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和寻找

2020-09-02 07:15康宇辰
散文诗(青年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圣徒罗曼罗兰

康宇辰

漂泊履历——我的“怀废名”

生平很喜欢废名,各种各样的废名。今天打开电脑要写文章,因为突然回忆起前几天忘了在哪里看到的《桥》里的一句话,好像是:细竹,我感到悲哀得很。

姑且扯开去。我当初很惊异于废名在《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心智的健康,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品悟到的根本就不叫健康。《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两个小说,也就是硬币正反两面之意。

我由喜欢《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而喜欢《莫须有先生传》,一个看起来很正经,另一个完全不正经,但正经与不正经背后说的却是同一个人的心事,虽然时过境迁、日月轮转,但他的心始终是那样丰富而耐琢磨。《莫须有先生传》是不正经到了极致,让你品味到背后的悲哀与美,他骨子里其实很忧愁,说上几句俏皮话,低徊不已,其实心里是伤感“可怜人影不识香”。对人间的失望和原谅,还有自己那颗高蹈的心,一并化为文字,难怪他与梁遇春是通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则是家国天下,但背后不离“世界是理”的思想根基。世界是真善美,是道理,懂得道理便是立地成佛,想想這个世界观是可以支撑起一个从前的厌世者的,但再想想,却又空灵得很。废名当然是始终活在他的信念里的人,但落笔成文所给予我的共情,还是一个丰沛的灵魂在世间苦之中寻求安顿的漂泊履历。

由两部“莫须有先生”,回过头来,我才稍稍懂得《桥》的好处。因为世界浊,我就在这浊中处身,我才要写缥缈的田园乌托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一所以《桥》才成了另一个《红楼梦》,两者虽然有很多对不上之处,但至少辛酸泪都是真的。至于人间为什么苦,我们无法一一追述,但我们内心知道都很苦就是了。只有把《桥》放到这个晦暗的生活的现场,我们才能看到它的神光。心里没有苦衷的人大概是读不懂《桥》的,其实我们懂废名的心情,就是因为我们即使现在没有,但曾经也天真过。

至于为什么有清与浊、天真与苍老这样的对仗呢?这些其实废名大概曾经起先都在乎过,接着又不在乎了,这或许也是破我执的过程吧。我不太懂佛教,但喜欢废名的文字所给出的态度:“我是一个站在前门大街灰尘中的人,然而我的写生是愁眉敛翠春烟薄。”其实站在灰尘中也不以为不幸,对愁眉敛翠春烟薄也不是偏执的爱。那种在两者之间沟通往返,一而二、二而一的生活态度,便是我们可能有的一种解脱方法吧。我由是反复回到废名。

螃蟹之爱

微笑着,我和几千只螃蟹握手,我希望和它们一样

把骨头长在皮肤的外面,在脆弱的时刻,用太阳能补充盔甲中的钙?

——王敖《我曾经爱过的螃蟹》

王敖的诗《我曾经爱过的螃蟹》我极喜欢,尤其是“把骨头长在皮肤的外面”这种诉说中所呈现的人生认知。我想螃蟹的壳遭到硬物小小冲撞的时候,大约是不痛的,这就是为什么螃蟹需要壳。螃蟹脆弱的时候就晒晒太阳,从太阳中获取生长的能量。

这首诗也写到痛苦,但面对痛苦的方式非常单纯,非常健康。有时候我的心里阴沉得要长蘑菇,我就记起了晒太阳补钙的方法。可惜我不会晒出硬壳,只会晒黑,我自知我还是夏日出门须涂防晒霜的平庸的人类。

像螃蟹那样地爱世界,大概很好吧。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在上海的一个夜晚,有幸和诗人萧开愚同桌吃饭。他说起年轻人的诗,他说他喜欢年轻的诗歌里的“迟钝”。我听了按我自己的思路开始想象,问他怎么才能克服诗歌中感受力的迟钝。萧开愚就很有意味地说:我们的生存,我们的诗歌,都太需要迟钝这种品质了。这一小段谈话是我那晚的大收获,从此我仿佛懂得了一种养生之道。说养生不是笑话,更和枸杞保温杯无关,阮籍叹嵇康“愁苦在一时,高行伤微身”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木秀风摧,慧极必伤,都非养生之道。

