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0-09-08 07:00张亚楠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树种树木园林

张亚楠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绿地环境的要求,在原有美化的基础上,更加希望园林绿地中的树木能够改善和保护环境[1]。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园林建设中,无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名贵树种的应用都应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推崇生态设计理念的今天,园林植物在园林建设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沧州师范学院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学生可雇佣性,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对 《园林树木学》 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 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树木学》 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详细介绍了树木的形态、观赏价值以及树种的选择配植等内容。 《园林树木学》 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毕业后从事园林树木种植、施工以及园林设计等工作能力的高低。当前,如何结合人才需求实际,更好的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园林专业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

美国部分高校也开设了 《园林树木学》 及相关课程,他们的教学理念是“以学为主,实践优先”,同时利用“互联网+”构建数字化课程辅助教学平台,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4]。我国高校 《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满堂灌、实践课少、教学手段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我们要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高校 《园林树木学》 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园林专业人才[5, 6]。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 《园林树木学》 课程教学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横向挖掘,并且培养的重点没有落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上[2]。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传授模式”向学生“学习模式”转变,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知识,了解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并且基本掌握独立进行城市树种的选择、规划、配植等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绿化事业做出贡献。

2.2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注意和本专业其它相关学科是否存在知识的交叉,避免重复,增加树木图片和教学短片;其次,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搭配;再次,课堂中增加讨论,在讲到具体树种时,可以采集一些枝条、花或果实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讨论。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园林树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植物的相关图片,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园林树木的花、叶、果、枝等各个时期的特征;依托实习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实习基地有校园、名人植物园、沧州市内的各大公园绿地等,让学生分别对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回忆学习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4 课程考核形式要多样化。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心理,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将实验报告、树木现场识别等成绩计入总成绩,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时对园林树木的观察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职业技能。

3 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园林树木学以及对树木的识别有了较高的兴趣,对校园及周边公园树木的识别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的出勤率达到99%,学习态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以前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能自主搜集树木的图片及相关知识,并整合成PPT 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与此同时,学生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建议不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各科的树木,可以细分成小专题进行讲述,比如行道树专题、园林中绿篱植物的配植、春花树种专题等。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 《园林树木学》 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树种树木园林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木之最
清代园林初探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