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詈骂语探究

2020-09-06 13:58田原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表现形式

田原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线上调研的方法,对东北方言詈语语料进行考察,从表现形式分析、现阶段使用者的态度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几方面出发,对东北詈骂语进行了剖析。其中,表现形式分析从语法特点、语义深浅、语用特征三方面入手,总结前人观点,分析较为细致。同时,詈骂语也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现阶段使用者的态度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上结合了最新的线上调研数据,相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东北地区 汉语方言詈骂语 表现形式 现阶段态度 发展趋势预测

1.引言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到东北,想必很多人脑子里都会立刻浮现出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独特自然景观和它 “棒打孢子瓢舀鱼”的丰饶物产。我们认为,正是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才孕育了以豪爽热情,幽默风趣为主要性格特点的东北人。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才构成了开放包容的东北地域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反过来又会对语言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可以说,东北詈骂语和东北文化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本次,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面向东北人的调查问卷,希望可以透过东北文化,发现东北詈骂语更多的独特之处。

詈骂语在东北人日常生活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因其不雅性,研究成果寥寥,而且目前还没有人全面归纳现阶段使用者的态度并合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回顾前人的成果,谭宏姣、王海欧(2009)从结构形式,语体,语用三方面对东北詈骂语作了初步的剖析,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对有些用法的阐释与解读还不够合理。张蕾(2012)从东北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东北詈骂文化语言进行了溯源,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其产生的环境,故本文将不再赘述其论证的部分。王博(2012)同样立足东北文化,总结了其结构特点及分类,揭示了其地域文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房秀娟(2017)则基于人们文化观念的改变及认知心理的转变,探讨了现当代东北詈骂语詈骂值弱化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总体上,我们认为现有研究的内容还是比较充分完整的,但仍有继续讨论的必要。因此,本文将依托线上调研的成果,结合最新的语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研究。

2.东北詈骂语的表现形式分析

2.1东北詈骂语的特色语法形式

2.1.1受“外来语素”影响的结构形式

由于东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与包容性,东北地区一直是多民族的聚集地。在多民族生活中,久居东北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同胞许多方面都出现了相互影响的情况。所以,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语言自然是最先受到影响的要素。而东北詈骂语作为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更免不了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特征。

东北在清朝被称为龙兴之地,所以不难想见,满族的人口在东北一直都是占比不小的。而在满语中“勒勒”是“说”的意思,发展到后来一直到现在,这个用法在东北都可以用来表示“指责别人胡说”的意思。

在东北地区,还有很多朝鲜族人和汉族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詈骂语中也出现了一个专门称呼朝鲜族人的词——高丽棒子。众所周知,高丽可以作朝鲜半岛及其居民的代称。我们称朝鲜族人为高丽可以,但如果我们称他们为高丽棒子,他们多半是会生气的。这个称呼的来源追溯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人为了管理东北地区的中国人,从朝鲜半岛征调了很多朝鲜人。因为这些朝鲜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日朝同祖”的教育,所以他们来华后多会为虎作伥。但是,日本人对这些朝鲜人也并不信任,因此,他们基本没分到任何武器。无奈之下,这些二鬼子就用朝鲜妇女的洗衣棒做武器。而由于狗仗人势的他們气焰往往比有些日本人还高,所以老百姓骂他们“高丽棒子”。因此,作为詈骂语,这个称呼也就用到了现在。

2.1.2多后附加式合成词

东北话中的后附加式合成词之多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它们的特殊感情色彩,体现在詈语中,更是无法代替的。它们常出现在以巴、乎、子、儿等词缀结尾或在实词后加“了”,再加“吧唧”等虚语素的形式中。如,你瞅瞅那个人,虎了吧唧的。就是在用“虎了吧唧”一词骂这个人缺心眼。

2.1.3丰富的象声词

在东北地区的詈骂语中有不少象声词,这些词在表达语言的声音效果的同时,也增添了词语的语言表现力,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

比如,“叭叭”形容人说话的声音。在笔者二十多年的东北生活经历中,就经常能听到“大冷天你在这瞎叭叭啥”之类的话语。

2.1.4常用叠词

东北方言口语化的特征明显,体现在詈骂语上,就是追求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的叠词。如,ABB式,虎嘲嘲;AABB式,扣扣嗖嗖等。

