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例探索与研究

2020-08-25 08:47李清凤
教师·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信息化教学

摘 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份文件,文件中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到教育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并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更好地为立德树人服务,更好地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为了适应新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对鼻饲法进行信息化教学尝试,旨在通过构建信息技术环境,改变教学方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加强环境、师资、学生、评价等方面的保障,实现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信息化教学;鼻饲法

中图分类号:G712;R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105-02

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为本”,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互联网+”大背景下, 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强调知识创新,强调实用技能,创新现代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传统教学法

鼻饲法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性操作,也是历届学生公认最难的操作之一。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鼻饲法的传统教学的学时安排为课上4学时+课后6学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和学生练习为主,而鼻饲操作流程烦琐,技巧性高,且涉及解剖生理学知识,插管过程不可视,学生只能在模拟人上机械地模仿练习,练习时无法得到真实反应,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操作要点。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无法调动课堂气氛,导致学生缺乏技能学习意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无法准确地把握插管技巧,且无法很好地处理插管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课后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进行练习,教师随班辅导,隔周教师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逐个考核,教师工作量大,但教学效果仍欠佳。

二、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注重中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双培养,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数字化资源进行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大纲、护士资格考试要求和实际临床工作应用要求,笔者将鼻饲法这节课的内容分解为置胃管术+喂食和拔管两部分来进行授课。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国家规划教材、护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课选自第十二章“饮食护理”第三节“特殊饮食的护理”,为理实一体课。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①知识方面:既往学过解剖、生理等相关知识,已掌握医院饮食和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的知识要点。②能力方面:爱玩手机、喜欢网络聊天;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将理论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较弱。③心理方面: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较强的表现欲;对临床的人或事充满好奇心。

教学目标。针对以上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笔者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正确概述鼻饲法的定义、适应证和注意事项。②能力目标:为案例中的病人正确置入胃管;能正确处理插管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状况。③情感目标:有爱伤观念,关心病人,能与病人有效沟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鼻饲法插管技巧及操作要点;难点则为插管过程中特殊状况的处理。

(二)教学流程

置胃管术(2学时)。(1)课前导学。课前,教师发布相关学习任务,并在学习互动平台上进行指导。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鼻饲法相关视频、微视频和动画案例,自学本课内容,并完成课前小测。教师分组布置任务:第一组制作PPT讲解鼻饲法的定义、适应证和禁忌证;第二组角色扮演,根据动画案例对病人进行评估;第三组制作ppt讲解插管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第四组制作ppt讲解验证胃管在胃内的方法。各组按要求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鼻饲法操作的兴趣。

