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2020-08-31 09:42王怡心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文化遗产

摘 要: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自然资源也有很多的人文资源,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直是艺术界研究的重要论题。每个民族每块地域都有非常独特的文化风格,今天就以侗族大歌为主,阐述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与继承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侗族大歌;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一、侗族艺术文化概述

在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有幸前往贵州遵义,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临贵州的好山好水。在旅行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来自侗族的导游,在她带我们游历山水的过程中,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侗族的文化,还为大家演唱了侗族民歌的经典片段,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在旅行结束后,我基于导游的介绍,有趣对侗族这一少数民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侗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民族,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个省份,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在艺术方面,音乐、舞蹈、侗戏等表演形式都是侗族珍贵的文化财富。侗族人民都很喜欢用歌曲来表达自己心情、感情,歌词通常押韵,曲调天然优美,采用比兴的手法。由于侗族所在的地段都偏为落后,交通比较闭塞,侗族人明都是靠农业自给自足。唱歌这一方面通常遵循: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这样一代一代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沿袭下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处处,都能听到侗族人的歌声,因此有人说:侗族是歌的海洋。在侗族能歌者地位都很高,唱歌在侗族的文化里具有崇高的地位,侗族有很多各班歌队这种组织专门来演唱,大歌、拦路歌、琵琶歌都是侗族唱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其中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精粹。大歌一般采取“一领众和”或者“众低独高”的演唱形式,大部分都采用小三度音程进行和声演唱,分为三声部或者四声部。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又因为是口口相传的文化,所以大歌没有固定的曲谱,节奏也不固定,多为混合拍子,节拍比较自由。这就导致了不同的村寨不同的歌队所呈现出来的相同的侗族大歌的作品在唱法上有所不同。不过每一个歌队都靠着自己内部的默契,往往都各自形成了自己内部的一种独特的唱法,各个歌队都能将同首大歌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音调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侗族大歌的历史与代表作品

侗族大歌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刘向所作的《越人歌》就为如今的侗族大歌奠定了基础,到了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的非常纯熟了,宋人陆游在自己的作品中就记载了集体作歌的场景。直至明代,侗族大歌在区域范围已经十分盛行了。侗族大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声音大歌是侗族大歌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类型,《蝉之歌》就可以作为侗族大歌中声音大歌的代表作品,它不仅是声音大歌的代表,更是侗族大歌的一个重大的代表作。《蝉之歌》为女声演唱曲目,采取复调和声的形式,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模仿自然界中的蝉鸣鸟叫,女声则更体现纯净,贴切的反映出贵州地区山明水静的自然风光。侗族虽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是一直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这首歌吸取了中国民族说唱音乐中吟诵调的技法,又糅合了他们本民族语言的文化,用口语化的形式和押韵的特色,在加上形形色色的拟声词,形象的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实际上这首歌所采取的“蝉”这个意向,也有特殊的含义,在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里有这样的一段关于蝉的描述:“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未成长爬到地面上来以前,地下生活经过了许多时间而已。蝉虽然是寿命最长的昆虫,但是他们这辈子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地下度过的,在地下经过了几年的长成之后艰难的钻出地面,爬上树干,成熟的蝉在交配产卵之后,也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中国古代的诗人常常拿蝉这个意向来隐喻自己的高洁品格,因此我認为在《蝉之歌》这首侗族大歌之中,蝉也同样代表了侗族人民的高尚品格。因为交通闭塞还有长期使用自己民族的方言而产生了与外界交流的些许障碍的缘故,他们的社会结构逐渐自成一派,侗族人常年生活在自己的部落中,很少有机会与外界去的联系,我相信因为这些因素,在侗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遭遇了不少非议和冷眼。但是他们依旧隐忍,继续坚持,将自己的文化发扬。虽说在文化交流部分有所缺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让他们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差异相似性”,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区域文化,并且一步一步走向了世界的舞台。总而言之,《蝉之歌》用了蝉这个意向,体现出侗族人民亲近自然的淳朴民风,也象征着他们骨子里那种隐忍高洁的品格,也寄托着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

三、侗族文化的传承

如今的侗族大歌早就大不如前,这种闪耀着高洁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侗族所生活的地方仍然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本地的很多青壮年因为时代发展吃不下压力的原因,被迫外出打工。老一辈的歌者都已辞世,青壮年歌者外出,处于幼年的侗族孩子因为没有教授者不会唱侗歌,一直以来的口口相传的平衡也正因此被打破了。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外来文化大批的引入,人们迅速的被其所吸引,世世代代传承的侗族艺术文化便无人问津。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境遇。所以现在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在当今社会变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侗族大歌06、08年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09年入选了世界级,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更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亲临彼境感受之时,我体会到了大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体现了当地热情洋溢、善良淳朴的民风和侗族人血脉中的气节。在阵阵歌声中,会渐渐带我们感受到贵州侗族文化的魅力,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杨远慧.“以歌养心”及其困境——从《蝉之歌》管窥黔东南地区侗族大歌的特点[J].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2(00):261-266.

[2] 方新佩.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的演唱分析与传承[J].艺术评鉴,2016(03):75-76.

作者简介:王怡心(1999.06-),女,汉,浙江温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侗族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文化遗产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Tough Nut to Crack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