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染科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中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07 10:40李春静彭艺芬任雅坤王齐刘雪珍李莉毛婷孙璐露
海南医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自测程度护士

李春静,彭艺芬,任雅坤,王齐,刘雪珍,李莉,毛婷,孙璐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为“新冠肺炎”,是一种可人传人的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化,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具有一定死亡率[1-2]。该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困难,肺炎影像学特征明显,发病早期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本院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由于负压病房数量不能满足日益新增患者的需求,医院逐步将外科病区改为收治COVID-19患者。参与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均没有传染科护士的临床经验,需要每天与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及取鼻咽试子采样操作,护理人员担心自己被感染,出现心情紧张、身体疲劳,导致因体力消耗大而出现护理工作开展困难的情况。护士承受的压力与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息息相关[4]。管理人员有必要评估护士的身心健康,并对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给予有效的应对管理,以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5]。本文通过分析非传染科护士在COVID-19患者护理中的焦虑抑郁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护士焦虑抑郁状况提供相关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病区58名非传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士均对462例COVID-19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中男性3名,年龄20~35岁;女性55名,年龄20~25岁。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自愿加入疫情抗战一线获得护士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②经过本院院感培训的护理人员;③完成本院夜班准入的护理人员;④单职工护理人员。本研究已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批(审批号:2020-022)。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组建问卷星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两名护理人员构成,均为护师以上职称,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心理护理经验,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对研究对象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职责分工。培训内容为本次研究的计划、方案、实施、操作及注意事项。收集内容为非传染科护士护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期间的护理人员第1周和第4周的心理变化。

1.2.2 干预措施 在调查非传染科护士护理COVID-19患者的心理状况前,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五版)》;执行和落实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含危重症)护理规范》;培训和考核《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流程》。在对研究对象第1周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后,强化和落实医院感染培训和考核,执行专柜、专锁、定点、定数量管理防护物资以确保防护物资充足;实施易敷康液体敷料及医用水胶体敷料预防N95口罩面部皮肤损伤;实施阿瑞娜泳镜防雾剂涂抹防护目镜解决起雾问题;注射胸腺肽提高护理人员免疫力以预防院内感染;分享疫情感人事迹,宣传正能量;梳理工作流程,科学弹性排班;开展心理咨询驿站等。

1.2.3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人员护理COVID-19患者第1周和第4周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运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护理人员护理COVID-19患者第1周和第4周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6]。SAS包含20个条目,将20个条目设计成问卷星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的形式,每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0~4分),没有或偶尔1分,有时2分,经常3分,总是如此4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标准总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的结构和计分方法同SAS。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3分。标准总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观察指标 (1)对比非传染科护士在护理COVID-19患者第1周和第4周的焦虑抑郁状况,以观察管理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2)分析影响护士SAS、SDS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文化程度、职称、工龄、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对目前工作量和时长的感受及自测被感染风险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1周和第4周护士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比较 护士护理COVID-19患者第4周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第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第1周和第4周护士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比较(分,±s,n=58)

表1 第1周和第4周护士焦虑抑郁测评结果比较(分,±s,n=58)

第1周第4周t值P值20.04±2.51 16.04±3.51 12.326<0.05 19.06±2.38 13.06±3.38 12.581<0.05

2.2 影响护士SAS和SDS评分的因素 不同生育情况、文化程度、工龄、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对目前工作量和时长的感受及自测被感染风险的护士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护士SAS和SDS评分的因素(分,±s,n=58)

表2 影响护士SAS和SDS评分的因素(分,±s,n=58)

