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中国制度优势”的在线思政教育路径

2020-08-31 22:44吴雯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摘 要:在线思政教育通过成立思政教育导师团队,构建“学生做主播,教师来引导”的沉浸式在线教学模式,采取模块化的知识点分享,在思政课程中体现“中国制度”的优势,形成在线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国制度优势;思政教育;路径

2015 年,教育部曾颁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强调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1],说明我国近年来对在线课程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视,有一定前期基础但尚未普及,如何发挥在线课程的作用及组织“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自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新生事物,在线教育以其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的理念引发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也给高等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问题与新挑战[2]。

一、在线思政教育现存问题

1、虚拟空间相对缺少感染力

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在思政教育当中至关重要,近距离交流能够感知彼此的眼神、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讯息,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即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谈话内容,而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线思政教育降低师生之间的身体感知,而网络虚拟信号无法与真实身体信息相匹敌,无法弥补师生近距离交流的优势。

2、原定教学计划难以开展

线下思政课程内容不适合直接线上讲授,尤其涉及到社会实践类项目均不能如期实施。传统课堂环境中,教师不仅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阐释,而且会开展学生的组内讨论、组间辩论等课堂互动活动;而互联网虚拟空间中,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失去互动效果,教师机械化地照搬原定教案,教学进度或在线互动方式都难以把控。

3、在线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接触,无法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无法观察学生的状态。而学生所在环境可能十分复杂,外界干扰因素不可控,未必能够集中精力听课,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果教师只采取录屏、直播等在线单向讲授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态度、认知情绪、认知感情均无法及时感知[3],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二、在线思政教育模式解析

在线思政要求教师创新思维,改变传统课堂的教与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在网络信息包围圈中接受思政教育,而不是单纯采用教师单向在线输出。

一是“互联网+”教学模式。全面在线教学不能延续传统思政教育思维,区别于以往在线课程,可借助“互联网+”思维。网络信息技术的本质要求教师学会使用多元的网络媒体,学会将技术融入教学环境。这里并非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技术的操作能力,而是让教师从技术视角思考教学问题,考虑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碎片化”教学时间。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是课上讲课、课后做作业,而进入信息化时代,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可实现师生随时随地开展教與学,学生都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上课,教师也无需按照课程安排的时间开展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的思政教育更能发挥其价值观引导作用。

三、强化“中国制度优势”的思政教育路径

通过成立思政教育导师团队,构建“学生做主播,教师来引导”的沉浸式在线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的知识点分享“中国制度优势”的思想。

第一,从“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转向“沉浸式”的感染模式。

思政教育不是重塑师生身体在场的感染力,而是转变教师对学生“自上而下”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为学生营造“沉浸式”思政信息环境。在线平台无法弥补面授的优势,但QQ、微信等社交媒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全方位的舆论环境,各种中国治理方案、感人事迹等信息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势。因而,教师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

第二,从“线性”教学转向“焦点”模块教学。

思政教师应重新整合思政教学内容,不再按照原先制定的教学方案开展线性教学,而是将知识点聚焦到“中国制度优势”的主题教育。采用解决“焦点”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成知识点,把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话题制作成教学模块,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深入理解每个模块内容,最终强化学生对“中国制度优势”的深刻认知。

第三,引导学生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的追问。

学生了解中国制度“是什么”还远远不够,应当让学生继续追问中国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建立教授导师制度,学生提出问题,导师在线解答,引导学生从感受“中国制度优势”到理性认知“中国制度”。同时,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从教师“主讲”转向学生“主播”。

线上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听课状况,可考虑让学生作为主播在线分享自己整理的资料,陈述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自主分析“中国制度优势”的表现,调动学生参与在线课堂的积极性,以学生综合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学生掌握运用技术的能力要远远大于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并分享在线平台的操作技巧,有利于缓解教师技术操作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EB/OL]. (2018-06-08)[2019-03-0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2] 熊素娟,祝志勇.“在线开放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3):78-83.

[3] 熊素娟,祝志勇.“在线开放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3):78-83.

作者简介:吴雯(1985-);性别:女;籍贯:浙江东阳 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智能思政。

项目基金: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2020YQJY155)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