螃蟹大概就是一种很迟钝的生物。你摸一摸它的壳,也不知壳上可有神经,它是否能感觉到你的手。要是人心也像螃蟹一样构造就好了,像王敖的诗里面那样跟着螃蟹去航海爬山,我只选择看人生明亮丰盈的那些面。生活就是一种简单持久的体力劳动。

但是,体力劳动的人生,终究只是一个卢梭式的乌托邦主张。我想变成一只螃蟹,自己躲入自己的骨头,这和我想住在桃花源里云淡风轻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过去了的事,晒着太阳我也觉得是过去了,但心里的淤积并不曾真正清空抹尽。我知道世界不是王敖写的可以航海可以冒险可以和螃蟹相爱的那个乐园,那大概是属于男孩的很清澈明快的梦,而我知道的世界是“苦住”的所在,我也只是“随喜”着他人的动作,要我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我已经很麻木了,但偏偏不能始终保持麻木。

很晚了,写到最后许个愿吧。虽然当螃蟹在人并非天生,需要有意的修为,但我还是想要立个志向,当螃蟹。在往事面前放过自己,是为了善待来日的人和事。我要给自己足够的钙质,长出一层壳,你们高兴我也高兴,你们的大冒险我也跟随,珍惜眼前,如果触到伤疤也没关系,我当自己是有壳的,所以我不痛。

笼子寻找鸟——关于卡夫卡

我顾不上自己寝室狭窄、流动在即、时间紧迫,还是在这个傍晚去下单购买了一套《卡夫卡全集》,在这个阴沉沉的北京之秋,好像只有卡夫卡特别能击中我。当然他很早以前就一次次地击中我了,这并不稀奇。

“像一只笼子寻找鸟”,这是卡夫卡随笔里面说的,很符合我现在的感受。如果是鸟儿寻找一只笼子对其的捕获,那还只停留在一个自认为清白无染的自我所唱出的人间悲歌,看起来便是一副涉世未深的失足少年人气质,我现在已经翻过了这篇,因此只好说,我是个笼子,我在渴望着捕获我的鸟儿。

在张枣的《卡夫卡致菲利丝》里,笼子面向鸟儿敞开,那是写爱情的,我读了真的非常感动,觉得心有戚戚。笼子只是个笼子,不会自动成为光源,闪耀,分娩出意义和价值,所以它只能不无恶毒与真情地渴望一只鸟儿,仿佛借此把飞翔囚禁为自己的内核。我们世俗之人,向着上帝敞开而发现没有上帝,也只能向着鸟儿敞开去做诱捕者了,那个遭遇海难的人攀上船只的残骸而顽强呼救,那个在废墟中度过余生的人写下自己的见闻,真是一种当代浪漫,卡夫卡教我的浪漫。

所以突然十分羞愧,受到卡夫卡幽暗的抚慰多年,我為什么还没有他的一套全集。我去年买了部双语版《圣经》,很久了也没有读,可能不需要读,这套《卡夫卡全集》下单于博士论文期间,可能也只是一堆砖头,仅有劳以后的搬动而已,但是,这些都是让人看着其存在就心里踏实的书。

孤独者不可能有联盟,但孤独者可能会在卡夫卡的文字中相遇和辨认,绝望的人觉得没有什么比写作更好玩,更像一种救赎。但写作其实什么都不是,写作怎么可能是救赎呢?美好的字面,虚无的字面,在书写的囚笼里,卡夫卡什么都没有就凭空见证了一种本质的现代生活,但其实也不能说他什么也没有,他是罕见地在凭借自己的心性、体验、洞见力,在别人写人间喜剧充满烟火的丰富,而可能会有达到本质直观的时刻,卡夫卡直接写本质直观,他的比喻不是为了架桥,而是直接说出生存的内核。那些比喻可能比本体更接近真相,在人的心灵体验里。诗人是靠比喻谋生的人,所以我仰望卡夫卡,他的比喻怎么这么比真更真,又似乎这么毫不费力呢?

