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正义价值

2020-08-31 22:44梁明志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形态正义原则

摘 要: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法的价值研究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至近代的罗尔斯都提出了自己对法的价值的追求与探索。不论是雅典的城邦、古埃及、罗马,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无一例外的都发展成一套与自身历史发展密切联系的社会治理体系。从西方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法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发展进步,毫无疑问,法的价值是法产生的动因。其存在怎样的内在价值,能够使其可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产生并持续地不断发展?从哲学的视觉可以判断,其必定存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因。该内因其实早已在人类的思想当中已经不自觉地固化。

关键词:正义;价值;原则;形态

一、法的价值意义

法的价值是法发展的内因。 “任何值得被称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法的价值体现法的精神,法的精神决定法的价值,不但影响立法,而且影响着整个法律体系的运行。如果立法者根据自身好恶,不考虑法律的价值意义,违背法律的价值导向立法,其结果可能就是恶政、暴政。善法恶法由此而来。

二、法的价值含义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众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广泛使用价值。国内法学界对价值定义时多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既强调价值客体的属性,又认为不能忽视主体的需要,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关系。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许我们应该从更为朴实的角度来探讨“价值”,从而揭示价值的本质。可以这样认为,“价值”是一种特定的关系背景下的事物的存在、属性、作用等。法的价值依据价值的概念是指,与主体的需要、诉求具有相洽互适性的,从而受到主体的珍视、重视的事物的存在、属性或作用。

根据使用的情况不同,法的价值可以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目的价值,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长那些值得希冀、追求或美好的东西。“法律的重要价值就是保护人权”,“程序法具有确保司法公正的价值”,等等。在此种情形下,法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为对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保护作用,是法对社会的作用,存在于法的自身之外。

第二,形式价值,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如,法应该逻辑严谨,应当简明扼要,而不是自相矛盾、含混繁琐。此种意义的法的价值更强调法的自身,形式上的法应该具有的被人们追求和珍惜的东西。

第三,评价标准,指称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这更多的受到西方影响,是以法的价值评价标准去评价社会上与法有关的现象,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三、法的首要价值

(一)法的三种基本价值形态

1、正义。“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社会生活中,正义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正义;“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一种正义;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也被视为一种正义。决定法的价值中的正义,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社会基本结构指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生产的利益划分方式。“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这些对于社会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作为社会主要制度,社会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基本前景,即他们可能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就。对法律的正义价值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法的正义价值在于保障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让人们享有正义的权利,承担正义的义务,正义地分配社会财富、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2、秩序。“制度论”和“结果说”是西方学人对法律秩序的两种重要界说。“制度论” 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 结果说”则视法律秩序为法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法律秩序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由实体性的制度和观念化的意志所合成的社会状态。实体性的制度是说法律秩序是以法的形式存在的社会规则,为实现这些规则还存在着一定的物质设施如法庭、监狱、警察等等。法律秩序价值也是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环节。法的价值诚然远不止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但所有法的其他价值都离不开秩序价值。任何法都会体现一定的社会秩序、利益、正义,但一定的利益、正义的确立和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秩序的确立和实现。

3、自由。个体可以是自由的、独立的,但仍然是全人类整体的一分子;不但每个人的自由能依据普遍的自由规范而与他人的自由相协调,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自由主要表现在人格独立、人格尊严、抉择自由、自我实現等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自由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律保障人的自由,便成为法的重要价值形态之一。

(二)正义乃为法的首要价值

“法的目的价值构成了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反应着法律创制和实施的宗旨,它是关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的权威性蓝图,也是关于权利义务的分配格局应当怎样的权威性宣告,无疑法的目的价值是整个法的价值体系的基础……”法的目的价值是法产生的动力也是法实施的宗旨,形式价值和评价标准都是为一定的目的价值服务的。而在法的目的价值中,秩序,自由,正义是其基本的价值形态。所谓基本是指法的目的价值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目标。

