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实效性研究

2020-08-24 11:54叶秀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小学实效性

叶秀芳

【摘要】  广州市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由于中小学学生心智发展、中小学学习评价侧重点、常用检测题型、教学策略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后无法有效适应英语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现在较多的优质生源涌入优质民办学校,造成公办初中的多数学生为学习习惯不良,在遇到学业挫折时容易放弃的群体。因此,本文重点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对教学衔接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探究如何提升教学衔接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 英语教学衔接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69-02

0

在经济呈现出全球性发展的情况下,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工具,是实现国际交往和交流的关键,英语语言学习就成为重点内容。然而由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知识学习难度也不同,学习评价侧重点及常用检测题型大不相同,令学生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存在断裂现象,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出现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模式的情况。对此,我们需要重点探讨如何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实效性。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

据课标规定,6年的小学英语阶段考察目标为二级,其中,词汇量少——只要求会初步运用400个基本词汇;语法只做简单要求——实际运用中体会表意功能,话题都简单易懂,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其二,广州市小学阶段英语课本采用的是课文以对话体为主,如现广州小学阶段采用的科教版6年级上册每个单元课文内容均为对话体,而广州市采用的初中英语教材基本上属于文本阅读。与之相比,初中英语学习趣味性明显减低,难度明显增大——新课标中指出初中阶段学业考核目标为5级,其中常用词汇为1600左右。因此,许多的学生小升初后不能适应初中的英语学习,较早出现厌学与放弃心理。其三,小学和初中教育在标准、方式、评价内容和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促使二者之间教学衔接问题较为明显。很多初一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教育环境时,在学科增加、内容复杂的情况下,学习兴趣会显著降低。而且小学教学采用的手段多且丰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讲练为重点,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其四,从英语教学评价角度来看,小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初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而雪上加霜的是,每年小升初时,广州市逐年增加的优质初中学位特别是优质民办初中挤占了大量的优质生源,普通初中的多数学生的家庭对教育问题不那么重视,不能成为教师的给力帮手,学习习惯无法养成。他们普遍缺少毅力与专注力,学习方面遇到挫折时特别容易放弃。

通过上述各类原因的分析,促使小学、初中应用教学衔接,才能让学生适应教学变化,不能由于薄弱的基础,不够优秀的学习习惯等而产生厌学情绪,放弃英语学习就成为初中英语教师尤其是普通初中英语教师的相当重要且迫切的研究任务。

二、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研究发现,影响广州市普通初中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受学生自身、教师和学校等情况的影响。

(一)学生因素

第一,学生的心理变化。尽管一些学生对英语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对英语重要性的正确认知,认为小学阶段没有学好英语也没有关系,到了初中还需要重新学习,因此在学习上体现出一种无所谓态度。而且初中学生认为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英语知识,自身语言基础良好,在初一刚开始学习时自信满满,但是对之后的学习却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和初中生相对比,在发言方面较为踊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对其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在年龄不断增长情况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会逐渐加重,有些学生性格逐渐内向,在学科量增加时会出现一定的焦慮情绪,影响学习效果。第二,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学习容量变化。一般小学阶段的自习课较少,尽管在每日下午第三节课是作业整理课,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作业,但是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未能充分利用自习课时间锻炼自身自学能力。然而初中教育却对学生的独立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一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无所适从,甚至还会出现愣神情况,在完成作业之后无事可做,不知如何合理的安排自习课时间,也不懂如何开展预习、复习,被动式学习情况较为凸显。另外,在学习容量方面,初中学科相比小学要多,这让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常常顾此失彼。假如存在偏科问题,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加。

