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创作的过程

2020-08-31 14:54刘凤仪
牡丹 2020年14期
关键词:原创性海德格尔潜意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性、想象力和原创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原创性至关重要。艺术的原创性根植于人们对世界整体的认知,对人类思维观念的深入了解。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于“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对于“真理”问题的深入探寻,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思维与周围世界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指引和影响着人们的创作。人类与世界联系影响着创作的基本规律,而这些洞察灵性的认识亦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在探索的路途中照耀着艺术创作者前进的方向。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者将深入到人与自然的联系之中,探寻生命原初的力量。艺术作品就是生命原初力量的体现,艺术中的原创性绝不是艺术品表面风格化的表现。因为艺术家所指的“风格”实则就是达到与现实酷似的手段,他们所讲的“独创”就是那些天才艺术家为获取真实性做了不断探索之后,所进行的那些自发的或无意识的创造。

相反,故意追求个人风格,必然会极大地影响作品质量,因为这种有意识地追求会在一种由必然性支配的创作活动中掺杂主观任意的成分。所以,想要在艺术创作中做到原创,就要求真,而这种真绝不存在于理性的类似于解剖分析的结论之中。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将真理引入艺术品的世界中,并对艺术的本质加以界定:艺术不是别的,其本质在于“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为了说明在作品中真理是如何显现的这一问题,海德格尔选择并加以说明的艺术作品是古希腊神殿,因为与其他艺术作品不同,神殿既不是为了摹写什么,更不是想要说明什么。海德格尔用神殿向人们敞开了一个艺术作品建立起的世界。希腊神庙是人与神相关联的场所,这个场所将古希腊人赖以生存的各种关系聚集在一起。比如古希腊人的福祸、生死等,这些都是这个世界所要发生的事情。他认为,神庙建筑赋予人类对于自身的展望。

所以,艺术所追求之真理存在于人们与世界紧密的联系之中。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指引和影响着人们的创作,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真理自由的喷涌,它是碰撞与悸动着的内心饱含激情地挥洒,是能因爱而倾注所有的力量。这力量冲破了禁束着它的一切藩篱,却又终归于生命的系统。这是生命的彰显,它与人相关,它组成了充满生气的世界。

人的存在是世界不可割裂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对于对象也不应当简单地以二元对立的方式进行认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说的是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人们在心境中看到世界的同时,也从个体与世界的联系中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西方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提出,对象不再是简单地“外在于”主体并向主体发出各种信息,而是成为一个集知觉的和功能性的多方面于一身的东西。这些不同的方面在一个特殊对象或“类型”的观念中是彼此暗示(彼此参与,彼此投入)的。所以,想要做到自由无碍的创作,使真理充分彰显,人们就要在人与世界的联系中进行创作,对于人类与世界联系的探究将使人明白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这些洞察灵性的认识犹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在探索的路途中照耀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打破物我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可能更接近于世界的本原。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分成多个层次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如何划分,人们的意识和对象都不能全然地分开,没有一种意识之中是不存在对象的纯粹的意识,单一的“理式”是不存在的,故而人们所有的认知都是在与世界的关联中形成的。在对人的意识形态分层次的理解中,人们可以将人的意识划分成三个层次,即理性、感性、集体潜意识。

显而易见的是,集体潜意识是根植于人类漫长的演进发展史中的人类最深层次的认知方式,这种认识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使用而不觉。“自然而然”是集体潜意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中往往闪现着真理的火花。古希腊神庙并不没有正确表现和描绘出什么东西,凡高的油画也并没有真切地再现现存之物,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艺术不是对现实物品的描摹,而是对存在者存在的开启,是真理的生发。若是在艺术之中将潜意识之中的感应能够完美地体现,就可以用后人对李清照诗词中浑然天成之展现的评价来加以表达,这就是“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

想要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打通“众妙之门”,追求自由之境,使意识可以无碍地喷涌,人们就要敢于决断,不要让理性的盔甲阻挡本能。用贾克梅蒂的话加以解释就是“要敢下毁灭性的一笔”。只有打破了现有的平衡才可能建立新的秩序。往往做出决断是一瞬间的事,瞬间是一个时间点的概念,人生活于历史中,即生活于瞬间,瞬间既是背向过去,也是面相未来。正是由于时间总是超出自身的,人才能超出自身而融于世界。也正因为这样,人生才有了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不至于成为过眼云烟。苏轼《赤壁赋》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文本所提到的“曾不能以一瞬”与“物与我皆无尽”正是在瞬间和永恒之中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感悟到超越自身时,作者才发出了“而又何羡乎!”的感叹。

所以,意识阀被打开时,在瞬间的决断后,创作者的时间便进入了本己的时间性之中,超越了平庸的时间,也就真正进入到对自我与世界连接的感应之中。这种自我与世界的联系在《赤壁赋》中有所体现,比如其中提到,“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造物者与人的关系,也就是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为读者,在阅读这几句话时,人们的感悟也不禁突破了人与物的界限,在意象的世界中情景相融。这种感受用学者叶朗在《美学原理》中的话来解释,就是“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突破了人与物界限的“美感”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而“复归”则是回到本身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遇,仿佛回到了人的精神家园。

在《赤壁赋》中,人们可以看到苏轼最终归复到了人的精神家园,用海德格尔的话讲,就是回到了“故乡”。而回归“故乡”的体验也是对真理感悟的表現。对于感悟真理的体验,可以用罗兰·巴尔特对照片评述的论段来解释,罗兰·巴尔特在对待摄影时寻求“真实完整的照片”,这样的照片是现实(这个存在过)和真实(对,就是这个)的统一,在笔者看来,现实和真实的统一就是客观的真实(存在过)和主观的真实(符合情感、想象)合二为一。到了这个地步,照片就实实在在地接近疯狂,就是“疯狂的真实”。艺术家所追寻的疯狂的真实,必须在集体潜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自由无碍的创作才可以达成。这种在超越自我的局限后回归本真的艺术思想是人们原创性艺术所追寻的目标。

无畏的探险精神、洞察幽微的敏锐感知力以及瞬间决断的勇气成为艺术创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利刃,它们帮助创作者披荆斩棘,在回归“故乡”的杂草丛生之境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使人进入潜意识自由涌现的境界,使“真理”之光照亮人们的精神家园。

(湖北美术学学院)

作者简介:刘凤仪(199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当代油画表现语言。

猜你喜欢
原创性海德格尔潜意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原创性与当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