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方式

2020-09-01 10:29包可方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现方式民族音乐

本文为池州学院校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池州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课程探究与教学实践》(2019XJYXM33);池州学院校级课程思想政治示 范课程《音乐教育学》(2019XKCSZ14)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分析了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主要包括民族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吸引价值、载体价值、感化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提出了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方式:要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借鉴民族音乐教育形式与方法,形成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 民族音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方式

一、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

儒家文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礼乐思想的重要性,即诗歌、音乐作品应建立于礼节培养与引导之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征、无形的教育形式和文化活动,教育过程中的“育人”过程也是无形中的“化人”过程,而民族音乐正具有这种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化人”功能,所以说民族音乐的“化人”功能与政治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接受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准、素质水平、审美态度和精神境界,还可以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真正实现“育人”、“化人”有机结合,有效提升音乐作品的新时代价值和感化价值,帮助音乐接受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与民族音乐“化人”功能的集中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道德的良性构建和进化规律作为基本衡量尺度,最终发展方向和发展形势应符合社会进步的总体需求。当前,民族音乐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音乐接受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高度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根本价值,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的肯定了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民族音乐较其他音乐形式更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这种“育人”价值包括吸引价值、载体价值、感化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五种艺术表现形态。

二、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

(一)吸引价值

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社会生活活动中心情、感受及想法的凝练,是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相辅相成关系表明其表现形式由本质内容所决定,而表现形式也是音乐内容传播的载体,所以说民族音乐内容吸引力比表现形式吸引力更重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的内容因地理位置差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吸引力。作为“育人”功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应立足于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所在。

(二)载体价值

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价值体现于民族音乐文化和谐理念的继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追求真善美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和传递渠道,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广泛地传播力和深远地影响力,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且其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全部属性。

(三)感化价值

“动之以情,感之以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其强调心理作用的主导地位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境感人,还需要以情动人,实现个体心理、思想及行为等相关因素相互连接、相互契合。民族音乐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民族色彩性使其具有丰富的“情”、“境”,可以实现音乐接受主体与民族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深度感应,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音乐接受主体的行为和思想。

(四)思想价值

民族音乐教育是集聚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及民族关系的艺术作品。主要思想价值体现在对人生观、政治观、法制观和道德观方面。人生观价值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主要体现于对个体在生活目的、生活态度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反思与选择。民族音乐的政治价值即民族音乐教育中体现的政治观,民族音乐致力于追求符合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主要包括基本国情、党的路线方针、爱国主义情节和正确的革命信仰。法制观和道德观价值是指民族音乐教育体现一定的法制观念、民族法治和纪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五)审美价值

民族音乐的本质上是一种美学教育,在提升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态度水平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的美学教育旨在引导音乐接受主体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了解美、发现美、接受美,并在改善美学的基础上促进美的发展和二次创造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求真务实、追求真善美,其是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相互统一,所以说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可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取向、审美态度和审美水平。

三、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深层次内涵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也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使命和责任。如何发挥民族音乐的新时代价值,必須从作用主体、机制及方法三个角度入手。

(一)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

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化人”功能是其吸引价值、载体价值、感化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教育形式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无形的教育形式和文化活动,其教育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可与民族音乐的“化人”功能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真正做到“音政教育”合二为一,充分发挥民族音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高音乐接受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准、素质水平、审美态度和精神境界,还可以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真正实现“育人”、“化人”有机结合,有效提升音乐作品的新时代价值和感化价值。

(二)借鉴民族音乐教育形式与方法

民族音乐的政治价值强调应在民族音乐教育中追求符合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如基本国情、党的路线方针、爱国主义情节和正确的革命信仰等。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内涵的深度理解和认识,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教学资源。政治教育的乏味性、枯燥性使学习者产生一定的抵抗情绪,但民族音乐的吸引力和审美特征可解决这一弊端,即民族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将民族音乐的吸引力迁移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融合教学情感,创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具有戏剧性和个体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丰富也可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空间,真正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三)形成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合二为一”,共同发挥“育人”、“化人”作用,促进两者效力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发挥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宏观方面必须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及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调动两者的教学成果,系统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活动的协同作用。其次,必须大力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将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与民族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借助日常社会活动传递民族音乐价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学校还需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发挥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真正做到“德育为先”。

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鲜明地体现于音乐接受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以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为根本出发点,强调民族音乐的吸引价值、载体价值、感化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表明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其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提出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借鉴民族音乐教育形式与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形成民族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三个角度的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晓辉.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 高威.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3] 王宇龙.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J].北方音乐,2018. 38(5):118-119.

【作者简介】

包可方(1991—)女,汉族,安徽铜陵人,硕士,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學与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实现方式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动产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浅析
大学教学管理中的“拾遗补缺”
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
浅析高速公路收费服务建设与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