2.1.5常含数词

数词在东北詈骂语中也被运用的很好。像“二流子”、“四六不懂”之类的词就能很好体现东北方言形象简洁的特点。

2.2东北詈骂语按语义深浅分类

经过我们的整理,我们将东北詈骂语分成了语义较浅,侮辱性弱和语义较深,侮辱性强两类。举个例子,“整不死你”这种用法,不熟悉东北詈骂语侮辱程度高低的人可能以为它的语义很强。但是实际上,这种用法在一般情况下,多只用于吓唬对方或打趣对方,很少用于真正的威胁,语义并不强。我们认为,真正表较强侮辱义的用法是我们在下面列的三个类别。

2.2.1用“动物语素”致詈

由于东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东北人喜欢用具体的形象进行描述的语言特点,我们发现,东北人的用词总是离不开与山林虎豹相关的“动物语素”。东北人经常用虎、熊、兔等动物来致詈。如:虎犊子,熊包软蛋等。

至于用这种语素构成詈骂语的原因,我们认为,将人称作非人的动物,自然是一种表贬义的用法。此外,这种思想还可以追溯至古代崇尚封建伦理道德的时期。在当时,不按规范行事的人就可以被称为禽兽。而通常人们会把深恶痛绝的事或物当作骂名,这就足可见骂人猪狗、畜牲,从那时便已有了标准。

总之,这些詈骂语将人称为非人之物,用词粗俗,侮辱程度较高,在心理上很难让人接受。如,王八犊子。

2.2.2侮辱女性或对方长辈的詈骂语

在东北传统詈骂语产生的年代,男女平等的观念根本没有现在的普及程度,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普及。因此,“你妈”,“他妈的”这种侮辱女性的用法很是常见。另外,除了侮辱对方女性亲属的詈骂语,侮辱对方父亲、叔伯、祖辈的用法语义也很强,这和其他北方方言詈骂语有很多的共同点,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2.2.3有关性行为或生殖器的詈骂语

最后一种和性行为或生殖器相关的詈骂语,由于其用词的粗俗性,其侮辱性也极强。如,“哨子”或“巴子”,都可指女性生殖器,侮辱程度高;所以在东北,想骂对方傻的时候,就可以用“你真是个哨子”这样的句子来回击。再比如,“肏”在北方方言中几乎是通用的詈骂词,表男子的性交动作;因此,在东北,带这个字眼的詈骂语也是一种常见的下流话。

2.3东北詈骂语独特的语用特征

东北詈骂语具有特殊的形象、生动的修辞色彩。故而,在语用方面,其特点可以归结为整体性、比喻性、会意性、直接性四点。

2.3.1整体性

我们发现,东北方言中的詈骂语所表达的含义往往不能从表面来判断,而是要理解其在比喻、引申、借代等修辞手法下传达的真正含义。比如:杂种,破鞋,王八犊子等词语,对很多非北方方言区的人来说,就很容易望文生义。

2.3.2比喻性

比喻具有一种模糊性。因其体现在情与景关系等方面上的不确定性,才给人们留下了如此多的想象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我们认为,正是因为东北人乐天幽默的性格特点,才使他们在有些表示调侃、嘲讽等程度较轻的场合中选择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来致詈。比如,“横踢马槽”一语,本来就是字面义,但由于传统的东北人以农业为主,而马是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后来才逐渐演变为指人蛮不讲理,寻衅滋事。

2.3.3会意性

与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表义整体性不同,东北詈骂语中词义的会意性指的是在人的联想下,单纯的几个语素意义的相加对意义的影响,强调部分的作用。

比如,“兔崽子”一例就是这个特点很好的表现。它是辱骂人的一般性用语,既可以指没礼貌让人讨厌的熊孩子,又可以指自私自利或态度傲慢的人。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因为兔子极易繁殖,所以下的崽并不稀罕,才引申出的卑贱之义。与“破鞋”一词的意义很难从字面上看出的特点进行比较,“兔崽子”一词的真实含义则很容易被看出,就是会意性的表现。

