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小功率臭氧发生器电源模块设计

2020-08-31 05:42张青兰
机电信息 2020年20期

摘要:设计了一种低成本小功率臭氧发生器电源模块。利用Royer电路结构简单的特点,对臭氧发生器的变压器及驱动单元进行改进,实现了模块化设计。臭氧发生设备通过多模块组合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功率等级的输出。理论仿真和实验样机测试均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臭氧电源;沿面放电陶瓷片;高频谐振;升压变压器

0 引言

现代渔业养殖中常常滥用消毒剂与抗生素等,使得水体中的药品残留含量超标,水产品的肉质受到污染[1],因此寻求一种低成本且环保的水体消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破坏水产养殖中细菌和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破坏其新陈代谢进程,最终将其溶解。除了灭菌消毒之外,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使有机物质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水的富营养化,臭氧消毒是渔业养殖中的理想消毒方案[2]。

陶瓷沿面放电法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臭氧生成方法,放电陶瓷片(图1)利用“沿面放电”原理,即沿着空气和陶瓷片表面放电,其闪络电压相对低得多,气体被击穿,容易产生等离子体,形成臭氧[3]。

臭氧发生器的核心部件是高压电源,电源容量决定了臭氧发生器的体量。对于大规模工业制气,一般使用LC谐振开关电源,不但需要大功率的IGBT及相应的驱动电路,还需要大容量的高频高压升压变压器,成本较高[4]。但对于普通养殖户而言,制气需求相对而言没有工业应用需求大,且对制气成本要求较高,为此,本文设计了低成本小功率臭氧发生器电源模块,同时小模块组合应用,最终也可以实现大规模制气。

1 放電陶瓷片模型

臭氧陶瓷片工作时的放电路径主要由陶瓷介质放电气隙构成,和常见的气体等离子放电(如荧光灯)有所区别,对于荧光灯而言,其发光管内的气体被激发后始终处于等离子体态,因此在整个工作周期内,都处于辉光放电状态。而臭氧陶瓷片对空气高压放电,将其激发为等立体态,其激励电压存在一个门槛电压Uth,因此在整个工作周期内,电路的充放电是持续交替进行的。臭氧发生器的激励电源的工作频率特性,很大程度上能决定臭氧陶瓷片在实际工作时的电路模型,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低频模型(50~10 kHz)和高频模型(大于10 kHz)[5]。

当施加在臭氧陶瓷片的电压的频率在50~10 kHz时,由于频率较低,整个激励周期中,沿面放电陶瓷片的放电与否界限明显。当陶瓷片激励电压处于阈值电压Uth以下时,电极周边的电场强度还未达到击穿气体的程度,因此可以将陶瓷片等效为电容储能,且由于放电陶瓷片的结构特殊,该电容的介质由两部分串联构成,即磁介质Cd和空气介质Cg[6]。当陶瓷片激励电压超过阈值电压Uth,电极周边的电场强度已经达到击穿气体的程度,气体被激发为等离子态,处于稳定放电状态,此时气隙间承受的电压处于平衡状态,可以将其等效为一个反向击穿的双向齐纳二极管,或者将其等效为与输入电压方向相反的电压源。这两种放电陶瓷片模型就本质上而言互为等效,有效描述了放电过程中的静电平衡被打破和维持的状态。

2 模块分析与设计

臭氧电源主回路采用Royer电路结构[7],电源主回路基本上由无源器件构成,无驱动IC,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驱动IC低成本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该方案利用变压器的反馈绕组,巧妙地控制三极管的开通关断,达到高频谐振,且近似脉冲放电的效果[8]。臭氧电源模块主电路的工作流程如下:

(1)起振。开关管Q1和Q2虽然为相同型号、同一批次出厂,但总会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通电的瞬间,三级管基极流入的电流必然会有差异,流过两个三级管的集电极的电流也会有差异。1)刚开始,令流过Q1的iQ1start大于流过Q2的iQ2start;变压器磁通由iQ1start决定。2)电流上升过程中,变压器中的磁通发生变化,在反馈线圈N3中感应出来电动势V3。3)V3对Q1形成正反馈,加速Q1导通;对Q2形成负反馈,使得Q2集电极电流iQ2越来越小。

Q1逐渐饱和,电流不再上升,此时磁通变化率也越来越小,反馈线圈上感应出的电压越来越小。之后,Q2被开启。依次反复上述过程。

(2)C1的充放电。对于负载而言,原边中存在的电流I使得副边中产生电流i2。电容C1放电后,i2马上对C1充电,同时i2降低,直到C1电压充到峰值,i2电流值变为0,此时i2反向,C1开始放电,直到电容电压为0,此时i2达到反向最大值。