而且卡夫卡世界的光源也是很别致的,光不再与上帝和救赎挂钩,而是曝光之光、非判断脱价值之光,把一台行刑机器呈现得极富纹理,不是为了评价它,因为评价也是基于一种价值的希望,如果没有希望,就不需要再判断了。但是,行刑机器的真实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真实,显影幽暗本身就是人的呼救,绝望的呼救者把呼救的媒介——语言——变成了工艺活,并且从经营绝望的比喻中得到了某些快乐。

我很爱卡夫卡,如果谁面对文字的态度是彻底的和真情的,那他也算一个。

罗曼·罗兰教出的失败者

高中刚开始读点人文书那会儿,我重点读的一个就是罗曼·罗兰。记得语文教材里有《名人传》某一节摘选,当时语文老师很推崇这个人,我呢,心里也确实有点喜欢,后来在假期还买到《名人传》全本来读。小时读书的那种如获至宝的时刻,是很感动也很真情的。罗曼,罗兰这个人的文章写得很豪华激荡,我还有个小本子专门搞了摘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人也确实让我喜欢了一阵子,然后还会看看译者傅雷。

我其实没看过《约翰·克里斯多夫》,但是,出于好奇把结尾读了,什么圣者约翰·克里斯多夫渡河了之类,大概有个印象,后来看《傅雷家书》,傅雷太喜欢克里斯多夫了,要把儿子雕凿成小克里斯多夫,他的儿子是成器的,但后来我看访谈,傅聪对于父亲的教育也不是完全认同。我想了想,如果我是父母,我现在的态度是,我会把罗曼,罗兰藏起来,至少不会作为启蒙书。我不知道,如果不是罗兰启蒙,今天的我会不会少一些弯路和不快乐。

我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前段时间看到我导的一副书法。这副书法我只是外行地觉得字挺好看的,但是,那对仗的句子却留在我心里,是“常见千流归大海,难得高路入云端”,我觉得可以题赠罗曼,罗兰了,如果不惮于挑事的话。我现在早就对罗兰感受复杂,却觉得我导题的句子很通达,说道理更清楚。罗曼,罗兰的文学,养出的只有两种,圣者克里斯多夫或者失败者。我如果不信他笔下的贝多芬,我或许会信一些别的,更人间更可亲的东西。如果罗兰的那些圣徒才是成功,那么,地球上绝大多数活过的人都是卢瑟了。而且这种失败,是悬得太高确实达不到的失败,你被启蒙了,你又意识到这个世界不符合你的启蒙标准,你又不是鲁迅笔下那个铁屋中的呐喊者,毕竟你怎么好意思把平凡的生活称为没有高远理想的不觉悟呢?一连串的问题,我觉得都是罗曼·罗兰的在世错觉导致的。

顺着罗曼·罗兰,你自然去喜欢海子、波德莱尔、尼采这些人,都有些像圣徒,而你是一启蒙成千古恨,你再也不能认同大家都要遵守的很多东西了,这种人怎么可能快乐?我爱圣徒但我知道我不是,我现在不想走到白云里去,我只想在人间平安生活。

当然,后来了解一些掌故,我知道罗曼·罗兰其实也不见得就是圣徒,他有时候就是夸张修辞而已。这让我生气,比看到纯正的流氓干坏事还要气,一个人不停吹嘘自己也不是的东西,可能他自以为他是?真是混乱,但我觉得浮夸是不诚实的,没有分寸感是不诚实的。

但我还会真的较真生气,可能老实人+圣徒这种心智我还是无法完全跳出吧。我想,比如王小波那样的人,他也是圣徒,但是,他的智力让他远比我通透。王小波对罗兰啥感觉我不知道,但王小波从来不写高贵的受难的英雄,这其实更诚实吧。

哪里有悬在高空的走到天国去的路呢?还是老老实实过人间生活吧。我是物极必反而一直有些恨罗曼,罗兰的,但是,他是浮夸,想想世界上是真的曾经有也还会有理想主义者的,感受也就复杂和辩证一些了。

我祝福这些理想主义的失败者,然而我要走。

猜你喜欢
圣徒罗曼罗兰
微言大义
想象的空间与经验的几何
你到底错在哪儿
还有一只鸡
罗兰·希尔与邮票
许莹作品
不愿上天堂
大臀姑娘的兴衰
爱无声息
圣徒与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