(二)教师和学校因素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课堂教学形式较为丰富,教学活动较多,一堂课活动会占到大部分时间,和初中英语教学相反。具体而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教学重难点的讲解,但是缺乏一定的课堂活力,相比之下,小学英语课堂就显得较为活泼有趣,在游戏、表演等活动中,尽管丰富了教学形式,但是整体课堂教学较为松散,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只是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钻研,并没有考虑高一年级或低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对各个阶段适用的教学模式、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特征也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容易出现衔接上的问题。同时,有些知识点讲解出现重复情况,教学方式缺乏新意,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产生浪费,甚至还会大大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般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奖励较多,而初中阶段教师却忽视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

从学校角度来看,小学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完善教学体系,根据教育要求,将学校创造成具有特色性的学校。英语教学设置较为简单,并不是主要课程,学生对其关注程度不高,然而到了初中学校,英语学科重要性逐渐提升,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学习质量低下。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实效性对策

为了促使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衔接,保证衔接的实效性,需要结合上述分析的教学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才能促使小学向初中进行良好过渡和衔接。

(一)优化教学方式,增强英语教学趣味性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英语教学,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针对初中教育来说,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学习小学教师的优势,掌握正确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构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知识。针对小学教育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将一些图片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模仿和表演,进而掌握正确的发音。在教学新单词时,可以应用卡片或实物,比如一些蔬菜,“carrot”、“onion”、“potato”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观察和接触中提升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以此为目的,在实际语法教学中,应用“语句现象观察、语言规模探索、语法规则总结、知识综合运用”等方式;在开展文本教学时,多采用整体化策略,如思维导图,时间轴,树形图等为学生梳理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促使学生在复述文章时能够起到训练学生记忆和发展思维的效果。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通常将写作的整体目标分解成 “词汇激活(短语)——精彩句子(提分句型)——篇章结构(人称,时态,问题与结构)”几个环节,让学生有梯度地拾级而上,减少学生地畏难情绪。

(二)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学生自觉和教师指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时学生自身也需要正确意识到正确学习方法掌握对于自身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促使学生改变错误的学习方式,以习惯促进学习方式形成。比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在开展新课堂讲解之前向学生布置新知识预习的任务,并明确指出学生要查询哪些学习资料,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针对那些表现较好,能够在教学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提前学习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会形成一定的习惯,进而能够会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对内容进行自行学习,这样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很快听懂知识并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学会反思,将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题记录下来,总结题型,进而能够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保证答案正确;指导学生制定良好的补差计划,逐渐从预习、学习、复习、练习、思考、讨论、交流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养成课堂记笔记的行为,引导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工作,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一步步发展中掌握好的学习方式。

同时,针对那些不好好上课听讲,走神、愣神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不愿意听课的原因,分析是学习内容难度过大还是学生自身不想听讲。在了解情况之后,可以采用和学生家长交谈以及改变教学形式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习,并逐渐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还可以针对学生不想听讲课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将学生的不爱学习转变为热爱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生问题。

另外,教师还需要针对小学升初中后的不适应情况,寻找有效方法,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满足自身、切实可行学习方式。

(三)教师之间要积极沟通和交流

针对小学、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衔接上的问题,需要教师提高重视,不同阶段的教师可以组织在一起共同交流这些问题,并通过交流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计划和方案,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小升初的变化。因此,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和初中英语教师,在面对面交流中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共同寻找良好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避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时教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还能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同时,中小學英语教师还可以去其他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其他教师的良好做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良好衔接,作为学校还需要将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组织起来,研究教学大纲和材料,互相学习,并通过双向听课和探究讨论的方式,正确掌握中小学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并将优点融入到自身教学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和改革,小学和初中之间的教学衔接成为这些学校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对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原因探究,发现实现良好衔接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参与和努力,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再加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控制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顺利渡过小升初。

[ 参  考  文  献 ]

[1]林雅婧.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黑河教育,2019(12):67-68.

[2]焦梅.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74-75.

[3]郑功臣,刘慧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困惑与优化途径[J].中国教师,2019(S1):160.

[4]恽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衔接探究[J].英语广场,2018(08):148-149.

[5]王珂.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陈赞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调查[D].淮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中小学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