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叶切除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作用分析

2020-08-26 07:37王天忠
甘肃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肝叶石术胆道

王天忠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普外二科,甘肃 武威 733000)

肝内胆管结石为胆结石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在胆结石中的所占比例高达40%。该疾病处于急性期时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可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小的痛苦。且病情持续进展,极易出现胆源性肝脓肿、肝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甚至诱发癌变而对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1]。因此,临床主张及时对此病开展有效治疗,以免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手术是目前肝内胆管结石治疗首选的方法,既往临床常采用的术式是胆管切开取石术,但其结石清除率较低,远期复发的风险较高[2]。近年来,有研究认为[3],采用肝叶切除术可有效去除病灶,消除胆道梗阻,并防止结石复发。本研究选取8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发现后者与前者相比更具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8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纳入标准:(1)经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2)意识清晰,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自愿参与调研,并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合并脏器功能严重病变而无法耐受手术;(2)合并化脓性胆管炎等其他胆道疾病;(3)曾接受过腹部手术;(4)合并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A组、B组,两组均42例。A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7~73岁,平均(50.51±6.12)岁;病程 0.5~10 年,平均(5.37±2.69)年;发病部位:左侧19例,右侧15例,双侧 8例。B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9~73岁,平均(51.06±6.48)岁;病程 0.7~10 年,平均(5.41±2.72)年;发病部位:左侧21例,右侧14例,双侧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开展胆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方法:取患者仰卧位,行全麻后于腹部右上方做一5cm的手术切口,钝性分离肌肉组织进入腹腔后,找到十二指肠韧带并对其做游离处理,并阻断肝门,通过触诊明确结石所在的具体部位,然后将胆管切开,取出结石后用生理盐水对胆管进行冲洗,放置T管引流,将切口逐层缝合,手术结束。

B组采取肝叶切除术治疗,手术方法:患者全麻后,于腹部右上方做一7cm的切口,钝性分离肌肉组织进入腹腔后,找到并游离十二指肠韧带并阻断肝门,根据术前检查结果明确带有结石的肝叶,于平卧位下将肝左叶切除,如需将肝右叶或右后叶切除时,抬高患者身体并与床沿呈45°,将其右上臂上举并固定在床架上,充分暴露肝右后侧后开展相应手术操作,后于肝切除断面上覆盖大网膜,放置引流管引流,将切口逐层缝合,手术结束。两组手术后均常规开展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2周进行复查,无异常情况发生则常规拔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感染、胆瘘、胸腔积液、膈下脓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对两组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分别统计其结石复发率。(4)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显效:术后胆道症状消失,对生活、工作无影响;有效:术后胆道症状有所减轻,生活有所改善,工作能力有一定恢复;无效:术后胆道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临床疗效

B组总有效率达92.86%,高于A组的76.19%(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比较结石残留率

B组术后存在结石残留的例数为2例,术后结石残留率4.76%;A组为8例,术后结石残留率19.05%。B组术后结石残留率低于A组(χ2=4.086,P=0.043)。

2.3 比较手术相关指标

B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A 组 42 207.38±29.67 253.21±33.73 11.80±2.24 B 组 42 158.13±23.51 148.46±26.05 9.74±1.47 t-8.431 15.929 4.983 P-0.000 0.000 0.000

2.4 比较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结石复发率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与A组的11.90%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远期结石复发率4.16%低于A组的21.43%(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为普外科常见病,好发于30~50岁人群,其发生与寄生虫感染、胆汁淤积等因素密切相关。此病虽属于良性,但易随着病程进展易诱发肝萎缩、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更有甚者导致死亡。因此,及早对肝内结石开展有效的诊疗工作对保障患者生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主张采取手术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治疗原则是有效清除结石,解除胆道梗死,确保胆汁顺畅引流,并预防结石复发。但需要注意的是,肝胆管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这无疑提高手术难度系数,并易出现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等情况。因此,充分了解不同手术的优劣对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观察了胆管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92.86%与A组的76.19%相比较高,其术后结石残留率4.76%与A组的19.05%相比较低,与刘明明等研究结果基本吻合[5]。提示肝叶切除术治疗此病的近期疗效较胆管切开取石术好,且其结石清除率更高。分析胆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低的原因是肝脏内胆管、血管有着复杂的分支结构,加上患者胆道内多存在节段性狭窄,会影响取石操作的开展,以致结石清除不彻底[6-7]。而肝叶切除术则是基于术前检查结果对存在结石的肝叶进行有效切除,故能够克服前者的弊端,使患者结石得以充分清除。比较两组远期结石复发率发现,B组远期结石复发率4.16%与A组的21.43%相比更低。这是由于此病发生与肝内胆管病变有直接关系,而胆管切开取石术仅为患者取出结石,并未将病灶去除,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8]。且陈阳等研究表明[9],胆管切开取石术即便将患者胆管内的结石取净,但其术后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除会导致结石复发外,还可引起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如肝萎缩加重、继发胆管癌等。而肝叶切除术通过将肝内感染性病灶彻底去除,则能够根除该病,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发现,B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均较少。提示肝叶切除术可优化上述手术相关指标。叶锦寒研究认为[10],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过程中需对门静脉进行结扎以阻断肝管静脉回流,对肝功能存在较大影响,另外,其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肝叶切除术高。而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和A组的11.90%比较差异不显著。分析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样本例数少,导致统计结果出现偏差有关。

综上所述,肝叶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其疗效优于胆管切开取石术,可显著减低结石残留率及远期结石复发率,且有助于改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

猜你喜欢
肝叶石术胆道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