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材料在男性尿道重建中的应用

2020-08-26 01:22王嘉文
甘肃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端端吻合术粘膜

王嘉文

(天水四零七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 741000)

尿道狭窄为泌尿系统多发病,因男性尿道相较女性更为细长,加之解剖位置、结构的差异,故易遭受感染、损伤而罹患本病。尿道狭窄症状表现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如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并发尿道瘘、前列腺炎甚至尿毒症,进而可危及患者生命[1]。既往针对此病常采用尿道端端吻合术等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但此术式疗效欠佳,尤其是长段狭窄。且患者术后狭窄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较高。近年来,运用口腔粘膜、膀胱粘膜、粘膜等自体组织移植治疗尿道狭窄成为临床研究的新方向,有研究认为[2],口腔粘膜组织学特性优于其他自体组织,其应用于尿道重建中,利于提升手术成功率。为此,本研究选取应用口腔粘膜移植治疗的5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与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50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充分了解其治疗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天水四零七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10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均经尿道逆行造影、膀胱镜等检查确诊,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组、B组,各50例。A组年龄13~59岁,平均(36.16±7.59)岁;病程 3 月~4 年,平均(2.13±0.58)年;狭窄段长度 2~7cm,平均(4.67±1.43)cm;致病原因:外伤所致26例,医源性尿道损伤所致15例,炎症所致9例;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2.0~8.1mL/s,平均(5.12±2.35)mL/s。B 组年龄 14~59 岁,平均(36.73±7.40)岁;病程 4 个月~4 年,平均(2.27±0.64)年;狭窄段长度 2~8cm,平均(4.90±1.56)cm;致病原因:外伤所致28例,医源性尿道损伤所致14例,炎症所致8例;术前 Qmax2.2~7.8mL/s,平均(5.01±2.26)mL/s。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实施传统尿道重建术进行治疗,①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术:对于病变段在球部或悬垂部的患者,协助其摆好截石位,常规麻醉后,于会阴部做一“人”字形手术切口,将病变段尿道及瘢痕组织切除后实施端端吻合术,采用间断缝合在两断端2、4、6、8、10、12点处做缝合处理。②后尿道瘢痕切除联合尿道套入术:对于病变段在膜部以上的患者,于会阴部做一“人”字形手术切口,切开近端尿道腔,对远端尿道进行游离处理并在距其5cm处插入导尿管,然后将远端尿道以一可吸收线或肠线固定在导管上,在导尿管气囊的作用下,将远侧尿道断端拖至近侧,术后放置导尿管,并于耻骨上膀胱做造瘘术,以实现尿流改道。

B组利用口腔粘膜移植物治疗,具体方法:协助患者摆好截石位,经鼻气管插管全麻后,于病变段的阴茎或会阴部做一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直至将病变段尿道海绵体表面充分暴露,插入输尿管支架管后,于其指引下在背侧纵行切开病变段,切至0.5cm正常尿道处,用标尺对病变段进行测量,同时以蘸有生理盐水的医用纱布覆盖手术创口;将口腔牵开,以碘伏对口腔粘膜进行消毒后,结合所需长、宽度以甲紫标记舌粘膜或颊粘膜,在切取粘膜时需远离腮腺或舌下导管开口。取下粘膜条后用可吸收线对创面做间断缝合处理,剪除多余粘膜下组织,制成可供使用的粘膜条;于张力状态下,以阴茎海绵体为血管床将粘膜条固定其上,对于病变段较长的患者则用2条粘膜条拼接,对于有腔的病变段用颊粘膜和剪开的病变段进行缝合。缝合结束后用弹力绷带对阴茎做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2)观察两组术后是否发生尿瘘、尿道感染、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并统计其总发生率。(3)对两组手术成功能率进行统计。手术成功标准:术后主观排尿通畅(Qmax>15mL/s),无需行尿道扩张等辅助治疗手段[3]。 反之为手术失败。同时,随访12~24月,统计两组复发尿道狭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手术相关指标

