项目的定位和切入点,才能有助于项目的落地开花。比如我校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家庭电力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传统墙壁插座进行改造,就可以杜绝家用电器超负荷引发的火灾,完全杜绝儿童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而且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节能:大部分人家里的电视是不关电源的,根据他们的计算:1台电视1年的待机消耗电力是72度,按照6000万台电视计算,一年浪费1/20三峡水电站的电力。这样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项目,经过调研发现巨大的市场需求,该项目不仅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还获得了南宁市邕宁区科技开发项目的立项,并创办了实体公司。

5.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条件的建设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中的“体验式训练”环节,涉及以学生为主体,它对师资、实践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政策扶持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条件保障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5.1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学校与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的校企合作办学优势,通过组建起来的混编的师资团队,共同承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任务,并形成常态互动交流机制,互补优势。一方面,通过实施“1对1助教帮扶计划”,帮助企业工程师提升理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派遣校内骨干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寒暑期创新创业专题培训班等,提升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5.2环境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优势,通过整合校内实验实训资源和校企共建实验室资源,建设打造以大学生创业园、“创未来”路演中心、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智慧学习工场、人工智能实验实训中心、粤嵌众创空间等为主要载体的实践教育平台[8]。

5.3政策支持

一是按激励机制、学分挂钩、专业课成绩挂钩等制定不同层次要求的训练目标和扶持政策,给予二级学院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并从创新创业教育思路、预期目标、实施重点、组织执行等方面提出以学年为周期的、常规化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储备为主要目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和措施。二是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经费的来源问题。三是通过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组织—班级”四级管理机构,形成较为成熟和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助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落地生根[9]。

5.4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和校友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破解学生专创融合实践难题。

三、实践效果

经过三年的试点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该校试点实施的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近三年来,该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覆盖率达95%以上,学生申报专利75项,获“大创项目”立项60项(其中国家级10项、区级50项、校级28项),获“蓝桥杯”“人工智能”“数学建模”等专业技能竞赛区级及以上奖项100余项;获“互联网+”“中国创翼之星”“创青春”“挑战杯”等区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项近80项,其中4个学生团队获邀参加广西创业资源对接交流会,1个项目“E+SOS公益平台”受邀作为南宁市五象新区的启迪之星一带一路孵化基地首批入驻企业,35个项目入驻校大学生创业园,8个项目成功孵化出园,1个项目申报南宁市邕宁区科技开发项目获立项,立项资金高达25万元。通过专创融合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专业对口率高达82%以上,其中4名毕业生赴海外就业,服务东盟国家的人才输出实现“零”的突破[10]。

结语

总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基于新体验导向,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团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条件”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有利于把探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战略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不仅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和规律,也是对推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性建议的研究,对于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提供了一些实践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雷朝滋.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EB/OL],2017-12-18.

[2]时海霞.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249-250.

[3]许晓冬,孙晓程,李秀兰,董姝妍.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實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02):72-75.

[4]李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6,(11):272.

[5]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22-124.

[6]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2):46-49.

[7]郭洪,毛雨,白璇,曾峥.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9,(9):69-74.

[8]师晓莉,王睿.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3,(11):112-113.

[9]邓莹莹.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16,(27):222.

[10]孔凡校,胡迎春,袁华,武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04-205.

作者简介:邓斌(1985—)男,广西岑溪人,南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