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2020-08-26 07:50潘炜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科研绩效管理重要性

潘炜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入,必须重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内部财务控制。因此,本文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提高预算绩效,成为本文的出发点。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要素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促进企业成长和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推力。科研事业单位也要跟上大浪潮的步伐,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绩效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调动一切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单位和个人共同发展。但是,科研机构受内外因素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还不完善。因此,科研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绩效管理制度。

一、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必要性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的过程,而且关乎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实现全面、严格、科学、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管理至关重要,是激发人才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措施。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绩效考核可以提高科研机构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能力。但目前科研机构的人员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有效解决研究机构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引进绩效管理。这既有利于公司管理,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作为公司职员,如果引入奖励管理,就可以更好地决定自己的工资和待遇。以成果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工资标准和奖惩制度,改变职工积极性的基础条件下,培养工作氛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激励其他员工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以科学方法准确确定单位的工作情况,有效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效率,提高部门内部的效率,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另外,以绩效管理为依据,可以充分满足业务需求,减少浪费。

二、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

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它的重要性:

(一)重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组织生态。事业单位长期实行预算会计制度,在缺乏成本控制组织文化的情况下,购买特殊设施和设备时,往往会出现主观决策和游资现象。通过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由原来强调执行预算改为现在重视使用资金。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组织生态。

(二)随着企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可以全面编制预算,建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新模式。要从传统的角度考察事业单位的专项预算管理,一般情况下,业务部门会提出调拨申请书,并拟定预算草案(潜在的设备供应商可以提供)。但须经本单位管理层批准,由财务科拨款。在这样的传统模式下,业务部门之间的采购竞争肯定会激发起来。但在预算绩效管理下,特殊采购必须与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挂钩,才能有效抑制工作部门的冲动。

(三)实现事业单位全面参与的绩效规范。全单位的预算管理虽然包括全体人员参与的要求,但事业单位的组织生态一直缺乏成本控制文化,因此在全体人员参与的业绩评价中存在柔和的制约。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和部门主体责任制的落实,将为事业单位全面参与预算的正常状态提供保障。

三、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目前,在许多科研事业机构中,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常规工作,而其他部门是辅助工作。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工作性质已经转变为就业制度,但这并未引起科研事業单位领导层的重视,使得大部分职工仍然沉迷于传统观念,工作积极性低、效率低、没有责任感。这种管理理念如果不能转变,科研事业单位就无法顺利实施绩效管理,部门以至整个单位就不能实现规划目标。

(二)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导致最终评价结果依赖于管理层或负责人的主观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反映职工的实际成绩,也难以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也就不能保证绩效评价结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绩效工作不到位。目前,精简的管理组织和繁重的管理任务使原来的负责人更忙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只集中于科研工作,而忽视绩效管理等一般工作。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践中,为了激励员工,不仅需要优秀的领导,还需要沟通和相应的工资等情绪上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激励它。科学研究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五)绩效考核的方法不科学,考核内容单一。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科研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方法陈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也没有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有的科研机构将更多的重心放到科学研究方面,忽视了人员管理和绩效考核,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仅仅是让员工自己写年终总结报告,这样的绩效考核成果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偏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也不可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科研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四、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一)加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科研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研机构的人员的能力水平决定了科研水平,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更看重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希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提高科研能力。在对科研机构的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执行太死板的绩效考核模式,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员工,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让员工感受到被关怀,被重视,从而让绩效考核产生积极良性的影响,提高教员工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价值。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时期,科研机构要完善自己的理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确立效能价值。

(二)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管理是对职工的管理,科研机构的重心是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发展,但也要注意对科研人员考评过程的监督,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是科研技术人员就放松对其的监督管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使管理人员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使各部门职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制约和激励机制。实现成果评价的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制约机制。同时,将成果考核结果作为激励机制的基础,更好地将考核结果与约束激励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科研机构要使科研人员更加重视成果考核,更好地发挥成果激励作用。

(四)保证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在对科研机构的人员进行考核的时候,必须要完善考核内容,对所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不能只看书面报告的内容。考核的内容应该要更加多元化,以前的很多考核都是针对员工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开展的,现代化的考核机制,不仅要包含这一方面的内容,还应该增加其他的方面,比如被考核人员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道德品质、思想等,增加新的考核内容,从而形成更加全面与综合性的考核结构。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在科研机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该要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标准,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起着关键作用。这既可以有效提高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又可以有效提高机构绩效评价管理的合理性,值得有关机构进行重点研究。

猜你喜欢
科研绩效管理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