然而由于人类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便产生了发的价值冲突。即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满足人类众多不同的价值追求时产生的竞合状态。秩序与自由的冲突,正义与秩序的冲突,秩序与自由的冲突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这时便需要法律的协调整合。法的价值都是值得希求和珍视的美好之物,如何协调整合法的价值冲突谋求价值总量最大化呢?首先,应该坚持兼顾协调的原则,因为法的价值都是值得希求和珍视的美好之物,应该最大限度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化解或弱化价值冲突。然而,当协调兼顾已无法达到化解价值冲突时,应遵循“两善相权取其重”的标准。而正义价值则是我们应该首要保护的价值,是法的首要价值。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的命题。可以说,自由与秩序是手段价值,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正义才是法律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法律或成例就是正义的一种衍生物”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的一个中道的权衡。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和重要美德,亦是衡量法律之善的首要尺度。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正义一直是引导法律产生、完善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法的诸价值之中,法律与正义价值的关系最为密切,亦是法的价值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论题。人们在论及法律或对法律制度进行评价时最常使用的是“正义”这一词汇。正义在法的诸价值之中具有优先性地位,法律的有效性亦取决于法律自身的正义程度,对正义价值的追求亦是法律产生的社会根基和根本前提。正义是法的首要价值,法律需要正义价值之引导,亦必须体现正义之精神。正义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和价值准则十分广泛而深刻地存在社会生活之中,并一直引导并推动着法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一般来说,符合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或价值准则即是正义的。反之,不正义则是指不符合或者违背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

四、法的正义价值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正义价值的两种基本形态,即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分配正义是根据接受者的功绩来分发荣誉和奖励。即正义等于平等。“相等的人分享了不相等的事物,不相等的人反而分配到了相等的事物,就是不正义。”分配正义是关于对权力、产品等社会资源在社会主体间进行正常配置的规则设计,满足主体生存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分配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障分配正义要求在立法等领域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使人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从而实现社会的正义。

(二)矫正正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矫正正义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造成了损害,使其遭受到了损失时,就应该从损害方的好处中拿出来一些,加到蒙受损失的人那里,以补偿其损失。从现代社会来看,矫正正义是针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动荡与矛盾而设计的救济性措施。与分配正义相比,矫正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是对失衡的分配正义进行纠错,从而实现实体正义,矫正正义主要体现在司法中。

(三)分配正义的法律体现

分配正义解决的是社会资源的计划与分配问题,因而需要通过资源分配方案、模式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法律文本因其强制性、稳定性则成为分配正义实现的主要工具。而另一方面,法律的終极价值就是实质正义,正义体现在法律的权利义务分配方面。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没权利的义务”,法律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坚持了对等原则,是分配正义的体现。权利是法律赋予人满足其利益的手段,义务是承担者负担的不利益。法律在给公民分配权利义务时也应坚持分配正义,而这又具体体现在三个基本原则中,贡献原则、平等原则和不平等原则,分别对应不同性质的权利义务。

第一,平等原则。每个人不论贡献如何,都应该完全平等地分有基本权利(人权)。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分配的“平等原则”。平等分配人权就是按基本需要分配人权。人权就是满足每个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每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完全一样的、完全相同、完全平等的。人权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不可能满足人的非基本需要。

第二,贡献原则。如所周知,应该按照贡献分配权利,即按一个人给予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贡献)来分配社会和他人必须且应该给予他的利益(权利)。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分配的“贡献原则”。按照贡献分配权利,按照权利分配义务。但是按照贡献分配权利,并不意味着贡献越多权利也越多,相反权利应少于贡献,与贡献相等的是索取。权利是一种强制的索取,如果权利与贡献相等必会导致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因此,贡献应多于权利,多于义务。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分配正义。

第三,不平等原则。每个人因其贡献(才能和品德)不平等而应分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和非基本义务。但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中,获利多者如果较多地利用了社会合作,便应该补偿给获利少者以相应的权利。获利越少者,对社会合作的利用往往便越少,因而所得到的补偿权利便应该越多。于是,获利最少者,所得到的补偿权利便应该最多。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分配的“不平等原则”。这个原则表明,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分配每个人的非基本权利,因为每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非基本贡献是不相等的。能力较强、品德较高的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便较大,因而应该分有较大的权利。能力较弱,品德较低的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便较小,因而应该分有较小的权利。

法的正义价值是法的生命力,法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产生并发展,证明人类对正义的追求从未停步。法的正义的价值的内涵也在不同时期的法中得以体现。从人类对身份平等的追求到生存权(人权)的基本保障诉求,都是对正义价值的追求,反映了法的正义价值内涵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正义的追求,法的正义价值内涵也不断的丰富。人类将正义价值以法的形式展现,本质就是对正义的守护!

参考文献

[1]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2-45.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77.

[3]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2-65.

[4]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6-52.

作者简介:梁明志(1976—),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澳门科技大学法学专业2017级法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形态正义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