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真:唯精唯一做蚤类研究

2020-08-22 12:15韦泽艳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6期
关键词:跳蚤鼠疫生物学

●韦泽艳

1911年,李贵真出生在山东省平原县(原恩县)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教会学校教员,她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善做手工操作。高中时,就学会了使用复式显微镜解剖蛆虫、蚯蚓和青蛙,并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7年,她从齐鲁大学生物系毕业,次年春几经辗转到了国立贵阳医学院任教。在这里,她选定了终生研究目标,并为之花费了一生。

选定目标笃定前行

在150多万种生物之中,她为何偏选跳蚤?那时,云南鼠疫大流行,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人类的大敌。1914年,光是东北辽宁省一带,便有50多万人的生命被死神夺去!于是,她与丈夫下定决心,专门从事跳蚤研究,为消除鼠疫贡献力量。

要研究跳蚤,首先要捕捉到跳蚤。为采集标本,她到过云南的弥渡、大理、麻栗坡等地。她每天黄昏外出布放鼠笼、鼠板,次日清早则能收回至少五六只鼠类。她将采集的鼠和蚤类一一剥制、封片、鉴定分类。

在大理的洱海,风大浪急,苍山常年积雪,郊外常有黄沙柱子铺天盖地而来,有时人被刮到沟洼地里,在才村又曾遇到强烈地震。但她在这里采集到一只雄性潜蚤时,欣喜若狂,奉为至宝。因为这是所获500多这个新种雌蚤之后获得的唯独一只雄蚤,于是定名为俊潜蚤(珍贵可爱之意)。在我国南部边陲麻栗坡的竜龙与杨万,道路崎岖,到处是陡壁深崖,常起暴风骤雨,还常遇到急流险滩,但她怀着对科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这些地方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捕鼠检蚤工作。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她拥有蚤类标本共300多种 ,我国多个蚤类种和亚种由她亲自采集、描述和报道,还有很多由她描述报道的新种和新亚种。

夜以继日成果丰硕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除了1951年编写的国内第一部《跳蚤》专著、1956年编写出版的《蚤类概论》外,1957年还编写出版了全国统一教科书《生物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生物学》3册,补充材料2种,还参加了《人体寄生虫学(参考书)》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有关蚤类条目部分的编写工作。

在科研路上,她与时间赛跑,仅仅1979年的短短时间内,竟完成了7篇论文,发表在国内一流学术期刊上。

1978年,她完成的《蚤类研究》,是研究鼠疫媒介蚤种分类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作品,在蚤的幼虫分类和发育的内部结构研究上国际领先。

1986年,她编写出版的《中国蚤目志》是关于中国蚤类学的最详尽的著作,较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1984年前我国蚤类研究,特别是分类研究方面的成就,它也是我国完成的第一部昆虫志,并于1991年获得军内科学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贵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90篇论文中,对我国和世界上蚤类区系的组成、地理分布、互相之间的亲缘关系、宿主关系、起源和进化等理论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在应用方面,为防治和消灭蚤类所传播的重要疾病,拔除自然疫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挥专长培养人才

1952年春,美国侵略军发动细菌战,她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正欲献身报国之际,突然接到西南卫生部的急电,她立即奉命赴重庆和川南的地、州、县等地,夜以继日地参加为期100天的反细菌战技术指导、作学术报告和投入群众性宣传活动。

此外,她亲自参加培训了一批昆虫学专业人才。曾受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委托举办二期医学昆虫培训班。还举办了各县防疫站副站长参加的防疟医师进修班,共有120多名学员毕业。当时她承担体外寄生虫学的教学工作,自编讲义,自刻蜡纸,自备标本,日夜忙碌。她还受西南卫生部聘请,专门到云南鼠疫防治研究所负责培训各地、州、县的80多名防疫人员。

专于一,精于一

李贵真做研究一向是“不到火候不揭锅”,非常严谨慎重。1958年,她采集了一种跳蚤,经过鉴定,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未知跳蚤。但是,其中还有几个细节尚未弄清楚,未能定论。直到23年后,她重新做了鉴定,确认这是一个新的品种,才写成论文予以发表。

“专于一,精于一”,不过,要做到“专于一,精于一”并不容易,还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自从选定目标后,她就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时间过去了,她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要不断地努力下去。同时,还要培养大批接班人,继续深入揭开跳蚤的奥秘……

(酸辣白菜摘自《大众科学》202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跳蚤鼠疫生物学
我不是跳蚤侠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跳蚤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跳蚤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