B组手术用时长于A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A组(P<0.05),详见表1。

2.2 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A组的22.00%(P<0.05),详见表 2。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 i n) 术中出血量(m L) 导管留置时间(d) 住院时间(d)A 组 5 0 1 3 0.3 1±7.6 4 2 0 6.1 9±1 1.7 6 3 1.3 8±5.6 2 2 5.6 1±4.4 5 B 组 5 0 1 3 4.2 4±9.8 0 6 7.5 6±8.3 1 2 4.8 9±3.4 2 2 1.7 4±5.0 6 t-2.2 3 6 6 8.0 7 5 6.9 7 6 4.0 6 1 P-0.0 2 8 0.0 0 0 0.0 0 0 0.0 0 0 0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3 比较手术成功率及远期复发率

B组手术成功率94.00%显著高于A组的78.00%(P<0.05),其远期复发率 8.00%低于 A组的24.00%(P<0.05),详见表 3。

表3 手术成功率及远期复发率 例(%)

3 讨论

尿道狭窄是好发于男性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排尿异常,并给其性功能带来显著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尿毒症。因此,临床主张及早对此病进行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对患者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尿道重建术是尿道狭窄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临床传统术式包括尿道端端吻合术、尿道拖入术,此类手术对狭窄长度<2cm的球部尿道狭窄、后尿道狭窄治疗的有效性在90%以上,而对于狭窄长度>3cm的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极其不理想。且患者术后发生尿瘘、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另外,有研究指出[4],尿道狭窄术后24个月内复发尿道狭窄几率在20%以上。因此,亟待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尿道狭窄。

近年来,临床纷纷开始尝试采用游离移植方法治疗此病。目前,常用的移植材料有口腔粘膜、膀胱粘膜、肠粘膜等,其中口腔粘膜被认为是最佳的尿道替代材料。翟建坡等对324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口腔黏膜尿道重建术治疗[5],术后随访3~72个月发现290例患者排尿恢复通畅,平均Qmax21.5 mL/s,在34例再狭窄的患者中,16例通过再行此手术治疗恢复尿道通畅。在本研究中,B组手术成功率94.00%与A组的78.00%相比较高,其远期复发率8.00%与A组的24.00%相比较低。提示口腔粘膜移植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显著,并有利于降低远期复发的风险。考虑其原因是口腔粘膜于尿道重建中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口腔粘膜上皮层厚,且固有层致密,可使新建尿道具有极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在较湿的条件下较易存活[6]。(2)其弹性好,移植后挛缩性小,不易出现尿道口粘膜外翻等情况,并有助于防止尿道再狭窄。(3)口腔粘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移植后利于和受区重建血供,且新建尿道具有接近正常尿道的外观及功能[7]。(4)口腔粘膜的获取方便,操作简单,且易于剥离。同时,合理切取口腔粘膜后,供区创面可较快愈合,不易受到感染,可减少口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8]。另外,B组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A组少,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与A组的22.00%相比较低。提示口腔粘膜移植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为保证手术安全,并更好地提升手术疗效,在开展口腔粘膜移植治疗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在取粘膜条前,应对口腔进行充分清洁,以防止供区发生感染。(2)粘膜条在移植前必须剪除多余组织,仅留下上皮层,以易于其早期血管化及成活。(3)病变段尿道需切至0.5cm正常黏膜处,以防移植材料和正常尿道吻合处出现狭窄。(4)术后需对受区加压包扎,使移植材料和接收床粘合地更加紧密,以便将死腔消灭,充分确保移植材料成活[9]。

综上所述,口腔粘膜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应用,可有效提升疗效,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可减少远期尿道再狭窄的发生。

猜你喜欢
端端吻合术粘膜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端端:我在端午节过生日
我的“监护人”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选择性痔及痔上黏膜缝扎切除吻合术治疗脱垂性非环状痔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