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0-09-03 02:19楚文静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陕西省

摘           要:本文对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指出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应为政府、核心企业、相关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金融机构、产业园区、中介机构等多主体共同构成的协同创新平台,并提出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陕西省

基金项目:西安培华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编号:PHKT1905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始重视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在新时代下应对经济危机后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落后的状态,加快产业转型与省级,建立现代化产业机制而制定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方向和手段。从当代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看,“协同创新”是必然趋势,协同创新就是要整合要素协同发展。陕西需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与实施。

1.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占全省GDP比重稳步上升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连年稳步提升,由2013年的9.4%上升至2018年的最高值10.8%。陕西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陕西省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贡献明显。

1.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大幅增长

2018年末,陕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1442户(不含军工),比2014年末净增加551户;实现总产值4926.8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连创新高,2018年占比达到19.5%,比2014年增加7.2个百分点。

1.3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节能环保产业投资规模持续攀升。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七大产业中力度最大、增速最高,也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份额逐年提高。生物制药产业快速發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安、榆林两地。新材料产业资源优势突出,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七大产业之首。新能源汽车产业虽产业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

1.4关中、陕南、陕北竞相发展,各具特色

从区域看,关中是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2018年关中地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73.4%。陕南、陕北地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16.8%和9.8%。从产业布局上来看,陕南地区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力。陕北地区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最为突出。

2.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同质化发展,优势产业不突出

陕西省虽然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发展侧重点趋同。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强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机器人、无人机、卫星应用、分子医学、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但其中提到的移动通信、大数据、卫星应用、新能源汽车等其他省份的发展规划中也多次提到。

2.2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工业总产值来看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六个市区又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其中西安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过2400亿元,约占关中地区66.7%,占全省48.7%。截至2018年末,西安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数超500家,居全省首位;咸阳、宝鸡、渭南三市企业合计近400家。而陕南、陕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陕南、陕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6.8%、23.9%,远低于关中地区所占比例。

2.3关键核心技术缺乏

陕西省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缺乏关键技术,大部分关键技术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核心不健和设备主要还是靠进口,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陕西省虽拥有一大批优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产业园区等创新主体,但在构建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方面依然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发挥出强大资源整合能力,没有形成核心技术优势。

2.4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陕西省共有93所高校,数量全国排名第十三。其中本科学校55所,专科学校38所,本专科比例1.45[∶]1,高于全国大多数省市。此外陕西共有8所211高校及3所985高校,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位列第四。陕西还有众多的科研院所。但如何使其每年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就需要加强科研成果的市场分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切实提高战略性新型产业的科研水平。

2.5政府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及灵活性

政府既是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模式体系的构建者,又是陕西省创新模式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整体规划,需要政府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包括专项经费支持、促进企业研发与生产的利好政策、对重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等,但目前看来陕西省政策体制仍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2.6高精尖人才引进不足

陕西高层次人才依然相对较少。有数据表明2018年陕西省985高校本地就业人数仅占毕业生总数的35.2%,与其他省市相比排名靠后,这也说明陕西省除了做好“引人引智”,更要做好“用人留人”,需要在产业布局、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基础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为高精尖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体现“陕西”引力。

2.7独角兽企业较少,核心企业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近年来陕西省已有一批代表性企业,如中国西电、秦川机床、天和防务、宝钛股份、金钼股份、盘龙药业等登录主板市场,但相比而言“独角兽”企业依然偏少,行业领军企业实力仍需不断加强。另外,民营资本的投资信心仍需不断巩固,如何激发民间投资主体的创新活力依然值得我们不断思考。

2.8创新活动中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度不够

战略性新性产业创新活动中需要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合作起来,但是不少利益相关主体没有参与其中,尤其创新型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加强与金融结构的合作,能够获取充分足够的资金保证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金融机构对中小型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中介机构、产业园区和外资企业等的支持,他们在特定领域能够为创新提供资源,但是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没有有效地联合这些力量。

3.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实施路径

3.1聚力发展优势产业

陕西省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时要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及原有产业基础,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具有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的产业上。上海特斯拉工厂全面投产以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更大挑战,陕西省也需重新审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2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

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而关中地区又主要集中在西安市。今后需发挥各地区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局面。陕南依托秦巴山区天然地理优势及汉中原有产业基础,应不断发展壮大其生物制药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陕北依托其能源优势应继续大力发展其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各地区围绕自己的重点领域、龙头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做好文章,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以关中为中心,陕南、陕北为两翼的均衡发展态势。

3.3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不能单纯依靠国外引进,更需要创新型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打破技术壁垒。所以需要企业加强R&D 经费投入。除此之外,研发过程中政府性资金投入也很重要。在技术引领创新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重大研究项目可展开联合开发,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金融机构和风投等创新主体实力,推动创新的发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3.4提高科研成果產业转化率

2017年陕西省登记的科技成果实现经济效益1521.18亿元。其中,自我转化收入1399.32亿元,合作转化收入121.31亿元,技术转让与许可收入0.55亿元。2017年陕西省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大专院校完成的成果数达1444项,占登记成果总数的42.70%;企业完成的成果数达1307项,占38.65%。可见陕西省完成的科研成果中还是以大专院校及个人为主,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还是需要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有效融合,加强政企校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企业科技成果孵化器,以及通过设立专门性机构等方法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3.5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通过改革降低新兴产业准入门槛;推进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改革;改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税收减免、经费补贴以及出口退税等手段鼓励企业更多地投入到创新发展中;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比如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通过采购补贴的方式鼓励消费者使用新的创新产品,多元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管理体制,促使更多的科研项目能够实现产业化。除此之外政府还可通过积极承办或者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国际论坛或者产品展览会等手段为企业拓宽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6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不断优化人才政策。重视培养高端人才和创业人才,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增强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人才待遇,能够将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发挥人才智慧,促进陕西科技创新。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注重人才培训与开发,加强核心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和再学习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科技核心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善于筑巢引凤,要通过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将国内外优秀的人才进入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手段引进高技术人才,以推动创新发展。

3.7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多层次创新企业主体

一方面,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培育更多行业龙头企业,使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龙头企业还可借助科创板上市融资,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无论是负债还是经营成本均显著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企业盈利空间较小,生存压力大。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和税收上的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信息和营销网络等方面向中小企业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最终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3.8构建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构建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除了核心企业、相关行业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相互配合,也离不开金融机构、产业园区、其他中介机构的通力配合。金融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网络可以通过直接提供贷款、建立信托基金、辅助企业上市等方式,为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产业园区可以积极进行园区内外部技术交流活动等,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其他中介机构也可以在协同创新网络中不断传递产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市场发展动向等信息,促进协同创新网络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shaanxi.gov.cn/jbyw/ggjg/sswgg/zxgg/76414.htm,2016-11-02.

[2]王新新.“协同创新”的涵义、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7):142-144.

作者简介:

楚文静(1982.1-  ),女,汉族,陕西兴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