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2020-08-24 11:54黄雁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生

黄雁璇

【摘要】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道德观念出现了认同危机,尤其是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出现了滑坡的迹象,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亿万华夏儿女的智慧。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更好地结合在一块,保证传统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进行更好地运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资源 中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76-01

0

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可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即所谓的“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倾向性,表现了一个人在行为和思想上的最基本素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行为导向,甚至能够影响国家的社会的进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要提高中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识,而这一点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是随处可见的。陆游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告诉中学生要有怎样的报国情怀。《道德经》以“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告诉中学生什么是返璞归真的道德修养,什么是淡泊名利的道德理想。因此,中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诚实守信的习惯,奠定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怀揣看胸怀天下的报复,有利于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其次,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可以提升中学生的道德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中学生道德能力形成的基础。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其日后的道德能力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老子通过强调清净无为,指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告诉中学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不与人争。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延伸了“道”的意义,强调不问世俗,追求自由,享受逍遥的思想。不管是儒家的积极入世,还是道家的内在修为,都在一定程度帮助了中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作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学生群体的道德能力能够影响社会的进步。因此,无论是《弟子规》、《百家姓》等这类儿童经典书籍,还是《论语》、《墨子》等这类国学大作,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都不应该缺席,以经典文化资源来进行中学生道德教育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可以塑造中学生的文化人格。传统文化资源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完善中学生的文化人格。文化人格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孔子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构建人格上升到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关乎着生命的真善美。传统文化资源不仅阐述了人格的最高境界,还指出了诸如慎独、持志养气以及正心修身等一系列具体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法。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有利于中学深塑造自身人格以及提升道德修养,对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些由先哲总结出来的境界和方法不仅维护了古代社会的道德和谐,在现代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实现方案

首先,家庭教育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实践经验对中学生提出的社会活动提出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父母和顺”、“夫妻和谐”以及“子女孝敬”等家庭道德观念一直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为中学生营造孝敬老人的家庭氛围,给中学生种下正能量的种子。家长只有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聊天、学习、游戏、劳动等日常生活中,才能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事态度和求学观念,对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社会教育要发挥保障性作用。任何在社会生活存在的人际关系都会对中学生产生影响,包括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有积极强大的社会环境予以支撑,为中学生的良性发展发挥保障性作用。如果社会传递的信息是积极的,中学生的成长就能够受到正能量的支持;反之,中学生的成长就会被混淆。例如,当前一些影视作品,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让一些“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不用通过努力就收获成功。这些现象的存在会直接对中学生的道德观念,甚至是家庭定位产生影响。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社会要为此提供正面、良好的大环境予以保障。

最后,学校教育发挥主体性作用。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依旧是育人,育人的核心依旧是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方式。在校园内,气氛宁静、校舍宽敞、楼道整洁且设施齐全,能够为中学生积累知识和形成道德观念提供条件。所以,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学校教育应该发挥主体性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提高传统文化资源在课程中比例,开展朗诵经典背诵经典以及布置亲情作业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性地引导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资源,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道德养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及成长。

三、总结

中华民族素来具有崇德和尚德之优良。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知识和道德是缺一不可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更好地结合在一块,保证传统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进行更好地运用。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中学生德育教育的课题深入地研究下去。

[ 参  考  文  献 ]

[1]许玲莉.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10):151-152.

[2]李飒飒.借助传统文化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4(3).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