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心 故乡情
——三位贵州籍文化人讲述思乡故事

2020-08-25 01:59陆青剑赵相康
当代贵州 2020年30期
关键词:贵州家乡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陆青剑 赵相康

有一份牵挂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叫家乡。

他是作曲家、作家杜兴成,他曾写下了《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梵净山之歌》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在音乐声中记住了贵州的美丽;她是旅美作家、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汪一洋,她曾创作了多部讲述贵州的文学作品,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贵州的多情;他是民谣歌手尧十三,他曾用贵州方言唱出了贵州人的执拗,让人们在独特的方言中对贵州心生向往。

本期话题我们邀请了杜兴成、汪一洋、尧十三,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叙家乡事,谈故乡情。

杜兴成:1972年,我从贵州到中央民族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毕业后就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直至退休。那时候外省同学和朋友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说是遵义人,因为别人不知道贵州。因为不知名,贵州人总是被人瞧不起。现在,在北京的老乡们把“我是遵义人”换成了“我是贵州人”,并以此为荣。一个小小的称谓变化,折射出家乡贵州的变化。

以前从绥阳到北京,先坐3个小时的班车到遵义,转乘火车花费四五个小时到贵阳,再由贵阳坐两天三夜的火车到北京,每次都把人折腾得够呛。现在从北京到遵义就可坐飞机直达,早上从北京出发,中午可在绥阳老家吃饭。还有那么多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实在是太便利了。这些年,朋友们每每看到电视里的贵州,就得意地告诉我,说是在电视里看到贵州,很漂亮!在外地工作的贵州人明显感觉到的心理变化,就是从自卑到自豪到自信再到纵情歌唱。

汪一洋:我曾在遵义担任电视台节目主持人,2002年,我离开贵州到北京发展,后又前往美国,这一走,就是18个年头。2005年,我回到贵州参加“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突然发现,贵州的文化如此多彩,如此缤纷,如此让人心怀眷念。2012年,当我得知国务院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2号文件,内心非常震动: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一个地方的发展,看来贵州的腾飞指日可待。这个消息给我带来两个选择:是以美国为主,还是以国内为主?当时贵州省作协组织鲁院学员,组成一个采风团到黔西南采风。我是鲁院学员之一,也受邀参加了这次活动。我原以为黔西南是一个很偏远落后的地方,到了那里后,才发现那里原来很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019年秋,我到观山湖区参加朋友聚会。看到那么多的时尚高楼,那么多的繁华街道,简直就是一个大都市啊!感觉贵阳不是西南山城,而是一个繁华所在。在美国,看见的景象仿佛都是定格了的,街道、房屋都是那个样子。而贵州,变化实在太大了,每年回来,都有不同的发现,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铁通到几乎所有市州,每个市州都有了机场,城市化的进程也非常惊人。而大数据,让贵州走在世界前面。这在外国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我到贵州邻省走了一圈,发现贵州在交通、大数据等方面已走在前列。来过贵州的人,对贵州的快速发展总是赞不绝口。

尧十三:家乡贵州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生命。我从贵州小县城到武汉读书,又从武汉奔向北京寻找音乐梦,再回到贵阳安心创作。记忆中,小时候的织金县经济情况不好,我就想着好好读书,好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18岁时,我离开家乡去武汉求学,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疯狂很夸张,但这并未影响到我的求学欲望,反而让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习和创作上。

从离开家乡到现在回来,我看到的贵州变化可以称为魔幻。读书的时候,我需要从织金乘坐大巴到贵阳转火车去武汉,车子在山里绕来绕去要跑四五个小时。现在,县城不仅通了高速公路,还成为了一个交通枢纽,不管是北上成都、重庆,还是南走广西、东去湖南,都十分便利。更不可思议的是,父亲从县城回老家赶场,竟然可以走高速。如此魔幻的变化,在贵州每天都在发生着。

杜兴成:我从一个农村娃儿到解放军战士再到军旅作曲家,一路走来,故土情结更加深厚。这些年,我为家乡绥阳写了12首歌曲,如《欢迎你到诗乡来》《美丽的宽阔水》《绥阳,我的故乡》等,还请阎维文、雷佳等著名歌唱家来演唱。除了为绥阳写的歌曲外,还写了许多关于贵州的歌,如《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忘不了你呀妈妈》《游子吟》等。去年我写的《梵净山之歌》,被中央广播电视台拍成了MTV。我写的散文也主要是贵州的题材。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家乡贵州的美好。

汪一洋:我的长篇小说《在疼痛中奔跑》,背景就放在贵州。我想在我的文字和影像中,尽情表达贵州,把贵州的美传到全世界。我曾经做了一个书系,希望通过作家的主观视觉来记述贵州,行动后发现这个工程的难度很大,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全部完成,仅出版了5本书。在后来回贵州的多次采风活动中,我还写了不少关于贵州的文字,并通过各种传播平台宣扬贵州之美、贵州之魅。

尧十三:歌曲《二》是我根据贵州方言及地方生活为创作背景的作品,方言是最不会被遗忘的语言,它们帮助我写成了《瞎子》《二》等多首方言歌曲。贵州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色,催动我和朋友一起计划对那些民间故事做一些改编,写成歌曲。我希望创作更多的作品反映贵州的人、贵州的事。目前,我正在尝试写剧本、拍电影。

杜兴成:我老家原先住的地方叫杜家堰坎,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这座清代古庭院的修缮,10多年来,我个人前后就花了200多万元稿费。另外我还争取了不少有关部门的资金来治理周围的环境。为老家付出,非常值得!我发现,近年来,贵州出现在中央广播电视台这样高端平台上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点赞贵州甚至前呼后拥到贵州来旅游的镜头也经常看到。如今,贵州知名度的提高,让我倍感欣慰。

汪一洋:2019年,贵州在北京做了一个活动,聘请我为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这批专家有7个人,4个是外国人,3个是中国人。而3个中国人中,只有我是贵州人,有了这个身份,我觉得必须想法子运用多种手段为传播贵州做一些事情,不能愧对这个称号。未来,我会继续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在一些活动和节目中,注入贵州元素,把贵州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贵州。

尧十三:家乡是一种生命的维度,是和自己完全无法分开的。从本质上来说,贵州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在任何时候,我都为能宣传贵州而感到骄傲。2018年,我参演并献唱主题曲的电影《无名之辈》上映,在剧中,我本色客串了一名街头歌手。电影上映后,导演饶晓志找到我希望能够一起宣传电影,我答应了并跟着剧组到处路演。在长沙的路演中,我通过微博邀请粉丝看《无名之辈》,结果几百人响应。能够把自己的家乡向外界展示,那种情感是自豪的。目前,我正在尝试写剧本、拍电影,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创作,不仅通过音乐,还会尝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外界传播贵州文化。

猜你喜欢
贵州家乡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夏天的家乡
贵州古驿道
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美等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家乡的早秋等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