因素婚姻状况t/F值0.524 P值0.637 t/F值0.736 P值0.393生育情况12.119<0.05 10.926<0.05文化程度9.326<0.05 9.451<0.05职称0.545 0.526 0.424 0.679工龄(年)3.842 0.027 4.036<0.05 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分类已婚未婚已生育未生育初中以下高中及以上大专及以上初级中级高级5以下5~10 10以上较好一般较差9.775<0.05 9.524<0.05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是否13.054<0.05 11.521<0.05对目前工作量和时长的感受9.743<0.05 10.114<0.05自测被感染风险(分)可以接受精疲力竭超过承受极限<30 30~49 50~69 70~100 SAS 53.17±6.07 53.89±6.13 55.75±5.76 42.07±5.41 54.39±6.18 49.50±6.57 43.54±6.33 53.17±6.07 52.89±6.13 52.89±6.13 46.62±5.53 43.80±6.02 42.17±6.07 37.61±5.79 44.32±6.20 52.20±6.18 36.75±6.34 52.44±5.35 40.78±5.47 50.47±6.05 53.05±6.34 41.22±6.82 48.19±6.44 51.10±5.72 56.34±5.51 7.624<0.05 SDS 56.17±6.07 56.89±6.13 57.75±5.76 47.07±5.41 58.39±6.18 52.50±6.57 47.54±6.33 55.17±6.07 55.89±6.13 57.89±6.13 49.62±5.53 47.80±6.02 46.17±6.07 42.61±5.79 47.32±6.20 55.20±6.18 41.75±6.34 55.44±5.35 41.78±5.47 53.47±6.05 57.05±6.34 42.34±5.51 50.43±5.26 54.12±5.33 59.15±6.34 7.318<0.05

3 讨论

护士是抗击COVID-19的主力,他们远离家庭奋斗在第一线,繁重的工作强度、压抑紧张的工作环境以及对COVID-19感染的恐惧,都对护士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估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保护其身心健康,同时对全面控制COVID-19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非传染科护士护理COVID-19患者第4周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第1周,说明随着护士护理COVID-19患者时间延长,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对疾病及疾病护理的认知不断增强。同时,通过给予同质化管理干预,护士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改善,包括组织护士学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执行和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含危重症)护理规范》,制定《新冠状病毒标本采集流程》。强化及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统一培训和严格考核穿脱防护服。多部门规范侵入性标本采集管理规范,由三甲办主导同质化医嘱管理,护理部制定统一采集规范,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如护士进行鼻试纸采样时,确保患者戴好口罩,露出鼻腔,避免患者因咳嗽产生飞沫传染护士[7-10]。

本研究显示,生育情况、文化程度、工龄、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对目前工作量和时长的感受及自测被感染风险是影响护士SAS、SDS评分的相关因素(P<0.05)。其原因为已生育的护士往返于医院和家庭之间,担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受到自己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文化程度较高、工龄较长和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护士,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有足够的经验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突发状况,有效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护士对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越熟练,对COVID-19及其护理方式的认知越清晰,从而护理患者的过程越得心应手,心理素质越强。当目前工作量和时长超出护士承受极限、护士自测被感染风险较高时,会对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因此,医院应通过统一布局隔离病房,加强防护用品管理,满足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解决防护用品使用中的困难,关心关爱护士。提高护士免疫力,预防院内感染,如药剂科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注射胸腺肽等,为临床医护人员提高抵抗力保驾护航[11]。分享疫情感人事迹,创办优质护理活动,宣传科收集并互联网传播正能量,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度,鼓舞其士气[12]。梳理工作流程,科学弹性排班,全院护士实行4 h轮班制,护理操作集中处理,确保每位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调动护士积极性[13]。创办心理咨询驿站,为护士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因疫情产生的应激性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建立其对生活及职业的信心等[14-15]。

综上所述,随着护士护理时间的推移及管理措施的干预,护士的焦虑、抑郁水平有所改善,可为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不同时间节点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不同生育情况、文化程度、工龄、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曾经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对目前工作量和时长的感受及自测被感染风险等是影响护士焦虑抑郁状况的因素,应提早采取相应措施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但COVID-19传染性强,干预措施都是临床经验,没有过往经验可以借鉴,后续研究联合多机构增加样本量,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支持。

猜你喜欢
自测程度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知识点自测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