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同一哭,红楼叹玫瑰

2020-08-23 14:33王红霞
数码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红霞

摘要:賈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几位结局较好的女性。作者在书中多处浓墨重写,高度赞赏。她有才干、有能力、有眼光、敢作敢当,于乱世中关注自己家族命运沉浮,富有忧患意识。但是由于无法改变的庶出身份,这也使得她处于尴尬的境地。本文从身份介绍、判词预示、评价描写、性格特征、才能展现、命运结局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贾探春;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5-0113-02

Abstract:Jia Tanchun is the third young lady of Jia's family. She is one of the few women with good ending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the book,the author has rewritten many thick ink and highly appreciated it. She is talented,capable,insightful and courageous. She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her family's fate in troubled times and is full of sense of hardship. However,due to her unchangeable status as a commoner,she was in an awkward situ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 from the aspects of identity introduction,judgment prediction,evaluation description,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talent display,fate and outcome.

Key words:dream of Red Mansions;Jia Tanchun;image analysis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普及文学名著,中央电视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成电视剧,87版《红楼梦》应运而生。该剧一经播,得到了广泛好评,重播达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就连剧中的主题曲、插曲、配乐等也都十分深入人心,首首经典,传唱至今。而陈晓旭版的林黛玉、邓婕版的王熙凤、东方闻樱版的贾探春无一部成为荧屏经典形象,伴随着好几代人的记忆。不得不说,《红楼梦》是一部关于女性的悲歌。作者开篇便点出“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书中绝大多数女性命运皆为悲剧。然而这些优秀女性又因为各自身世的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其悲剧色彩又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贾探春的命运结局远胜于她的其他姐妹,也是她鲜明性格的体现。

1 贾探春身份介绍

贾探春为荣国府中的三小姐,金陵十二钗之一。为贾政与赵姨娘之女,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被人乘坐“玫瑰花”,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和王熙凤都畏她几分。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在大观园内发起建立海棠诗社。也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探春对于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深固,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有感悟,一度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回封建大家庭的颓势。最终远嫁离家,算是贾府女性中结局较好的一位。脂砚斋在贾府事败时批注:“此人若在,诸子孙当不至流离也。”在“呼啦啦大厦倾”之际,寄望于一个闺中女子来使子孙免于零落失所,可知批书人和作者对她是何等的赞赏。

2 贾探春判词预示

贾探春的判词为: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中点明了探春的才情及作者对她命运的哀叹,同时也预示着她远嫁的悲惨命运。而图册中显示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两个人放风筝中的两人,指的是贾政和王夫人,而风筝则暗示探春。大海大船,则预示着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外的富贵人家。尽管才自清明志自高,连凤姐也不敢小瞧的探春,由

于生于贾家末世,不得不远嫁海外,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对家乡只能梦里详见了。而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宝玉等一起放风筝。探春的风筝是一只凤凰,忽然又飘来一只凤凰风筝,紧接着又飞来门扇那么大的喜字风筝,三只风筝最后绞在一起,线全断了。这与判词相呼应,也喻示着探春的远嫁,表面体面实则命若游丝。正如作者所说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3 贾探春评价描写

长辈眼中的贾探春:贾母对探春的喜爱。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逛到探春住所,贾母有一处对探春情感的表达:“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又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出,但是作为通达人情世故的贾母来说,直接说出对探春的喜爱也是很难得的。

王夫人对探春的疼爱。书里借王熙凤之口说出王夫人对探春的疼爱:“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正是因为王夫人对探春的另眼相看,所以才有了探春施展管理才能的机会。邢夫人对探春的肯定。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你反不及他一半!”虽然是责备迎春之语,却也侧面体现出了探春在众人眼里的不一般。

4 贾探春性格特征

4.1聪明细致。《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薛宝钗看到邢岫烟戴了探春赠与的玉佩,心生感慨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岫烟家境贫寒,且为借宿贾府,本身性格又安静省事。但是探春依然在治家理事忙乱中,连一个小小的配饰都能注意考虑到,可见探春的细致聪明非常人可比。

4.2思虑周全。在第四十六回中,贾母迁怒王夫人,在场无人敢出声,就连王熙凤都大气不敢出一声。而探春则在一番思虑成熟之后挺身而出。书中写到“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然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进来陪笑向贾母说明王夫人的委屈。也就是因为探春的这一举动,使得凤姐才有机会插科打诨扭转了当时整个尴尬的气氛。

4.3处事严谨。赵姨娘的兄弟死了,管家媳妇报与探春询问应该赏多少银子。探春的第一表现是与李纨商议,然后询问旧例如何处置。并且以退为进笑道:“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象我们没主意了。”训的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而在第六十二回中,探春与薛宝琴下棋时,林之孝家的带了一个媳妇进来回话,要讨探春的指令。探春则让回大奶奶,二奶奶或者等太太回来再定夺。引得黛玉都感慨“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不肯多走。”可見探春处事的严谨。

4.4生性豁达。探春与其他姐妹比起来,胸襟开阔豁达,举止大方得体。从闺房的布置上就能看出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住所是三间房子连成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大理石大案,布置陈设非常简单。而在提出建立诗社创意时,她给众人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在帖子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意思是:谁说结诗社展示才华只能是男子的事,我却主张我们女子也应有这样的雅会。她不让须眉的性格和创立诗社的想法,令贾宝玉拍手叫好,众姐妹无不积极响应。

5 贾探春才能展现

5.1书法才能。探春擅书法,这从她居所的陈设可以看出。案上放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而在元春探亲时,命各姐妹做诗,并命探春誊写,可见其书法之好,受到元妃的赞赏和肯定。

5.2管家理财才能。《红楼梦》全书有三位理财高手,一个是秦可卿,一个是王熙凤,第三个就是贾探春。三者相比较,秦可卿为第一等,王熙凤为最末等。而贾探春居中,更多的是体现了管理能力,她建立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简直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缩小版。在她将园子分包给众妈妈之后,妈妈们对其感恩戴德:“...今天大奶奶、三姑娘、宝姑娘、二奶奶合计将园内花木分与我们承包,听的我们各各欢喜异常,于我大道理虽然不通,但算计下来,这样一年多得许多进项,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虽然这次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为了挽救家族命运所做出的努力是无法抹杀的。

5.3组织才能。从文才上看,探春不及钗黛,但是也有不凡的作品,比如写出了“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的佳句。但是论组织能力,钗黛则稍逊探春一筹。探春是第一个发起诗社的人,并在组织诗社活动过程中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连贾宝玉这个富贵闲人都对她的组织能力和高雅品性交口称赞。

5.4志向。探春心志高远,她曾经高喊:“但凡我是个男人,可以走出,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到时自有我一番道理!”放眼望去整个贾府男人没有一个喊出了“立事业”的口号,这是何等巾帼风度。

总之,面的着家族的衰败,贾探春想尽力复兴,但是末世的到来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即便是探春志再高原,才再精明,也回天乏力。因此判词中提到“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的最终结局是远嫁。探春远嫁拉开了大观园诸钗悲惨命运的序幕。“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去寻各自门”,从此大观园的良辰美景被秋冬萧杀所替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2]周汝昌:《红楼小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4]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5]刘晓利:论《红楼梦》中探春形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1.

[6]李珊.探春形象新解[J].韵关大学学报,1997.3.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