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研究

2020-08-24 11:54叶建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木工研学旅行

叶建辉

【摘要】  研学旅行课程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各校木工实践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于现代课程理论与后现代课程理论,本文拟从以下四个环节来建设高质量的木工研学旅行课程:1.确定清晰的研学旅行目标;2.选择适合的研学旅行资源;3.实施有研学任务单指引的课程;4.突出发展导向的课程评价。

【关键詞】  木工 研学旅行 现代课程理论 后现代课程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87-02

0

各校木工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反映课堂使用的木工工具由于安全、资金、场地、课时的原因,显得比较传统和保守;木工技术的学习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无法接触现代的木工智能加工技术;看不清木工今后发展的方向,等等。他们渴望寻求新的途径去解决心中的困惑。

正逢此时,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有力地解决了木工课程发展的瓶颈和困难。《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只有将研学旅行课程化,选择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内容,学生才能将学习的科学知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世界统一起来,将认知过程与社会生活体验联系起来,真正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证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学习方式的科学化。基于此,如何建设好木工研学旅行课程,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本人结合本校开展一年来的研学旅行经验,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来打造高质量的木工研学旅行课程。

一、确定清晰的研学旅行目标

确定目标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一个环节。它主要是根据学校的课程规划、育人目标、年龄特征等因素来进行设计。

本校是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开发了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其中,木工研学旅行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肯定。考虑到学生在本校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周,因此,木工研学旅行的时间不能太长,目标也不宜太大。经过学校木工组的反复思考和多方论证,我们设定了以下的研学目标:通过参观现代化木工企业,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木工的生产技术状况以及未来木工的发展趋势,培养木工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通过考察访问家私大卖场,了解常用的木材种类及其性能,开阔木工知识视野;通过完成《木工研学旅行手册》的研学任务,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确定了清晰的研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能从木工研学旅行课程中获得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二、选择适合的研学资源

选择适合的研学资源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二个环节。自然资源、历史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以及各种科技文化资源等,都是很好的研学资源。经过遴选,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国防教育基地等都可以建设成为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各种基地所提供的丰富优质的研学资源,就为成功开展研学旅行奠下了坚实的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课程才有了落脚点和生命力。

(一)选择理想的研学基地和资源

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木工组对本校周边1小时车程范围内的研学资源逐一展开了细致地调查,发现有四个研学点比较理想。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具备有我们研学的好资源。但是,研学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经过两轮的实地考察,仔细地筛选,我们最终选择了两个研学基地,规划了理想的研学旅行路线并且对其中的资源进行了主题的提炼(见表一)。

(二)选择课程的微资源

课程设计者可以根据研学目标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生成性、个性化课程,以实现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的有机整合。

除了课程开发者推荐的主题,学生还可以从该地点的相关介绍材料中,或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主生成课程资源,提取出小组感兴趣的其他主题。这样,教师就把课程资源的设计权交给了学生和其小组。这是一种更高境界和层次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式。如表一所示,备注栏中展现了研学任务单2+1的课程微资源选择模式。

三、实施有研学手册指引的课程

课程实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实践环节。按照课程目标和研学资源,学生亲自到研学基地以小组为单位、以研学手册为指引,进行参观、考察、体验和探究。

为了顺利地实施课程,要做好做足以下的工作:

(一)设计木工研学实践方案

木工研学实践方案是指导研学课程开展的操作指南。它涉及了课程背景,课程目标,研学实践的对象、时间、地点和内容,餐饮交通安排以及经费预算等。这份方案要呈交给学校和上级备案并获得批准后,才能实施外出研学课程。

(二)做好木工研学旅行安全预案

为保证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安全有序,必须要做好安全预案。它包括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组织管理以及安全事故紧急处理程序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精心制作《木工研学旅行手册》

一份好的研学旅行手册,可以为学生开展研学指引方向,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它需要课程设计者反复斟酌和修改,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改与完善。

(四)组织学生提前研究和探讨旅行手册

学生以3-4人组队,并选出小组长。教师组织学生熟悉研学手册,对涉及的研学任务和基地资源展开文献搜索和整理,引导学生提前熟悉研学内容和安全事项。

(五)现场参观考察和体验探究

各个小组到了研学基地后,根据“2+1”研学任务单,就可以有重点、有目标、有侧重地开展现场的参观考察和体验探究。

从开展研学的班级表现情况来看,研学手册作为实施课程的指导,能让学生到达基地后很快进入研学的状态,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研学旅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大一统的走马观花,避免了课程实施只有“旅行”没有“研学”的窘况。

四、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四个环节。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晓燕指出,“研学旅行评价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是那些非认知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价值等素质层面的东西,是冷冰冰的分数所不足以衡量的”。因此,课程评价要突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参与态度和表现等,注意从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收集反馈信息以形成全面的客观评价。

另一方面,课程设计者也要注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数据,以期优化研学旅行活动,促进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从参与木工研学旅行的两间学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表示非常满意的占62.5%,满意的占33.33%,一般的占4.17%,也就是说,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这表明学生对这门课程是非常认可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继续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努力,按照现代和后现代课程理论建设的“四环节”木工研学旅行课程,实践证明,是一门成功的、高质量的课程。

【注:本文系廣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木工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研究”核心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216)】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

[2]殷世东,程静.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04):116-120+115.

[3]朱洪秋.“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模型[J].中国德育,2017(12):16-20.

猜你喜欢
木工研学旅行
把麻烦挂在树上
求职难
木工遇害连环冤案
黄木工
黄木工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