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校区滨水公共空间规划策略及建议
——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

2020-09-06 10:25杨雅雯
江西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园内滨水校区

杨雅雯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关键字:高校新校区;滨水空间;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推进,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达到了高潮,诸多校园的规划都是以水系和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串联作为规划结构中心。如今,这些校区已建设了近二十余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水体与公共空间逐渐割裂的现象。作为陆域与水域交界的滨水公共空间设计深度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逐渐变化的行为需求,与大学校园开放发展的宗旨出现了矛盾。因此,本文在深入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滨水公共空间提出改造策略及建议,重塑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

1 校园内滨水空间的分布格局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集美区,始建于2004年,2006年建成一期并投入使用。新校区选址北靠天马山,南邻杏林湾,上游水系流经校园,进入白鹭湖,通过城市管道进入杏林湾最后汇入大海。在规划初期就考虑到水系对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以连接校园两个大门的河流及两侧公共空间构成了校园的主要景观轴线,以南北向的溪流为次要景观轴线,并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水塘、湖泊,形成了多层次的水系格局(图1)[1],为滨水公共空间的塑造创造了条件。校园内绿化格局与水系相生相伴,在植物布置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是创造良好公共空间的重要前提。

滨水空间按照形态特点可以分为点状、带状和面状3类滨水空间[2]。其中点状滨水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侧宿舍区及公共服务区,带状滨水空间分布在主轴线的河流两侧,面状滨水空间集中分布在南侧白鹭湖边(图2)。滨水活动设施呈现出南多北少,教学及公共服务区较完善,北侧宿舍区少且未经过细化设计的特点。

图1 校园水系格局

图2 不同形态的滨水空间在校园内的分布

2 滨水区域与公共空间叠加模式

滨水区域与公共空间的叠加模式多种多样,根据校园内水体和公共区域在平面上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主要模式:并置型、嵌入型和穿越型;根据水体和公共区域在竖向空间上的关系又可分成相邻型和悬置型。

(1)并置型

并置型关系常出现在河流和湖泊的沿岸空间。河流的沿岸空间会产生很强的纵向延伸感,如果公共空间的横向距离较短,会给使用者带来一种引导性,使人不易驻足停留,在功能上经常被处理成为休闲步道;而湖泊的沿岸空间拥有比较开阔的水体,方向性和指引性较弱,带给人一种放松休闲的感觉,适合停留聚集。

(2)嵌入型

嵌入型关系是水体聚集在公共空间的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围合感,配合植物可以作为景观上的重要节点,提供休憩空间和学习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3)穿越型

当水体流经公共空间时会形成穿越型关系,水体将一块完整的公共空间分割为几块,相互临近的滨水空间可以形成对景,水体两侧的使用者可以发生互动行为。

(4)相邻型

在空间关系上二者常见相邻型关系,水体出于蓄水排洪和安全方面的考量,一般会和陆域存在一定的高差,导致使用者和水体的互动较弱。

(5)悬置型

表1 校园内滨水区域与公共空间的叠加模式种类

悬置型关系是指公共空间通过步道、亭子等景观设施架设在水面上,公共空间和水体产生了重叠区域,使用者可以走上水体区域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设置在水面上的亭子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塑造强烈的围合感。

3 使用现状及学生的行为分析

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观察的方法,获得了在校大学生对滨水公共空间的真实使用状况。目前校园内学生的使用方式主要为休憩读书,社团活动、日常交往、文体运动等。学生在滨水公共空间行为的随时间变化比较明显,在晨间有不少同学早起面向水域晨读背诵,此时的主要功能需求是读书学习;白天时段人流量随着上课时间波动,此时对滨水区域的使用需求以短暂的停留休憩为主;傍晚太阳落山后学生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滨水区域的使用强度明显增大,功能需求也转变为更加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文体运动等。

目前校园内的滨水公共空间的休憩设施较少,仅在白鹭湖边设有一些老化的石质桌椅,大部分区域没有经过细化设计,不能满足同学们多变的使用需求。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同学们对北侧生活区和中部河流区的滨水公共空间满意度较低,使用频率较低,对南侧白鹭湖滨水公共空间的满意度和使用频率较高。

4 滨水公共空间改造策略及建议

滨水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既要着重突出亲水性的空间特性,又要注意水系与陆域复杂多多样的结合形式,结合以上三方面对校园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提出校园内滨水公共空间的更新及改造策略。

首先,要适当调整不同模式的滨水公共空间在校园内的空间分布。虽然校园整体上存在许多滨水区域,但是大部分空间没有经过合理的空间塑造,缺乏停留驻足欣赏水景的空间。应当结合道路和岸线,每隔一定距离设计一个可供停留的休憩空间。在北侧增加点状滨水公共空间,以激活宿舍区的空间活力。南侧分布有大量连续的带状滨水区域,结合周围的道路交通,很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需要置入不同尺度的功能模块以打破这种乏味感。其次是对功能模块的细化,要考虑不同社交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如在户外桌椅的设置上要考虑二人、三人、五人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同时要考虑滨水步道的易达性,在远离休读空间的位置摆放健身器材。在竖向空间上增加滨水区和公共空间的叠合模式,设计可以穿越水系的步道,结合驳岸设计滨水平台,增加亲水性。最后还需要预留一部分生态景观区,以保护校园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结合水体塑造自然景观。

5 结语

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往往规模大、速度快,在校园内产生了许多空旷区域,原本应该是活力度较高的滨水公共空间被忽视,没有得到深化设计。华侨大学作为专门为方便华侨青年回国深造而设立的高等院校,拥有独具特色的侨校文化,这些侨胞大多来自雨水充沛的东南亚地区,使得他们对滨水区域有着一种特殊情怀。通过适当调整滨水公共空间的布局模式,增加多样化的滨水设施,可以塑造更加多元开放的校园服务空间,结合侨校优势,增强校园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校园内滨水校区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