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8-31 13:15朱海华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自由贸易区东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大趋势下,中国也在不断寻求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自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双方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把农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农产品贸易问题应该格外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现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目的在于推动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比较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

一、研究背景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区建立至今,中国与东盟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总额突飞猛进,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变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随着双边农产品关税壁垒的进一步降低,势必将更快地推动中国—东盟的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根据中国—东盟近年来的农产品贸易相关数据,研究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二、中国—东盟农业贸易现状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概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成的一个新的合作经济体。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1]。自贸区建成后,2018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约5878亿美元,中国由此也成为了东盟的最大的合作伙伴,尽管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之间可能会遇到一些程度不同的挑战,但回归合作始终是双方都一致认可的大方向,中国和东盟将更进一步地增进合作视为彼此获得发展机遇,使合作更加的深入、全面、密切。

1. CAFTA 建立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大趋势下,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因此,政府便会出台相关政策干预其进口的产品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且其产生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具有隐蔽性,保护名目也日益繁多,这将导致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升级,這样就非常不利于国内自身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个复杂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了低于外部的风险,许多国家尽管困难重重,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投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部队中。

2. CAFTA 中有关农产品贸易的条款

CAFTA涉及农产品的条款主要体现在《货物贸易协议》中,在这个协议中,对农产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进行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活动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机制体系。目前为止,已经签订实施的协议中有关农产品贸易的规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有关农产品关税削减方面的相关规定;关于市场准入、数量限制、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及技术壁垒等问题的相关规定;有关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规定。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状况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01年至2017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进出口额从48.4亿美元达到了487.5亿美元,17年间增长了907.2%。其次,我国对东盟农产品的需求数量逐年激增,其增长幅度与我国出口给东盟农产品的增长幅度比较接近,在2001—2010期间,我国农产品出口至东盟的出口额从13.1亿美元增长至76.8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486.2%,而东盟农产品出口至我国的出口额从35.3亿美元增长至193.7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448.7%。

在贸易逆差方面,我国始终存在着逆差,并且逆差的数值逐年增加,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对东盟的逆差达到最大,为180.1亿美元,自此以后贸易逆差逐年缩小,直到2016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再次扩大,直到2017年的160.7亿美元,关于贸易逆差所涉及的原因非常复杂,极力缩小之间的逆差也是我们将来主要解决问题之一。

在农产品总贸易额方面,自从2005年的降税政策实施后,整体农产品的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除了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双边贸易额呈下降趋势,过后的每年贸易额的增幅也是比较大的。

2.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格局

对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问题,如下图所示,2017年中,中国出口至东盟的农产品中,占比最多的是蔬菜和水果,达到了49.07%,出口占比较多的其次是鱼、甲壳、软体动物及其制品,比例为16.14%,而对于活动物、生皮及皮毛等产品的出口的占比几乎为零。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数没有经过深层次地加工,即大部分为初级产品,所以附加值较低,如蔬菜和水果、鱼等产品;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利用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这也会影响我国在东盟自贸区市场上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国缩小双方之间的贸易逆差[2]。

三、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现存的问题

(一)中国出口低附加值农产品的比例较大

据统计,我国的农产品中只有十几种是属于加工类农产品,而东盟国家出口我国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属于深度加工的产品[3],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一国出口的产品的加工程度越深,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就越多,进口国所支付的价格因此也就越高。对于我国所出口的农产品而言,据统计,我国经过加工后的农产品的价值只提高了约30%,这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即大部分几乎是采收农产品以后进行简单除杂质和包装以后就直接进行出口。因此,出口农产品中深加工产品所占的比例过少将直接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双边贸易发展不平衡

常年以来,随着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也逐步将核心从农业和重工业转向服务业和一些新兴行业,并且从历年的贸易数据中我们也可以获知,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额逐年激增,两者之间的贸易逆差也是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并且中国农产品对于具有大量需求的大多数东盟成员国而言,不再那么有优势了,尤其在产品价格方面很难与东盟国家竞争,这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不平衡显得十分明显。根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签署税收协定,若中国要求东盟对其进行关税减免,则中国则必须先行对东盟进行关税减免,其他东盟成员国才会采取相关行动,所以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比我国更具有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的速度也将会更快,这将导致双边贸易发展更加不平衡[4]。

