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的勇气

2020-08-28 11:25陶短房
领导文萃 2020年16期
关键词:罪责西德奥斯维辛

陶短房

2019年12月6日清晨,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她穿着一身黑衣,颈部项链都是黑色。站在遇难者照片墙前,默克尔做了迄今为止,德国领导人对纳粹反犹太罪责最深刻的反思。

“奥斯维辛是由德国人经营的一座灭绝营,德国人的责任永无终结,没有商量余地。这是我们身份认同中一个不会消失的组成部分。”默克尔沉重地说道,“鉴于德国人在这里所犯的野蛮罪行,我深感羞耻。”

对德国来说,反思、警惕纳粹思想,似乎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纳粹政权虽然垮台,但纳粹在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却并未就此烟消云散。默克尔在演讲中提醒德国人,“记住罪行、让每个罪犯的名字被公之于众,并向受害者致以崇高敬意,是一项永远不能停止的责任,这是不容商榷、和德国密不可分的,是德国国家身份的一部分。”

尽管政见不同,党派各异,但战后联邦德国多任总理都公开表现出对纳粹反犹大屠杀的深深忏悔,这几乎成了德国领导人的政治传统。施密特、科尔和默克尔三位德国(西德)总理先后凭吊过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1970年12月7日,时任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社区起义纪念碑前的“华沙之跪”更是震惊世界,这个纪念碑也成为“战后德国官方对二战罪责深刻忏悔”的标志性地点。

2015年,时任德国总统高克历史性地指出,“没有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人就没有身份,记住犯罪、标明犯罪者并公正对待受害者是每一个德国人的责任”。2017年12月15日,现任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以色列驻德国使馆发表演讲时坦陈:“反犹太主义在德国依旧显露着邪恶嘴脸。”2017年,德国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CDU-CSU)提出一份议案,责成联邦政府鼓励所属16个州采取坚决手段,将“煽动反犹太仇恨的外国人驱逐出境”。

即便反思如此彻底,德国也经历过一段逃避时期。

冷战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西德普遍患有“战争失忆”。1959年,西德就全国中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57%的学生没有学过纳粹史,79%不知道魏玛共和国,因为“书上根本没有”。

一些批评家指出,冷战需要,以及个人免责的实用主义,导致战后初期西德的“历史失忆综合征”泛滥成灾。

当时西德国防军中不乏纳粹军队里的王牌飞行员和王牌潜艇艇长,不少前纳粹军队高级将领受邀撰写战史或出版战争回忆录,一些人更跻身战后军政高阶——如曾担任隆美尔参谋长的斯派达尔就曾在北约出任要职——他们在谈及战争时往往“泛泛承认罪责,但强调那是希特勒或别的死人的责任,回避甚至掩盖自己和健在者的责任”。

西方盟国急于扶植西德对抗东德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资料显示,1946年11月,被认为“有严重纳粹罪行”者多达64万,到1948年5月只剩2806人,其余几乎都被赦免了。这导致战后初期歷史观的扭曲——40年代末西德成立前夕,西方占领的德国领土上33%的人相信犹太人本就不该享受平等对待,47%认为纳粹是“好心办错事”,18%仍认为“独裁者至少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时代的西德总理阿登纳曾以“大多数西德人民与纳粹暴行无关”为由,理直气壮地拒绝承认德国对迫害犹太人和纳粹侵略的“集体罪责”。

历史学家们指出,是勃兰特等有勇气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勇敢举措,才扭转了这一局面。他的“华沙之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的勇敢但无奈的行为,目的是唤醒德国人,正视那段不堪的历史,但当时民调显示,他这样做的支持率只有42%。

“令人忧虑的种族主义”

纳粹“老人”大量死亡和退休,尤其是冷战的结束,才最终让德国人甩掉历史包袱,敢于正视战争中的种种不堪。那些曾逃过制裁的纳粹余党问题,也再次摆在德国人面前。但这也造成另一个问题,新一代人对历史的记忆也变得淡漠。

由于对现实和传统政党、政治家滋生的不满,也由于对历史和德国二战历史罪责认识模糊,许多德国年轻一代——尤其发展相对滞后的原东德境内年轻人——开始支持带有严重极右和排外倾向的“德国另类选择党”。2017年9月,这个原本的小众政党在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赢得多达12.6%的选票,709个德国联邦议会议席中拿下92个,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该党政要不断发表拒绝反省德国战争罪责的露骨言论,该党著名活跃人士、图林根分部负责人赫克就曾表示,犹太人屠杀纪念馆是“耻辱纪念”,他的同僚卡尔比茨甚至曾公开为新纳粹组织张目。

就在默克尔发表“奥斯维辛演讲”前两个月,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一名27岁的德国极右翼分子闯入德国东部哈勒一座犹太教堂,向聚集在教堂中举行庆祝活动的犹太人开枪射击,导致两人死亡。

这名被警方称作“Stephan B.”的凶嫌是德国本地人,他在屠杀过程中还用头盔摄像机进行直播,长达35分钟。施暴过程中他用英语、德语狂呼“犹太人是全部问题的根源”。

正如一些政治评论家指出的,这起事件充分表明,人们不能再对现实版的种族仇恨言行视若无睹,不能再自欺欺人地假定,纳粹思想的余毒已随着纳粹德国的覆灭而成为永远尘封的历史,不能认为“恐怖分子都是特定的外来或宗教群体”,“只有特定的那类人才会搞针对平民的恐怖仇杀”。

德国之声电台曾经研究发现,网络时代煽动反犹、反特定群体种族仇恨言论,甚至串联实施暴力行动的,大多数是“独狼”,并未加入人们熟知的极端组织。现实中,人们并不清楚他们的倾向和危险性,他们在网上彼此联系,互相影响,他们从来不乏喝彩者、响应者和效仿者。

经过75年的努力后,德国的反纳粹战争仍未止息,甚至有战事更密的可能。默克尔的“奥斯维辛演讲”,针对的不止是历史,更是当下。“我们正经历一种令人忧虑的种族主义,正经历对民主的攻击和一种危险的历史修正主义。”默克尔说,“我们有责任,继续保持这一记忆。”

(摘自《看天下》)

猜你喜欢
罪责西德奥斯维辛
今夜,奥斯维辛没有星星
探访奥斯维辛集中营
幸运的卢克之道尔顿叔叔[2]
幸运的卢克之美丽新世界[9]
浅谈《蛙》中的罪责与自我救赎
论功利主义刑罚观对罪责原则之支持
简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
西德侨报与德国华侨
奥斯维辛集中营警世:要和平,不要战争!
罪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