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模式及技术要点

2020-09-08 05:11江苏省东海县包庄镇37号养殖中心222344李东
新农村(浙江) 2020年9期
关键词:垫料菌种猪群

江苏省东海县包庄镇37号养殖中心(222344)李东

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主要采用秸秆、稻壳等垫料和益生菌发酵形成软床,供猪群自由活动,使猪粪等排泄物被有益微生物快速降解,消除恶臭,抑制虫卵、病菌,最终成为有机肥,用于果树、农作物基肥,达到循环利用,获得养猪和造肥双重效益。

采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猪舍不再需要人工清扫冲洗,是一项低成本、零排放的环保养猪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1.推广条件

(1)猪舍建设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的地方,避免地下水和室外雨水浸湿垫料。猪栏内养猪床面按1∶2设置硬床和软床,硬床为水泥板,软床由稻壳、食用菌渣、秸秆草捆等组成,床体厚度60厘米。软床制作时表层20厘米应添加发酵菌剂,当料层升温达35℃以上即可进猪饲养。

(2)疫病防控采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疫病防控重点是免疫预防和菌床自净屏蔽,不采用药物保健和化学消毒,一旦发生烈性疫病则将软床添加菌剂高温发酵后再使用。为防止病菌积累,菌床每年更换1次,每次可饲养育肥猪3批。

(3)垫料维护发酵床生态养猪在养猪同时要维护垫料中发酵菌活性,始终保持垫料适宜水分和粪便承载量,防止形成粉尘化和泥样死床,需要一定技能培训,并配备旋翻机械等设施。

(4)高床饲养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如今在育肥猪生产应用中已较普遍,但在哺乳猪、保育猪生产中因采用高床饲养,设施投资较大,一般猪场应量力而行。

2.技术要点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关键是菌床维护管理,保持料层温度在40℃~50℃,垫料含水量在30%~60%;垫料表层无明显粪尿堆积、松软不起尘、略显潮湿不板结;空气中无氨臭等气味;舍内无蝇蛆滋生,屋顶和墙体无水滴凝结。

(1)菌床翻松根据粪尿堆积、湿度、板结等情况及时进行机械翻松,使发酵床能源源不断发酵分解猪群粪污等排泄物,避免发酵床的局部负荷变大而出现“水泡床”现象。

(2)通风管理发酵床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通风环境,应经常为猪舍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以保持猪舍空气清新。

(3)垫料与菌种增补发酵床运行一段时间后垫料会不断消耗,当菌床垫料层下降至20厘米时要及时补充垫料。当料层温度低于35℃,根据发酵床运行状况,应适当增补菌种。

(4)猪群出栏后垫料处理

猪群每批次转栏或出栏后,进猪前垫料应深翻1次,补充1层薄锯末和补洒适量菌种。如前批猪发生疫病,应对垫料表面进行喷雾消毒处理,并将垫料堆垛加菌进行高温发酵处理。

(5)坏床修复一旦发现局部有坏床现象,应根据不同程度,相应采用就地翻倒,将下层翻上,上层翻下;将过湿垫料选在干燥处分散摊开,另取新鲜干燥垫料增补。

(6)发酵床更新垫料养猪使用1年后,发酵能力会明显下降甚至丧失。当垫料变黑碳化时,应彻底清床作肥料利用,然后重新换料更新菌床。

(7)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应注意观察猪群采食、精神、粪便等状况,同时检查发酵床垫料的湿度、粪便分解能力、氨味等,记录发酵床对猪群生产性能改善方面等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垫料菌种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