(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公路运输和海上运输是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采取的主要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但因为地理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某些路段运输设备不通畅,基础设施不健全,我国与东盟进行贸易,主要是利用公路运输的方式,我国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是,虽然有直达的公路,但其公路的平坦度和宽度欠缺,这就导致了运输的低效率,从而其运输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同时还会导致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从而导致我国的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5]。因此要重视基础设施不健全带来的危害,并加强对运输方式的水平发展,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双边贸易机制存在不足

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中,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已经产生不了原有的作用,即可以比较稳定地掌控经济运行的作用,与此同时,新建立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虽然该系统能够适应国际贸易的规则和自由市场经济规则,但是当这套新的体系对国内的某些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或者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时,为了保护国家自身的利益,现存的贸易体制机制必须进行进一步改善升级[6]。此外,不完善的贸易机制,一方面会阻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我们坚信双方的贸易得到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而不是将自身的利益建立在别国的损失之上的,即双方贸易不应该是一种零和游戏,另一方面,中国如果因为双方贸易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与东盟成员国出现某些贸易争端,这会使我国的声誉受到影响,从而会阻碍我国与其他经济组织合作的进程。

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我国优势农产品推广和营销

一方面,加强中国优势农产品推广。各地区要切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政府或者企业建立专项基金,以在必要时候帮助企业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宣传。也可以通过鼓励并支持优势农产品多参加国际农业贸易展览,提高对外贸易额,特别是与东盟在农业贸易领域的产品推广互助。另一方面,做好中国优势农产品营销。可以通过农业贸易推广,在了解中国优势农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营销活动。

(二)加强物流建设,建立规范市场的制度

一方面,建立统一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物流中心[7]。为完善农产品集散、仓储、运输、包装和其它方面的港口物流设施,扩大中国和东盟在各自关心的利益方面达成互利互惠的协同作用,需建立双边领城多功能的国际农产品贸易集散往来中心。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检验标准体系。中国和东盟双方在社会、法制、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存在着观念和制度上的不同,所以中国农产品出口可能因此面临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双方应就此问题进行有效磋商,实现互惠互利合作来消除不必要的检验程序,建立统一的进出口检验标准体系,保障双方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展开。

(三)创造良好商业环境

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外资的引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周边东盟国家建立的联系,最大限度的利用有利条件。所以中国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8]。一方面,要加大引进新加坡、文莱的农业投资,以加强对我国风险相对较小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投资,并保证对新加坡和文莱物美价廉的农产品的供应;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中国各类农业企业“走出去”,对东盟国家的相关领域也进行投资。

(四)实施农业产品差异化战略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的产品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的特色农产品出口应该处于优先位置[9]。比如,我国的一些特色茶叶,可以利用目前网络的便利,大力宣传中国传统的茶道以及利用科学知识讲解喝茶的好处,从而可以逐渐改变东盟国家对我国茶叶的消费观念,给我国茶叶出口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

(五)加大对贸易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贸易水平,我们应该要加强对外贸人才的培养。首先,高校是人才的主要来源,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各大高校的外贸学生除了理论的学习以外,还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实践当中,做到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的市场需求相吻合;其次我国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贸易人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出谋划策,使整个自贸区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对于正在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应该加强其贸易知识以及业务水平的培训,使得整体的外贸从业人员的水平上升,从而使我国整体的外贸总水平得到提升。

五、结论

经过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总量却远远大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农产品总量,且进出口贸易差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2)中国出口东盟的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的大多是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产品的流通环节不通畅,从而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下,这时候需要双方就有关的体制机制进行协商,尽量削减不必要的程序,让双方的贸易效率提高,以减少贸易摩擦。

(3)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很依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导致贸易效率低下,交易成本十分高昂。所以,为了近一步扩大双方的贸易量,双方应该互相协商共同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同時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以达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张婷玉. 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 陈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孙致陆. 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及其比较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4] 张思思. 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5] 张鑫.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06):22-30.

[6] 王永春,王秀东.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发展历程及趋势展望[J].经济纵横,2018(12):88-95.

[7] 张微.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6.

[8] 丁丽红,朱智洺.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0):106-110.

[9] 高宏敏.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问题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4):160.

作者简介:朱海华(1994-),男,汉族,江西南昌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学专业。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自由贸易区东盟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非洲26国将建最大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