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和对策

2020-08-21 09:05曾华彭效华
数码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探究大学生

曾华 彭效华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健康中国视阈下云南全民健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理念与路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B2018069)

摘要: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直接昭示了我国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打造国民健身运动习惯的要求。而本文中重点针对大学生群体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多方面探究,然后针对性提出几点推动大学生全民健身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全民健身;因素和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3-0087-01

Abstract:Thecurrent"NationalFitnessprogramoutline",directlyshowsourcountrytoimprovethephysicalqualityofthepeople,tocreatethenationalfitnesshabits.Thispaperfocuseso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nationalfitnessactivitiesofcollegestudentsanditsinfluencingfactorstocarryoutavarietyofresearch,andthenputforwardsometargeted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nationalfitnessofcollege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Nationalfitness;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Toexplorethe

全民健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所提出的一种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口号,而当前全民健身亦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热潮。而针对全民健身来说,当前实施最为积极的往往是中老年群,年轻人还缺乏进一步的带动性,这和年轻人的工作、學习压力有一定的关系,也和年轻人缺乏健身意识相关。本文中我主要选取大学为研究案例实现具体的探究。

之所以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探究的主要案例,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身心蓬勃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和能力最好的契机。但是从当前对于大学生在全民健身中的表现调查来看不尽如人意,并且当前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也大部分呈现出不良发展趋势。大学生的个体体质虽然根据遗传等因素的不同,具备先天的优势和弱势,但是后天影响是具有能动性的,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先天的不足,或者是削弱学生原本的体质优势。而根据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对于大学生体质的健康调查来看,学生生理上的先天体质在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而改善的同时,学生的后天体能反而有所下降,其中大学生在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相当大一部分人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存在亚健康的状态,进而导致疾病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提升。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着意识和行动上的忽视,存在着习惯上的欠缺,所以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也就重点针对高校体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文中我就从大学生体育教学入手,谈谈影响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以及做好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措施。

1影响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健身锻炼活动的开展因素我们可以从大学生自身、教育教学、硬件配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1意识和兴趣方面。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于《全民健身指导纲要》的认知程度调查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全民健身仅仅是指全体人民的休闲娱乐,如上文中提到的跳广场舞等,而对于自身是纲要关注的重点毫不知情,并且占据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学校教育中设置的体育课都兴趣缺缺,更不存在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即使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中重知识轻体育思想依旧存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如业余时间多看文化课这一认知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不愿意练和没兴趣练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当前大学生全民健身效率低的基础。

1.2教学认知和教学引导。从大学教育中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缺乏既定的全民健身的认知,从而在教学引导方面没有核心和重点。体现在体育课上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涉及到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教学时,仅仅是注重体育项目本身技能的传输,而忽略了引导学生以体育项目为基点形成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二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不高,尤其是在最后成绩考核方面,通过标准较为宽泛。这两者直接导致教师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就不言而喻。

1.3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规划。承接上文中所讲的教师在教学中认知和引导上的缺失,部分学生即使对于某项体育运动有兴趣,渴望在技能方面有提升,也缺乏对应的教师指导。另外根据不同大学经济状况的不同,部分大学在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导致学生在运动健身过程想练的项目没有设备、场地等,进而打击学生的业余健身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就形成“懒惰”的体育校风。

2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策略

当前大学生全民健身进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主客观的影响因素,导致《全民健身指导纲要》的实施推行不顺利,效果不佳等。但如哲学所言,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有坎坷就有收获,所以此部分中我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推动策略。

2.1纠正认知,培养兴趣。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于全民健身理念的宣扬,尤其是针对《全民健身指导纲要》让学生明确意识到国家对于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从而纠正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知;另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从现有的体育项目入手,实现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从而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学生对于一或者多个体育项目的兴趣,进而实现课堂运动延伸到课下锻炼。

2.2严格进行教学要求,做好课堂教学引导。当前大学体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按照学生的基础兴趣进行项目选择,所以在大学体育课堂上,作为教师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理念,严格要求学生,不论是日常体育技能的训练上,还是最后的成绩考核上制定严格的打分标准;并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技能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分解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扎扎实实学到对应的运动技能,从而为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推动学生课下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3从硬件和师资打造入手,做好课外体育组织和指导。大学阶段的各项社团遍布,那么在实现全民健身方面,我们可以实现教师和社团结合的方式,各优质体育教师任各体育社团指导教练,从而给予那些有兴趣,想深入学习某项体育运动的学生以专业指导;另外从学校体育硬件建设入手,加大对于体育器材、场地的建设支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机会,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未来服务于各个高精尖行业的储备力量,所以其身体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并且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大学生成为越来越庞大的教育群体,所以我们要充分搞清楚大学教育中影响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并针对性给出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庆建,田春兰,孙庆虎.普通高校大学生全民健身倾向性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02).

[2]牛振喜,薛晶,卢宝生.影响大学生全民健身活动的因素与对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探究大学生
设问引导探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