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回乡创业,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2020-08-23 07:33孙章辉
百姓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通山县酿制枇杷

孙章辉

“人间五月天,通山枇杷鲜”,进入5月,湖北通山县大畈镇漫山遍野的枇杷金黄璀璨,香飘四溢,43岁的阮峰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他的“通山协力绿色果业科技有限公司”(酿酒厂)要开始新一年的枇杷酒生产酿制。回乡创业7年,公司规模发展的越来越大,不仅自己挣了钱,还带动了全村枇杷产业的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枇杷大王”。

阮峰说,能有今天的这份事业,要感谢她老婆,不是她,当年也下不了回乡创业的决心。妻子窦文君出生于1992年,曾是幼儿老师,与阮峰是同乡,两人在深圳相识相恋后,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那时阮峰在南方某企业任高管,年薪已达50万,又娶得了年轻漂亮的老婆,在亲戚朋友的眼中,阮峰可谓“春风得意”,可爱折腾的阮峰偏偏放下人人羡慕的好日子,又想开始“折腾”。

1976年,阮峰出生在湖北通山县大畈镇。湖北通山县为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800米,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合枇杷的生长。据史料记载,通山县大畈镇从江浙一带引进枇杷种植栽培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至今在县境内,还有百年以上的古枇杷树70多棵。在这里,村民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边都栽有枇杷树,每到夏初5月的挂果季节,硕果盈枝,满树披金,当地的枇杷以果大、味美著称,村民经济收入全靠琵琶种植,可随着市场上水果的多元化,枇杷不再受宠,加之不易储存,村民自己吃不完,卖又卖不动,枇杷逐渐成了村民眼中的鸡肋,成熟后的枇杷多數只能烂在地里。阮峰家里从小就种有枇杷树,枇杷成熟时爬到树上摘下一颗颗甜甜的枇杷是他最大的乐趣之一。可是长大后,枇杷却开始成为家里的“噩梦”。附近村民与他家的境况也差不多,没有销路,大量的枇杷在家里在树上腐烂,看着村民们的愁容,阮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2013 年,阮峰夫妻俩拿出所有积蓄回乡创业。回乡创业的7 年,不仅自己挣了钱,还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并带动了全村枇杷产业的发展

阮峰和妻子在青岛务工时,曾接触到葡萄酒行业,那时见到老家的枇杷销不出去,一筐一筐地烂掉,他就曾萌生过做枇杷酒的想法,但未下定决心。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养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理念,而枇杷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能像葡萄一样酿制成酒,既有养生作用,又能解决家乡枇杷溃烂滞销的难题,阮峰再一次萌生了做枇杷酒的想法。当阮峰告诉家人自己的创业想法时,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赞成的,而妻子窦文君的全力支持,坚定了阮峰回乡创业的决心,当初幼师毕业的她不顾阻挠敢嫁给大自己十多岁的阮峰,看中的就是阮峰身上的那股闯劲。

阮峰

2012年,阮峰经过市场考察和反复掂量,他认为枇杷的加工品——枇杷酒,必将解决所有枇杷的销路问题。2013年,窦文君独自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湖北通山老家,而阮峰则开始到福建、山东等地多家酿酒厂考察学习酿酒技术,阮峰最终确定与山东某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学习后,阮峰夫妻俩拿出所有积蓄购买机器和实验设备。就这样他们从当初创业只有四五名员工的小酒作坊,发展成现在具有数百名员工的酿酒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现在每年销售利润达到500万元以上。

枇杷酒酿制车间

夕阳西下,白泥村的牛哥整理好空箩筐,准备开车回家,他已是公司固定的琵琶送货商。他说自己是阮峰夫妻俩在县城“捡”来的客户,2014年5月的某一天,他拉着板车在县城街头卖琵琶,下午四五点钟了,枇杷还剩大半车,正着急时,一辆车停在了他的面前,阮峰夫妻俩买下了板车上剩余的枇杷,并和他商谈了以后的琵琶收购事宜,从此他的枇杷再也不愁销路了。现在他每天要往公司送两次枇杷,老牛喜滋滋地说,一季下来光枇杷的收入就有三四万。

在收购现场,种植户余大姐爽朗地说:“今年枇杷结得又多又好,但我和老伴没体力也没工夫挑到集上去卖,现在阮峰的公司包收购,拿过来就过秤,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只要不破皮不烂肉,无论个头大小,摘了就是钱。”她还说,虽然说公司的收购价格比市场上零卖要便宜一些,但是比在市场上一斤两斤的卖要省心很多。

同乡刘奶奶家以前种了10 棵琵琶树,在琵琶滞销的那几年,琵琶树被儿子砍掉了5 棵,老人庆幸还留了5 棵“摇钱树”。拿到卖枇杷的钱,刘奶奶高兴极了

白泥村的牛哥整理好空箩筐,准备开车回家,他已是阮峰公司固定的枇杷送货商。现在他每天要往酿酒厂送两次枇杷,老牛说,一季下来光枇杷的收入就有三四万元

2019 年5 月20 日下午,天空突降大雨,客户舒忠君送来了两千斤琵琶,阮峰二话不说,全部收下,舒忠君说:“淋了雨的枇杷过夜就没有用了,要感谢阮老板,不是他全收下,我的枇杷一分钱也卖不出去。”

公司员工将收购的枇杷装箱整理后,整齐摆放在仓库一角,等待车间工人运送到厂房加工酿酒

近年來,通山县大畈镇以打造“枇杷小镇”为目标,开展了枇杷旅游节和农产品推广活动,促进当地枇杷产业的发展

每年枇杷的采摘期很集中,这些天阮峰全家老少都上阵。平日优雅矜持的窦文君也跟员工一样忙碌着收购枇杷,娇小玲珑的她搬起一筐又一筐枇杷。现在她主要负责收购环节和网络平台销售,为了更好地做好销售,她给自己微信名称取名“枇杷君”,丈夫阮峰则负责酿制整个业务流程以及对外销售及综合开发,虽然辛苦劳累,但两个人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经过6年多的探索,一次一次地酿酒试验,阮峰在发酵和陈酿加工过程中摸索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秘诀。清洗、晾干、剥皮、去籽、捏碎、罐装的每一个流程阮峰不仅自己亲自把关,也要求员工精益求精,现在酿造出来的枇杷酒品质越来越好,妻子窦文君在他的指导下也学会了开罐“闻香”,通过闻香辨识枇杷酒的纯度。2019年,阮峰公司推出的7.5度枇杷露和RIO鸡尾酒味道口感相似,他们酿制的枇杷酒成了当地“枇杷旅游节”上的畅销产品。如今新鲜可口的枇杷不仅给种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阮峰说,目前全镇有枇杷种植户2000多户,枇杷种植面积达15000亩。“我们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开发枇杷衍生产业。”阮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现在公司已投资建设了3000亩枇杷种植基地和枇杷酒庄,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有自己的产品代理商。回乡创业,不仅阮峰收入远超当年高管的薪酬,而且帮助村里29个贫困户解决了就业和脱贫问题,村里每年还有15万元的反哺资金。阮峰未来计划合作建设枇杷果园8000余亩,使家乡成为名副其实的“枇杷小镇”。

猜你喜欢
通山县酿制枇杷
枇杷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枇杷
发展大众养生事业 名利双收前景广阔 酿制天然餐饮佳酒 千家万户长久需求
夏月枇杷黄
通山县规模放养土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柑橘果酒酿制工艺研究进展
通山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酱油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