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神秘证券一次惊喜发现

2020-09-02 06:30张或定张劲峰张哨峰
中国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晴川定期民国

张或定 张劲峰 张哨峰

2010年5月,笔者在武汉收藏品市场上有幸集得一种“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壹圆券。尽管其边缘处有破损,但图案和文字仍保持完整,能基本反映出该券的风格和面貌。

据当时的商家称,该券是不久前在湖北仙桃附近农村发现的。原有多张,曾装订在一起,大部分因纸张变质、虫咬而破损,仅剩下十余张图案稍为完整的。该券图案精美、色泽艳丽、印制精湛,尤其是其上绘制的清代“黄鹤楼”和“晴川阁”等图案,系湖北武汉著名的古代建筑,风景优美,颇具湖北地方特色。

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十分罕见,仙桃农村的这一批系国内首次发现,在湖北地方史料中未见记载,此前也从未曾听说过湖北有此证券。因此,该券充满神秘、令人惊奇,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

图1 民国十二年 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劵正面与背面

2011年9月,此次发现的一张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在上海某拍卖会上拍出了5980元的高价。此后,拍卖会上出现的此类拍品大都经过修补,品相尚佳。然而实际上,该券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还远未被挖掘和了解。

此券长啥样

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为面额壹圆券,横式票,红色,厚机制纸,高107毫米、长178毫米(如图1)。该券正面图案的风格与民国三年(1914年)湖北官钱局发行的铜元壹百枚票相近,其颜色由绿色改为红色,更加绚丽夺目。正面的中心图案为大写“壹圆”二字的文字装饰图案,其两侧分别各有一幅清代“黃鹤楼图”(如图2)和“晴川阁图”(如图3)。此图案与湖北官钱局铜元壹百枚票上的图案基本相同,仅左右分布有别。其下方印有编号:№№0881764。

黄鹤楼和晴川阁图案,是湖北民间钱票中的常用图案,因而也是湖北风格纸币、商标或票据中的典型图案,深受湖北纸币和债券爱好者的青睐。该券中心图案上部,印有证券名称:“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边框左右内侧,分别为发行时间和到期时间,由此可见该券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发行,民国十三年(1924年)到期,其中未填写具体日期。边框四角各有一个大写“壹”字,即银元壹圆之意。

图2 民国十二年 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劵上的黄鹤楼图

其背面为长方形边框图案,亦为红色。在框内底纹图案上,摘录有“ 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条例”,内容显示这是以整理以往未交赋税为名,发行给予特别优惠条件的有利证券。这在民国时期国内诸多省市地方政府中也十分少见。

同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发行的有利证券有民国八年(1919年)财政部定期有利库券、民国九年(1920年)湖南定期有利金库证券、湖南民国十年省库证券以及民国十一年(1922年)广西定期有利库券等。可见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是北洋政府时期因战争频发、财政拮据,由地方政府发行的五花八门债券中的一种,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具体状况的实物反映。

需要指出的是,背面摘录内容中的“二串”,系货币兑换时的折算额,即银元壹圆可兑换制钱或铜元二串文之意。也就是说,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湖北地区银元壹圆可兑换铜元二串文。

图3 民国十二年 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劵上的晴川阁图

该券底纹图案为圆环形纹式,其中心部位为一圆形排列露白文字图案,其文字为“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中心为一大字“券”,特别醒目。

具有官办性质

该证券未注明其印刷厂家,但我们仍能试图从中分析出一些可参考的结论。

民国三年(1914年)湖北官钱局铜元壹百枚票(如图4),系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与该票图案比较,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中“黄鹤楼图”和“晴川阁图”的风格和形状大体相同,但是在细微处,线条还存在差别。因此,它不是采用财政部印刷局部分钞版图案印制。

清代和民国时期,汉口地区印刷业高度发达,是南方印刷业集中地区,也是国内较早采用近代印刷技术的地区之一,几乎与上海同时出现了引进石印技术的民营商家。民国时期,汉口石版印刷技术和胶版印刷技术已十分成熟,像此类证券的图案水平早已能印刷,甚至能印得更好。

此外,自民国三年(1914年)湖北官钱局发行铜元壹百枚票后,此种风格的“黄鹤楼图”和“晴川阁图”就成为湖北印刷企业,尤其是汉口印刷企业印制各类纸币、债券和票据中的典型图案,并在为湖南、江西等省印制的民间纸币中广泛使用,成为湖北特色与代表性图案。

但是,在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类证券中,采用“黄鹤楼图”和“晴川阁图”双图图案者却极为少见,此可为独树一帜之作。由此可初步认为,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或许系汉口本地印刷企业所印制。

分析表明,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具有官办性质。尽管该券未注明发行单位,但从背面摘要内容——“此券专为奖励完纳本省民欠六、七、八、九、十等年旧赋之用”,以及名称为“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来看,其发行单位应为湖北省地方政府,因为收取各项税赋的权力在地方政府。再加上此券冠以“ 湖北省”三字,更能说明此券的官办性质。

图4 湖北官钱局铜元壹百枚票正面与背面

笔者同时认为,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在当时已经发行。其理由如下:

首先是证券纸上印有编号。通常发行的证券之上,大都印有编号,此券亦如此,所以具有发行的可能性;其次,2012年6月,几张盖有“ 湖北省财政厅印”官方印章的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被发现(如图5)。在该证券的左下角,盖有一枚红色方形“湖北财政廳印”的篆书印章(如图6)。该印章位置在左侧日期下方,通常这是盖落地章的位置,显然说明了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是一种已发行的官办证券。