2.3.4直接性

詈骂语可以分为直接式和含蓄式两种。前者指直接用语言中的骂人话来骂人。后者则需要结合语境推导才能把握住它的会话含义,如,用谐音代替的形式。由于东北人豪爽直接的普遍性格特点,在需要用到詈骂语的场合中,他们常不经太多思考就脱口而出,所以含蓄式较少出现在东北人的语言中。

3.现阶段东北人对詈骂语的态度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1概述

本次线上调研一共采集了51个样本。为了避免误差,所调查的对象都是笔者在家乡或者老乡群内的同学朋友。男女比例为0.7:1。其中,20岁以下的对象有13人,20到30岁的有22人,30到50岁的有13人,50岁以上的有3人。

3.2現阶段东北人对詈骂语的态度

3.2.1由实验者性别引发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合了线上调研的方式,对51名东北人展开了詈骂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其中,女性成为了我们本次的主要调查对象。

在58.82%的被调研的对象是女性的情况下,对于女性应不应该说脏话的问题,被调查的超半数东北人认为女生更应该注意不说脏话。而另一半参与调研的人则认为女生也可以说脏话,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因此,根据这项数据,我们得出结论,东北地区对于女性说脏话的容忍度并不高,社会对女性的印象还停留在应该文明守礼,不说这些“污言秽语”上。毕竟,这是对女性的很常见的一种刻板印象,所以在东北得到这样的调研结果也并不稀奇。周荣先生就曾指出:“这种性别差异也体现在对使用者的评价上。”男性使用就是血气方刚,女性使用则是没修养的泼妇。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觉得还可以认为东北女性的语言表达的自我约束力较强,文明程度在整体上可能会略高于东北男性。

3.2.2由实验者年龄引发的差异

本次调研的主体为30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调查中,15.69%的实验者表示自己经常说脏话,52.94%的人偶尔会说脏话,31.37%的人基本不说脏话。再将这一数据和被试的年龄进行关联,我们发现,20岁以下以少年人为主的群体和50岁以上以老年人为主的群体,多表示自己不说脏话。说脏话的主要群体多是处于20到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而经我们思考,处于少年阶段的人不说脏话是缺少接触的环境,而迈入老年阶段的人,则是因为他们性格则已完全成熟,深谙人情世故。所以这两个群体的使用频率较低。

当然,调查中也有少年和老年人表示自己经常说脏话的数据,这可能与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职业身份等因素有关。但本次受问卷篇幅限制,有些内容没有涉及,对这些现象在此处也就先放下不表了。

3.3东北詈骂语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至于东北人描述的理想语言环境,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64.71%的实验者希望在自己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大家都能说文明用语;只有不到四成的人表示无所谓,这是个人的自由。

另外,总结前人的看法,结合我们的调查,我们认为,现在的东北詈骂语确实出现了詈骂值不断弱化的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在未来还将会继续发展。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一是东北人男女平等的认知心理愈发强烈。之前说过的如“你妈”这样的侮辱女性的詈骂语,现在就常被替换成“尼玛”这样的形式。虽然这样的形式仍然有詈骂意味,但在心理上显然更容易被人接受。二是东北人文化程度不断提升,致詈时往往会避免粗俗的用法,选择更高雅、更易接受的形式。三是有的用法在使用中增添了可爱、幽默的意味,詈骂程度不断弱化。如,东北的“十大神兽”,近些年就常以可爱的图片与表情包的形式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语言特色也逐渐向调侃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从表现形式,现阶段使用者的态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三方面对东北詈骂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苏珊·朗格曾说:“方言的运用表现出与诗中所写、所想息息相关的思维方式。”相信经过此次的研究,掌握研究的结果也会给我们未来的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我们也深知此次调研中存在的不足。比如,由于借助的调查工具的特点,调研对象的年龄多在30岁以下,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够全面;女性占比和男性占比的比例相比相差较大等等。但未来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们一定会继续完善这项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2.张蕾.浅论东北詈骂语的存在和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102-103,2012.

3.谭宏姣,王海欧.东北方言詈语特征浅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7(3):61-64,2009.

4.房秀娟.现当代东北詈骂语詈骂值弱化现象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4),2017.

5.王博.东北詈语初探[J].青海民族大学,2012.

6.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表现形式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寒露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4月份东北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同比大幅提高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