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传统村落的景观格局探析

2020-09-06 14:04朱佳丽
大众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仁济街巷村落

朱佳丽

自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开始,浙江省已有635个传统村落,其中楠溪江传统村落群更是被冠以“中国唯一景观古村落群”的称号,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存在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是研究传统村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苍坡村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于2013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是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村落之一。

楠溪江位于温州市北部,由北向南注入瓯江,流入东海。该流域整体地形呈袋状,东西北三面环山,下游南端入瓯江处开有一口。北面山脉可以挡住冬季的寒风,而夏季的海风则可以沿河谷北上带来雨水,驱赶炎热。形成优越且封闭地理环境条件。

苍坡村位于楠溪江中部,背靠笔架山,东对楠溪江,东面和南面是平展的水田,西面和北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村庄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该村族人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而成。整个村庄按照阴阳五行,以“文房四宝”作为布局,突出了“耕读”元素。

传统村落景观格局

楠溪江传统村落的景观空间,是其区别于其他地方村落的特色空间。古代的建设者通过景观格局的构建,使村落既与楠溪江优美的自然山水相协调,又丰富了传统村落的活动空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风水理论、公共园林、规划思想。

风水理论

风水就是强调地理环境和人相互影响的关系。乡民在规划村落时往往采用风水之说配合环境,予以美好的寓意,藉此满足生产、居住与心理的需要。

苍坡村在布局上就是按照风水上的“阴阳五行”进行分析规划。苍坡村西面有一座笔架山,三个尖尖的山峰并肩而立,形同火焰,而村北又缺少大江深潭。因此,以五行思想中“水克火”为理念,在东南面开掘双池蓄水,构设“墨池水映笔架山”的格局以及村周四方以八卦定位台门和水井等附属设施。

同时结合村后笔架山,建长306m、宽2m的直街称“笔街”;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长4.5m、厚0.5m、宽0.3m、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而村庄展开的3000亩平地以为纸,形成“笔墨纸砚”的规划布局,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

整体规划思想

楠溪江村落群大多有着严谨整体的规划,对于村落的规划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苍坡村有着较为系统完善的街巷、水系。

街巷空间 根据作用和规模,可以将苍坡村的街巷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主街——笔街,其型制较其他街巷宽且长,铺装也比较正式,作为村落的主干道路系统,具有较强的交通性和仪式性,村落的东西轴线,贯穿整个村落,串联起各个重要的节点空间;第二级为次街,用于联系各大建筑组团,次街往往垂直于主街,尺度较小、分布较广。第三级是巷弄,是建筑单体之间形成的十分狭窄街巷,通常垂直于次街,只具备单人通行的功能。三级街巷互相连接,形成了村落的街巷网络结构。

水系梳理 理水是楠溪江传统村落规划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仅要考虑日常饮用、生活洗涤、农田灌溉等的水源供给,还要处理污水、雨水、山洪的导流排放,消防防旱用水的蓄留等。苍坡村的理水內容主要包括了水井、沟渠和池塘。

村落园林

以园林的分类来说,通常有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这些园林大多位于城市或城市边缘,然而楠溪江则在农业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环境优美的村落园林。相比之下具有以下特点:

实用性 村落园林的创建首先是基于功利考虑的,而非纯审美的。比如水在其他园林中主要起到欣赏和娱乐的作用,而在苍坡村,水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火防旱,同时再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公共性 其他园林大都属于私人性质,不对外开放,但在村落园林则具有公共性质,且和村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它处于村落寨墙的范围之内,成为村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性不同 其他园林中节点空间主要围绕居住、读书和赏景展开,亭台楼阁的设置主要为满足私家的需要。苍坡村的节点空间是在宗法制度和耕读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公共性,建筑景观的规模和样式也因此有了许多不同的功能,包括礼制、教育文化、休闲、悠游、观景、聚会、洗涤中心等多种功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将山水情怀实现于村落景观建设,是融人工美与自然美于一体的范例。比如以礼制功能为主的李氏宗祠、用于休息和欣赏风景的仁济庙外廊。

苍坡村村落园林的主要节点空间有车门(寨门)、李氏宗祠、仁济庙、望兄亭等。它们均具有实用性和公共性,同时兼具多种功能。

第一,车门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是苍坡古村主要入口,最迟建于明代,保存完好。建筑结构形制古朴独特,其梁架采用真昂构件形式,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民间建筑中所罕见。

第二,李氏宗祠是苍坡村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位于东池,始建于公元1055年(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后于明代重建。李厅的规模较大,旧桌椅在大厅里展出。据说,每年庆祝端午节的时候,苍坡村和方巷村在南北走廊都相互走动串亲,就是保证家族秩序和保证兄弟村的友谊。

第三,仁济庙位于苍坡村的东池、西池之间,按照“前朝后市”的构思设计,由十世祖李伯钧于宁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后毁坏,明代重修。仁济庙四合院式,门屋与正殿均为五开间,前后三进院落,供奉“平水圣王”。三面临水,前院的院子也是一个水上庭院,设有室外水廊以供游客和苍坡村民坐憩观赏田园景色。庙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树,至今已800多年。

第四,望兄亭建于南宋时期,重修于清代,位于苍坡村南寨墙内。它在村子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对面,听说在公元1128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李秋山迁到方巷村,其弟盼望能与兄长相聚,因此修建。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成为村民茶余饭后闲逛的最佳取处。

第五,水月殿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于清朝重修。是李霞溪为了纪念战死沙场的弟弟李锦溪而修建的。这是东砚池中的院落建筑。建于望亭山的对面,而且保存完好。四面被水环绕但不漏水,简单而优雅。

楠溪江流域的大部分村落都像苍坡村有系统的规划,在具体规划和建设中非常注重生活环境的品质,力求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等各种需要在其中都得到满足,因而村寨显得亲切近人,充满生活气息。

如何面对商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给农业景观带来的变化,迎接挑战,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编辑/侯帮虎)

猜你喜欢
仁济街巷村落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油画《村落》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引发海啸(下)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
仁济医院成为首家北美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