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革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9-02 06:43程宝珏
关键词:徐州市调研

程宝珏

【摘  要】论文以徐州市公厕革命进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徐州市公厕革命的开展现状,对当前公厕革命的问题以及提升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游客反馈的数量不足、维修与管理存在疏漏、路标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Abstract】Taking the process of the public toilet revolution in Xu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oilet revolution in Xuzhou City, this paper studies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public toilet revolution,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so 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ourists' feedback, such as insufficient quantity, omission existing i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unclear road signs and othe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关键词】徐州市;公厕革命;调研

【Keywords】Xuzhou City; public toilet revolution;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108-02

1 公厕革命的内涵

公厕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2 徐州市公厕革命的现状

本次调研共走访了解放北路、泰山路、嘉美路碧水湾等14个街道和社区,彭园、淮海纪念塔、文博园、滨湖公园等5个景区,仔细聆听市民诉求,认真了解当前徐州市公厕革命推进情况。调查期间共发放自填式问卷180份,其中合格问卷164份,问卷合格率达到91%,所获得资料基本可以作为徐州市公厕革命现状研究的资料。

2.1 公厕数量评价

在公厕数量上,被调查的164位市民中,有64%的市民认为公厕数量能够满足需要,另有36%的市民认为公厕数量不足,其中近七成都是女性市民。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市民认为目前公厕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市民需要,但在满足高峰期需要与男女蹲位比例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2 公厕构造与设施评价

在构造设施上,72%的市民认为,景区公厕相较普通街道公厕,建筑造型更加贴合景区风格,厕所内部环境也更卫生整洁。61%的市民认为,徐州的公厕设施较为人性化。经过调研走访发现,大部分公厕内都设置了出纸装置、饮水装置、充电装置以及休息板凳。不仅如此,部分“四星级”公共厕所还具备残障人士设备、第三卫生间以及母婴室,这些人性化设施的增加,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2.3 公厕卫生与管理评价

在卫生与管理制度上,69%的市民对公厕卫生满意。走访发现,徐州市的大多数公厕内卫生干净,没有异味。管理人员有专门的休息室,24小时轮班。公共厕所内部贴有公厕管理制度,包括值班时间、卫生等级、厕所消杀等,全面而细致。公厕卫生责任到人,多单位不定时抽查卫生情况。

3 徐州市公厕革命存在的问题

徐州市2018-2019年新建、改建93座一类公厕和101座二类公厕,并且通过如下措施,切实推进公厕革命。在标准上,近两年实现了徐州市一类公厕零的突破;在选址上,体现“绿水青山”元素,让如厕也能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在设计上,许多公厕融入了汉文化元素,力争做到“一厕一景”;在管理上,完善公厕管理维护机制,张贴详细的《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在经营上,推进授权,建设经营“以商养厕”的新格局;厕所的综合功能也有所提升,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徐州市致力于推进“互联网+公厕”服务,部分景区已经张贴评价二维码,但当前徐州市公厕革命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3.1 公厕数量不足

徐州市的公厕数量总体较多,但在高峰期仍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并且根据市民反馈,公厕的间隔也存在不均衡等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一些地段即将改造,不适宜建造固定厕所;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或商户都不愿意厕所距自己的居所或商铺太近;城市繁华地段,寸土寸金,沒有足够建造固定厕所的空间;一些地区没有上水或下水的基础设施,无法建造水冲的固定厕所等。

3.2 公厕维修与管理存在疏漏

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公厕的建设管理情况较好,但是部分公厕的卫生管理状况仍存在问题。有的街道公厕停水时间长达一个月,无法正常使用与保洁;有的公厕设备已经严重老化,始终未得到修理;有的公厕地面上、墙面上粘贴了许多小广告,影响了公厕美观与公共文明。

3.3 公厕路标不明显

通过调查与走访发现,许多居民反映有时找不到公厕。问题主要在于:第一,标志设置较少;第二,标志分布的位置与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较大,提示距离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往往都是约定俗成的;第三,标志的颜色、字体、大小等不明显,寻找非常困难;第四,许多使用公厕的人不一定是本地市民,需要多处询问才能知道附近的公共厕所在哪里;第五,男女厕所的指示颜色不够清晰,往往需要认真仔细看,才能识别出男女厕所的所在位置。