(2)课中探索。导入动画案例,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病人何××,男,45岁,因车祸致下颌骨骨折入院,收住口腔科,经手术治疗后,目前病人意识清醒,仍不能经口进食。既往史:心肺功能正常,无鼻咽部及食管疾病,无其他重大疾病。医嘱:鼻饲。护士工作任务:为该病人置入胃管,为下一步补充营养做准备。“什么是鼻饲?这位病人是否适合鼻饲?如果要置入胃管,该如何实施?”首先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讨论后平台随机选人讲解鼻饲法的定义、适应证和禁忌证,教师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善于设问,引导学生发言、总结,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置胃管术是鼻饲法操作中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3D解剖软件探讨为什么将剑突作为定位胃的体表标志以及插管时胃管可能会误插入哪些部位。学生借助3D解剖软件进行观察,得出以下结论:因胃贲门与剑突在同一水平面,故插管前定位剑突作为胃的体表标志;因咽与鼻腔、口腔、气管、食管是相通的,故插胃管时极易误插入气管和口腔。针对“插管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后请第三组派代表上来讲解。教师借助插管过程中三种反应的动画视频,总结插管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判断与处理为“呕—停”“呛—拔”“盘—退”,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教师设问:插管后能否立即喂食。学生均回答不能,认为应先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通过平台抢答选出第四组代表,学生利用课前制作的PPT,结合3D动画视频讲解验证胃管在胃内的方法:一抽(回抽有胃液)、二听(打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三看(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没有气泡溢出)。结合3D动画视频的讲解,学生能直观理解插胃管过程中常见反应的判断及处理和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方法,突破难点。为启发学生结合动画案进行思考、讨论,梳理置胃管术操作程序,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在第二组随机选出2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扮演护士,一名扮演病人,做置胃管前的评估工作,展现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其余学生观看、点评,并打分,教师点评、指出错误。教师规范示教置胃管操作,并进行直播,以便学生观看操作中的细节,示教完成后结合平台的直播回看功能,强调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操作记忆。学生登录仿真训练系统进行置胃管操作练习,根据系统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为实操练习做准备。流程熟悉后完成考核,拖拽小游戏、视频题和动态图片题,使考试的内容和展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智能分析,显示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操作流程及操作要点。教师引入鼻饲AR技术,请学生上来体验,并请学生谈谈体验后的感受。鼻饲AR技术提供了高仿真的操作环境,模拟插管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状况,为教学难点的解决提供了辅助支持,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了其应变能力。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可在模拟人上进行鼻饲技术全程练习,也可借助AR技术设置情景进行练习。学生利用问卷星操作评分表互相打分,上传到评价系统。学生借助鼻饲AR技术模拟插管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便于掌握操作;学生通过练习可强化操作记忆;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可促成交流与进步。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其不足,给予纠正、指导、评价;并利用学习平台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拍摄,以多种方式记录下每组操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利用学习平台的拍摄功能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使得点评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并避免细节出错。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可促使学生巩固所学。

(3)课后升华。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回看操作视频,对照自身课堂实训,发现不足;在手机端继续进行仿真模拟训练,进一步掌握操作流程;课余时间强化操作练习,并拍摄操作视频上传至平台,大家投票评出“操作小能手”,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到临床见习,认真观察如何给病人喂食及鼻饲的护理要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喂食和拔管(2学时)。(1)课中探索。教师布置今天的学习任务,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旧知。病人郑××,男,75岁,因车祸致脑外伤入院,收住神经外科,昏迷二周,不能经口进食。既往史:无口腔、食管等疾病。病人留置胃管已一周,请问护士应如何处理。小组思考、讨论后,由学习平台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喂食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喂食的方法及喂食的注意事项。播放历年学生拔管操作视频,因学生没发现拔管操作中的问题所在,教师邀请所有的学生进行小游戏:由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做呼吸运动,先深吸一口气,接着慢慢呼气,学生发现没办法坚持一直呼气。从而引出正确的拔管方法,即先深吸一口气—缓慢呼气(病人呼气同时轻柔拔管)—吸气—呼气(病人呼气同时轻柔拔管)—闭气(快速拔出胃管)。通过角色互动小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正确拔管的方法。教师规范示教喂食和拔管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鼻饲法全程实操练习。具体实施同置胃管术。(2)课后升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强化操作练习,并提交操作视频上传至平台,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该生鼻饲操作成绩。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鼻饲法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余同置胃管术课后任务。

三、教学效果

借助学习互动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移动教学;注重过程管理与多元评价,课前平台数据统计,课中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课后及时掌握教与学的情况;应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学而活学;经教师和企业专家评定,学生操作的正确率大大提升,综合成绩优良率达 87%,比对照组高出27%,效果良好。

四、特色与创新

本课始终围绕专业岗位需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①校内外合作开发的鼻饲AR技术,实时交互性強,通过模拟逼真的临床情境,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其岗位胜任力。②校企共同研发的仿真模拟系统将抽象的护理理论和侵入性的护理操作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有效,为其过渡到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 翔.鼻饲法教学改革实例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7):336.

[2]曾美群.基础护理学鼻饲法的说课设计[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3):123-125.

作者简介:李清凤(1976—),女,福建仙游人,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护理学教学。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信息化教学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