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与不同性别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2020-09-08 07:46蔡若琳赵其炯叶晓东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内皮尿酸

蔡若琳 赵其炯 叶晓东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危害严重。据相关分析发现,男性冠心病患者与女性冠心病患者其危险因素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引发冠心病的因素如高血压、吸烟史等,而部分患者病发原因同其他因素相关[1]。其中,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与冠心病患病密切联系。本文以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126 例冠心病患者为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 指标的临床意义,内容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 年1月-2019 年12 月,抽选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26 例作为观察组研究目标,包括男62 例,女60 例,年龄43-89 岁,平均年龄(63.6±1.7)岁,根据NYHA(心脏病协会)对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示,36 例患者心功能等级为I 级,35 例患者心功能等级为II级,38 例患者心功能等级为III 级,17 例患者心功能等级为IV 级。抽选同期我院收治非冠心病患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目标,包括男50 例,女50例,年龄40-90 岁,平均年龄(63.7±1.6)岁。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2]:(1)观察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符合相关诊断要求;(2)全体患者年龄范围在40-90 岁之间;(3)所有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要求为:(1)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排除不配合研究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整理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素、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通过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氧化酶法检测患者尿素,通过免疫比浊法[3]检测患者胱抑素C。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素、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差异,另外分析性别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整理研究结果后通过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通过%表示,经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通过()表示,经t值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2.2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2.3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见表3。

表3 危险因素回归性分析

2.4 危险因素具体分析见表4。

表4 危险因素具体分析

3 讨 论

我国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这与国内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等均有着密切的关联。根据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影响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且是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了硬化斑块[4]。目前医学界认为女性的冠心病发病率要低于男性冠心病,且发病年龄多集中在中年或老年,但各项研究中针对女性冠心病的研究略显不足,大多数均为男女病历共同研究,这也就使得针对女性冠心病接受治疗后详细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等未做到更深入的了解。

除血脂代谢障碍、年龄、血压过高等因素外,吸烟也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史则为男性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但这一因素属于临床可控因素[5]。目前我国人口吸烟率已经超过了欧美等国,而根据大数据统计显示,具有吸烟史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以上。这是由于吸烟时吸入体内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被肺部粘膜所吸收,进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内,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内皮局部损伤会直接引发血管舒张度下降,血脂代谢异常、血栓、炎性病变等几率随之升高[6]。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酸过高成为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还有研究表明,高尿酸水平异常也会诱发冠心病患者发病,并且尿酸水平与患者冠心病发病的概率成正比。尿酸结晶可能沉着于血管壁,从而损伤内皮功能,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尿酸水平异常会使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使内皮素增高,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在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影响。当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时,其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目前存在的同型半胱氨酸引起血管损伤的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酰化和内质网应激。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会使血管平滑肌的细胞增生,从而提高局部血压,并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内皮功能损伤等,另外还会激活血小板活性,使其在受损内皮部位高度聚集。当血小板发生异常凝聚后就会导致局部血压升高,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概率大幅度提升。

胱抑素C 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分蛋白质,研究表明,胱抑素C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生理发展有关,并且与冠心病的预后密切相关[7]。血清胱抑素C 能够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且此类功能均与炎性病变有着直接关系,当血清胱抑素C 水平上升时,就会使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进而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之血清胱抑素C 还可在内皮损伤的细胞中过度表达,使得炎性病变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血管内皮受损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该处内皮损伤程度继续增加后,就会导致硬化斑块脱落,造成冠脉支血管阻塞,使冠心病症状加重[8]。

总之,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 均为冠心病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尿酸则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则是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特别注意。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内皮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尿酸并非越低越好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