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多元评价策略

2020-09-02 06:25许文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课程标准策略

许文军

【摘要】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当前教学中虽然已经改变了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但在评价时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基于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多元化评价的“多元”主要体现在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过程、评价的结果等方面。

【关键词】课程标准  多元评价  策略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研究,课题号:ww【2018】GH14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12-02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当前教学中虽然已经改变了过去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但在评价时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形象,如缺乏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人为拔高评价要求;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成为教学评价的关键。

一、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我们还应该调动学生、鼓励家长的共同参与,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教师的点评、学生的自我反思、小组间的互评、家长的共同参与等,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才能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与进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评价:教师的身份在学生中具有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认可、赞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容易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认可感。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通过课堂语言,作业评语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通过恰当的评价,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自我评价其实就是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优点及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小組合作中,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对问题的探讨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组的同学以及参与合作的学生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他们的相互评价也是最中肯、最有说服力的。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这样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家长评价:孩子在学校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样,回到家中也迫切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肯定。家长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家长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能积极地引导、鼓励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由于学生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为了便于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等形式来实现家长的参与。如,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假期中,如果你们一家人去外地旅游,请按照消费高、中、低三个层次设计三种合理的旅游方案,必须详细列出火车票、飞机票、宾馆住宿、各景点门票等费用,最后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情况选择最佳方案。显然,这样的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需要学生调查研究,动手动脑。如果家长平时关注学校动态,支持学校工作,就会积极地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自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恰当地给予孩子必要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益的。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老师、家长三者缺一不可。

二、重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为了能让教师更好的教和学生更好的学。因而评价内容除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外,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表扬鼓励。通过表扬鼓励,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学生的解决方法也可能会千差万别,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条件,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挖掘出其学习的潜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过程性评价时应该侧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因为有思想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只有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真正达到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全面了解学生状况

《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只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才能更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就目前看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最普遍也最不可避免的便是纸笔测试。作为老师,虽然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一现状,但可以在传统的纸笔测试外,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它的评价方式。如笔者曾经做过以下尝试:1.档案袋评价。档案袋(或称成长记录袋),是动态评价学生发展的理想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纸笔测试,它能更直观清淅的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将学生的成长过程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2.延迟评价。教学的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有部分学生很难按时达到目标。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进行延迟评价。如,某次单元考试结束后,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本次试卷,帮助学生解决测试中的难题,然后鼓励学生提出申请重新进行测试。再次测试时学生对于答卷充满信心,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此时,教师再适时地给出鼓励性评价。这种“延迟评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对那些在学习上表现吃力的学生而言,“延迟评定”能使他们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达到目标的,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合作评价。传统评价为了达到鉴别区分的目的,往往会形成将学生孤立的弊端。为了使学生之间能有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合作评价,通过适当的分组,制定评价方法和评价表来具体操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合作评价时要对相对弱势的同学进行适当的照顾,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等。以上评价方式各有各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四、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尺度,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现行的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何时何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客观存在,理解能力有强有弱,思维的速度快慢有别。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优等生在表现,学困生只有陪听的份儿的现象,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为此,我们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1.基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2.进阶任务(面向大部分學生)。3.挑战任务(面向少数学生)。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能完成不同的任务,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具体评价时对于只能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你回答得真好,让大家都知道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希望其他同学以后可以向你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其增强信心,使其有学习的动力。对于完成进阶任务的学生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你回答得非常正确,你能回答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这样的评价会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完成挑战任务的学生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你解决了我们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难题,我们大家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骄傲。”这样的评价可以使其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有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有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通过这样的设计与评价,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觉得吃力,无法消化;优等生又觉得过于简单,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的弊端,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五、注意评价结果呈现的多元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普遍运用的评价方式是定量评价,呈现方式多为百分制或等级制。定量评价只是一个结果,看不到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定性评价,也可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评语中可先结合学生的学习任务,作出客观的评价,肯定他们的可取之处;之后积极鼓励学生谈谈他们在学习上的收获,并引导学生认识不足,明确今后的目标,从而使评价更有意义。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认知,使他们更加有信心,更加快乐地学习。如,对于那些答案正确,但是书写不认真的同学,我在作业上的评语是:“在你的作业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但是如果书写再认真一些,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一颗星,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那颗星一定会属于你的。”在以后的作业中,这位同学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如,在学习完“统计与概率”这一模块内容后,教师对某个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同学,本学段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努力,你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需要特别表扬的是你制作的统计图非常出色。在这一方面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但你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解释统计结果还有所欠缺。请继续努力。”这不但是一个定性评价的评语,更是一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当学生看到这一评语时,既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又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基于课程标准的多元化的评价,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课程标准策略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Passage Four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