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康复方法

2020-08-31 09:42周泓含史文杰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残疾家庭教育康复

周泓含 史文杰

摘 要:在家庭康复过程中,作为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起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父母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来教育、引导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如何才能使智障儿童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未来,这里就谈谈有关智障儿童幼儿时期家庭教育中的有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残疾;家庭教育;个别化训练计划;康复

教育,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目的就是帮助个人自然地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目的在于使个体对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残疾儿童本来就是社会群体中的弱者,所以作为父母和社会,要重视教育,使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生命的强者。

一、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要素

1、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六个领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订,过高,孩子达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

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

3、实施康复训练活动。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二是情景训练活动。

(1)家庭个别训练活动。家庭个别训练需要在固定时间中进行。例如,每天训练时间:下午:6:00—6:30,晚上:8:00—8:30。两次共用1小时左右比较适宜。另外,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家长应拟定出简单的训练内容来。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标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成。家庭康复随时随地,尽可能利用家庭现成的一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置、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自行制作,比如:1个旧纸盒、一把小豆子、一双筷子,就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个别训练的教具应提前准备好。

(2)情景训练活动。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的主要的训练方式。如起床、入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景都是情景训练的良好机会。情景训练也需要有计划安排,按照康复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目标。由于情景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标的引导。在情景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与个别训练相区别,情景训练主要运用日常生活中物品,在自然的生活状况下训练。情景训练的关键是家长要培养起在日常生活中按一定目标训练儿童的意识。

二、家庭康复训练中坚持的原则

家庭康复训练是系统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康复训练有利于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决定着康复训练的成败。常言道:“家庭是儿童学习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这两句话表明家庭在智残儿童系统康复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

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掌握好以下原则。

1、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是实施系统家庭康复的必要条件。家庭应该是干净、整洁、安全的。对家庭康复环境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居家的阳台、门窗、不可让孩子随便攀爬,家中的电器、药品、食品的放置与食用要安全,锐器的使用与放置如:剪刀、刀子等应放妥当等。

家庭应有一个适合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身心环境。这要靠家庭成员去创造,家庭的成员都应该关心、爱护孩子,让他感受到亲人的爱。如果家人争吵、打架,相互埋怨或互不理睬会给智残儿童造成心理创伤,易使他们变得冲动、易怒、粗暴、多疑或沉默,拒绝与他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就没有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也有些家长对智残儿童训练时碰到了挫折,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大声责骂儿童,使他产生了畏惧、怕学习的不良心理,最后也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当然过度溺爱、放纵的家庭更不是真爱,也不算是良好的身心环境。例如:他已经长大了,但母亲还是一直把他抱在手中;家长在孩子应该处理生活以后的很长时间,仍然继续给他喂食、穿衣、梳洗;家长怕儿童出去玩耍受到欺侮,限制他与小伙伴接触等。这些过度保护方法,会使儿童养成依赖家长的惰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也就会处处碰壁。儿童本身对环境适应就差,家长这种看似“保护”的做法对智残儿童,只能助长了他对别人的依赖。

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庭成员的态度应当一致。

2、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强调个别训练计划,家庭训练计划的拟定促使家庭训练有目标、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并且强调对训练全局的掌握。测评将使家庭康复效果得到证明,并且为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变随意的、难于坚持的家庭训练为较为规范的、有明确目的、有检查督促的、真正有效的康复过程。

3、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特殊儿童的发展一般要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水平,尤其是接受能力,因此,在干预中一定要制定适合个人的干预计划,不能横向比较,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指导孩子,要允许他们有反复。

4、坚持一贯要求,持之以恒的原则。特殊儿童的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既耐心细致,又要严格要求,尤其是家长和一起生活的其他成员,有时看到孩子的训练遇到困难,家长会包办一下,特别是祖辈,因此,家长要坚持要求,持之以恒。

5、小步递进,适当协助的原则。特殊儿童在训练中要注意小步递进,要把训练的项目尽可能分解到最简单,便于儿童操作和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给予帮助。比如,在指导孩子学习自己扣纽扣或拉拉链时,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把衣服脱下来练习,等掌握一定方法后,再穿在身上练习,当孩子不能完成时,教师或家长可以手把手指导孩子帮他完成。

6、多给孩子表扬和奖励,帮助孩子成功的原则。训练孩子时,要注意正面鼓励,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可以亲亲、拥抱,也可以伸伸大拇指、鼓掌等。经常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帮助他们成功,可以增加孩子的训练兴趣。作为指导教师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进步,有些成功可能在成人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对特殊儿童来说,却是付出了很多努力,要珍视他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不断进步。

7、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利用生活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一个特点,也是正确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家庭康复是在家庭自然的生活條件下和环境中进行,有很多内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这就需要家长善于利用情景,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例如“礼貌”作为社会交往的一个方面,是必须要对孩子进行训练的内容,切不能正襟危坐对孩子说上半天,孩子不知所云,而是利用客来客往遇见熟人打招呼等不同的场合,教会或提醒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要在礼貌,并且不断反复强化。再如带智残儿童外出的时候,可以教给他许多东西,如认识交通工具,商品、建筑物等认知方面的内容,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东西。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家长应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场合,有意识地对智残儿童提出要求,进行训练,他们往往会记得住、说得出。当然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都需要家长进行不断的重复。

参考文献

[1] 繆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残疾家庭教育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