4 进一步做好徐州市公厕革命的建议

4.1 科学增加公厕数量

公共厕所作为城市中的处重要建筑设施,需要经过前期的精心策划才能动工,要保证公厕选址的恰当,以人民需求为中心。需要根据某一区域的人流量以及国家政策规定等实际情况设置公厕数量,根据民声来增设男或女厕数量。应该对游客数据进行细致调查,整理出不同时段的人群密集度,防止公厕的建设面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者占地面积大大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使用效果。在高峰期,厕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对此可启用临时厕所。

4.2 公厕定期维修与监管

公共厕所建设完工后,相关部门应关注厕所后续使用的监督与管理问题,定期查看负责区域的公厕使用情况。例如,厕所中的管道应保持通畅,卫生间的洗手池也需要定期打扫,公厕内部应配备一定量的卫生纸巾,在婴儿专用厕里放入一次性婴儿尿布等,并且可以尝试安装紧急呼叫装置,防止在公厕中出现意外情况而得不到有效救治。遇到公厕设施损坏的情况,应尽快帮市民解决,保证民生便利。另外,应多深入群众,定期走访市民,询问公厕使用情况与相关意见及建议,促进公厕的管理与完善。

4.3 公厕合理选址与改造

公厕的建造应该考虑整个街道的布局,认真调研询问周边市民的意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同时,统筹兼顾城市的和谐发展。面对部分市民对于公厕的印象还停留在“脏乱差”的阶段,拒绝在街道周围建立公厕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多宣传公厕建设的好处。

在老旧景区公厕的改建上,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尤其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关怀。例如,厕所内的空间标准应至少能容纳现代化的婴儿车、轮椅,并尽可能宽敞,以便它们能够轻松进入,并能在厕所内调头;再如,应建设无障碍通道,为特殊人群营造更为便捷的如厕环境。

4.4 公厕指示更加醒目

针对许多市民反映的找不到公厕的情况,可以从公厕指示牌上多下功夫。建议将指示牌从标准的蓝白配色,更改为更为醒目的橘白或红白配色,并在公共厕所上方设置更为醒目的标志,如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区域可以内置LED灯箱。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提议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到公厕指示当中。可以设置“找厕所”手机APP或微信平台,人们只要进入“找厕所”平台,就可以在当地随时随地找到附近的公厕,甚至可以查看公厕内目前有多少空余的蹲位。

4.5 公厕科技化管理

目前,许多的公厕卫生仍然依靠极高的人力成本维持,改建后的公厕应更加注重环保化、节约化与智能化管理。目前,在北京等地区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既节能又不耗水的智能环保厕所,这种新型厕所不但拆装简易、没有臭味污染,而且还无须水源,每个蹲位年节水可达200t。这种智能环保厕所采用的是一项收集小便冲洗大便的免水但可冲洗的新型技术,它用特殊的环保液将尿液处理后转化为无异味、无污染的再循环水,可直接用于再次冲厕;粪便也将被降解成为无味的浆状物。既可避免散发异味,也达到了节省水耗的目的,这样不仅减轻了清洁人员的压力,也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5 结语

根据调研,徐州将继续推进公厕革命,计划新建、改建一类公厕75座,加大对公厕升级改造力度,继续在厕所设计、厕所建设、厕所设施、厕所管理标准等方面归纳总结,在公厕设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公厕环境多样化,强化城区厕所整体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為市民打造更美更优公厕。

【参考文献】

【1】辛健.宝鸡市“公厕革命”提升路径研究[J].西部社会,2020(2):108-109.

【2】王东旭.关于大庆市农村厕所改造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20(01):128-130.

猜你喜欢
徐州市调研
2019年全国2卷理科第21题的解法赏析
My summer holiday plan
4名公安局长因他落马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一道测试题的一般结论及其嬗变
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