(3)C2的充放电。当i2反向的同时,线圈N3上的电压也反向,从而使得Q2断开,Q1导通,电流I在变压器T1原边的上半线圈流动。Vc2是开关管Q1和Q2集电极两端的电压。Vc2的电压最大值是2倍的V1(V1是变压器中心抽头到参考点的电压)。

(4)中心抽头到参考点电压V1。当Q1和Q2同时导通的时候,V1值达到最大,在同一个三极管的开通和关闭期间,V1值降低到0。V1的波形和Vdc的波形的平均值应该要相等,也就是它们波形的面积应该相同。

可以推算出中心抽头到参考点电压的最大值为:

当输入波形不是直流Vdc,而是正弦正半周期波形的时候,输出波形是正弦的包罗线。虽然没有精准的功率调节反馈,但是该方案有效且实用,成本最优。采用多模块电源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产气率。

3 仿真与样机实验

3.1    仿真分析

(1)谐振匹配。对谐振进行仿真,找出最为匹配的电容电感值组合。LTC谐振的计算为:LT(C2+C1k2)=2.752 7×10-11,将电容C2+C1k2看作整体C,即LTC=2.752 7×10-11,谐振参数匹配仿真如图3所示,原边带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原边等效为耦合系数为1的2个电感(COUPLING=1),2个电感值相同。谐振仿真的时候进行交流扫描,扫描频率设为50~50 000 Hz。查看不同频率电容的电压值,电压值为最大的频率点即为谐振点。

对于电容和电感的取值,可尝试不同的组合,仿真得出最佳曲线。当C越大、L越小的时候,频率的选择特性越好,但还需要根据实际来选择电容电感值组合。

(2)整体仿真。臭氧电源模块的前级是用二极管搭建的全桥不控整流,后级为利用二极管搭建的谐振电路。输出电压电流展开波形如图4所示,电流波之所以有这么多毛刺,是因为为了对真实情况进行仿真,加入了变压器漏感因素,使得电流波形存在谐波成分。

3.2    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根据尺寸要求,选择新康达的牌号为EEL25的磁芯,该磁芯的有效截面积Ae=40 mm2。根据变压器的正弦激励公式(3),实测变压器的原边电压波形频率为21.5 kHz,最大值为622 V,包络线为100 Hz的正弦波形,取其平均有效值V1rms为220 V,最大磁通密度取0.2 T,代入有效截面积Ae,获得原边的匝数为:

由于匝比为1:7.22,上述计算的原边为288匝数,因此副边匝数取近似值2 070匝,为了满足绝缘设计要求,选用多槽骨架加强线包间的绝缘。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单匝线圈的电感值,有限元计算值为1.285 5 μH,使用LCR電桥实测值稍微偏小,为1.222 μH,这主要是因为3D模型中的磁芯拼接处的间距造成,仿真模型中设置的间距为0.05 mm,而实际间距有可能比此值大,因此实测电感值偏小一些,但也足以说明此模型的准确性。为了防止变压器饱和,计算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在磁芯的拼接处磁感应强度较大,但整个磁芯的最大磁感应强度为0.15 T左右,比设计的0.2 T要小,符号设计需求。

3.3    样机实测

臭氧发生器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为4.4 kV,为了测量安全,暂时并未采样输出电压,依旧采用电流钳对输出到放电陶瓷片上的电流进行测量。测试位置:电源负载是两个并联的沿面放电陶瓷片,测试一路陶瓷片上流过的电流。测试方法:使用泰克示波器匹配的电流探头,将电流流过的导线穿过电流枪的探测环内,加载在放电陶瓷片上的电压频率为21.5 kHz左右,与设计的目标值相符。

4 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低成本小功率臭氧发生器电源模块,通过多模块的灵活集成,能够提高臭氧的产生效率,选用了基于三极管的高频谐振方式的升压方案,推导了电路参数计算过程,设计了谐振参数,对变压器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与仿真,并搭建样机进行了实验室测试,结果测试性能良好,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1):41-49.

[2] 刘文君.给水处理消毒技术发展展望[J].给水排水,2004,30(1):2-5.

[3] ELIASSON B,KOGELSCHATZ U.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of silent discharge plasmas[J].Plasma sci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1991,19(2):309-323.

[4] 黄玉水.DBD型臭氧发生器负载特性及高频放电电源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5] 司马文霞,刘春香,杨鸣,等.沿绝缘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9):2725-2733.

[6] 王新新.介质阻挡放电及其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9,35(1):1-11.

[7] 孟志强,朱团,唐雄民.一种电流型并联谐振DBD臭氧电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467-473.

[8] ALONSO J M,CARDESIN J,COROMINAS E L,et al.Low-power high-voltage high-frequency power supply for ozone gene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

ions,2001,40(2):414-421.

收稿日期:2020-07-02

作者简介:张青兰(1984—),女,湖南汉寿人,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