另外,从所见的几张未盖印章的有利证券编号来看,其顺序是跳跃的,并不连贯;加之该证券系装订在一起保存的,外层几张已自然破损,似当时缴税赋后得到的,因为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仅印编号并未加盖印章,也可能会发行的。

图5 盖有“湖北省财政厅印”官方印章的民国十二年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壹圆一枚(正面与背面)

印证一段历史

如上所述,该券发行的主要目的是“专为奖励完纳本省民欠六、七、八、九、十等年旧赋之用”,这说明在1917年至1921年间,湖北民间欠赋税较多。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与当时湖北地区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武昌爆发辛亥革命,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来,随着袁世凯的上台,北洋政府开始了其十余年统治。民国元年(1912年)十二月,湖北军、政二府改组,正式确立了北洋军阀在湖北的统治。民国三年(1914年)四月,北洋军阀王占元开始统治湖北,并逐渐独揽湖北军政大权,对湖北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压迫和掠夺,人民深受其苦。

民国六年(1917年)七月,为了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此后,西南地区各省相继独立。湖北省也受其影响,积极响应。当年12月1日,驻荆州鄂军第一师师长石星川首先宣布荆州自主,并立即将该军改为湖北靖国军第一军;随之,鄂军第三师师长王安澜在枣阳宣布独立;不久,驻枣阳陆军第九师师长黎天才也宣布自主,改所部为鄂军第二靖国军,这就是湖北地区“荆襄自主”护法运动的开始。共同对抗北洋军阀王占元,此时湖北省内形成了两种政权控制地区的对抗局面。

这次战事一直延续到民国七年(1918年)春季。“荆襄自主”失败后,靖国军唐克明部退至恩施地区,改称护国军,在蓝天蔚和蔡济民等人领导下继续与北洋军对抗长达3年之久。民国十年(1921年)春,恩施地区数万护国军因给养繁重,乱摊乱派、逼粮逼款、抢劫群众,激起了民愤与反抗。王占元趁机买通鄂西团防武装,赶走了护国军,收复了恩施地区施鹤七属。

但是,当年6月,湖北地区又接连不断地爆发反抗王占元统治的事件。例如,由于克扣军饷等原因,宜昌、武昌两地分别于6月4日、7日相继发生兵变,抢劫商店、银行甚至还包括湖北官钱局、武昌造币厂等处,造成社会急剧动荡不安,王占元在湖北的统治危在旦夕;7月22日,旅湘鄂人组织成立自治政府对抗王占元;7月28日,湘鄂战争正式爆发。8月11日,王占元在湖北人民的反抗下被迫下台,并携带大批财物逃回天津。

图6 这枚红色方形“湖北财政厅印”篆书印章位置在该券正面左侧日期下方,说明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是一种已发行的官办证券。

与此同时,四川军阀刘湘也以“ 援鄂自治”为名进军鄂西,一直打到宜昌,曾一度占领恩施、建始、巴东、兴山一带。北洋军阀吴佩孚顾虑奉系军阀趁机渔利,尤恐广东北伐军乘虚北进,于是决定向川军求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七日,川鄂和约正式签订,川鄂战争结束。

也就是说,自民国六年到民国十一年(1917年至1922年)期间,湖北地区相继爆发了护法战争、湘鄂战争和川鄂战争三次地方战争,全省被长期分裂割据,各自为政。显然,此时诸多地区的赋税,民间既不愿上缴,地方政府也无法收缴,因而就造成了湖北不少地区连续多年亏欠赋税的情况。

民国十年(1921年)九月,萧耀南继任湖北督军后,吸取了王占元在湖北遭到失败的教训,改变了策略,打着“鄂人治鄂”的旗号,对湖北的统治尽量采取安抚政策,社会较以前有所稳定和好转。因此,萧耀南上任后的民国十二年(1923年),才有可能收缴和整理以往几年未缴的赋税,从而发行整理旧赋的有利证券。所以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的出现,显然就是这一社会历史背景的具体的反映。

但是,这一时期的赋税因政权更迭、时局动乱,单据易丢失,缴与未缴难于确认。因此,湖北地方政府收缴起来也颇为困难。若强制收缴,必将引起民愤,恐怕这也是该有利证券发行数量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这批证券的发现地仙桃(旧称沔阳),在民国六七年间(1917年至1918年)发生的“荆襄自主”时期,属靖国军唐克明控制地区,自然不会给当时的湖北政府缴纳税赋。因此,有利证券在仙桃发现,也符合历史。

重要在何处

在《湖北省志·财政》地方志中,北洋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湖北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类债券先后共计有三次。如1921年王占元督鄂期间,因欠军饷过多,湖北发行地方公债200万元;1924年11月,湖北又发行“湖北省金库借券”240万元;1926年5月,湖北再次发行湖北短期金库券300万元。其中没有“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券”的记载。显然,湖北省整理旧赋定期有利证劵的发现,对地方志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和债券,在地方志中都应当有一定的记载。但是,笔者发现往往并不是这样。例如2005年6月,笔者发现一种“湖北公债票”,系清末湖北省政府发行的唯一一种地方公债,也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债券。遗憾的是,在湖北地方志中,对此也只字未提。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此券此前未曾发现,也未见史料记载。它的发现,为湖北地方证券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猜你喜欢
晴川定期民国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怀念一场雪
泰国民航局已批准10家外航复航
母鸡
Ca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lation be Improved by Online Search Engines?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烽火重燃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