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公学研究(1927-1940)

2020-09-08 00:56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学租界古籍

李 程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天津公学是著名实业家庄乐峰于1927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学校坐落于天津市英租界内,专为英租界华人纳税人设立。天津公学于1934年改名为耀华学校(为避免名称混乱,以下皆称天津公学,不再做专门区分),校箴为“勤朴忠诚”。学校各项设施先进,教学质量高,学生数量增长很快。天津公学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天津公学的教育理念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之处。目前学界尚无专门论述天津公学的学术文章,笔者拟以《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的天津公学历年报告为核心史料,辅以民国时期报刊资料,尝试对天津公学进行研究。由于1941年底日本占领英租界,天津公学被日本占领军控制,因此本文研究的年限上自1927年,下到1940年。

一、天津公学的发展历程

1.天津公学学生人数变化

天津公学主要是为英租界华人纳税人子弟设立,根据英租界教育保管团契约规定:“凡天津英租界中国选举人之子弟按照委员会规定学业程度试验及格者,得入该公学肄业。”①《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2页。学校创立时,仅有46名学生,5名教职员工。到1940年时,已经有2 327名学生,教职员工一百余人,发展势头良好。天津公学学生数量的增加,固然受中日战争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依靠学校优良的环境、先进的设施与较高的教学质量。表1是天津公学历年学生人数表。

表1 天津公学历年学生人数

由表1可见,天津公学的学生人数从1927年到1936年稳步增长,而1937年则出现跳跃式增长,从1 115人增加到2 343人,翻了一倍多。这主要是因为中日战争的爆发,很多租界外的学校因受战火波及,被迫停课,很多学生涌入租界。待到局势稳定,租界外的学校复课后,很多学生仍不愿离去,他们“均以本校设备完全,环境优良,教授热心不欲转学,肫肯继续肄业”。①《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7页。

2.“耀部”与“华部”之分

“耀部”与“华部”之分是天津公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入天津,大批天津居民涌入外国租界,英租界居民激增。很多失学的学生也进入英租界。天津公学为接纳失学学生,在9月初筹备组织特别班,简称特班,“10日之内,延聘教师、甄别学生、布置设备,煞费经营”。②《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7页。特班于9月20日正式开学。特班授课时间自下午3时30分至6时50分,并于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上午照常上课,“教职员有自上午7时半到校,而下午7时始行出校者,如此辛勤,亦聊尽区区服务社会救济失学青年之微忱而已”。③《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7页。学校总共设置了24个特班,共收学生1 007人。为了增强师资力量,又聘请了教职员56人。特班学费比正班降低,财务独立,仅靠学费维持。特班的设立使得天津公学学生数量增加到2 343人,其中正班学生1 336人,特班学生1 007人,天津公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38年9月,天津公学正班改名为耀部,特班改名为华部。华部学生年终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选入耀部。④《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7页。到1939年耀华两部的名义取消,财政预算也合并。

二、天津公学的设施与经费

1.基础设施

天津公学的基础设施完善,1931年10月建成第二校舍,第二校舍内部有“讲堂13间,教员室2间,厕所2间,衣帽室2间,男校役室、女校役室各1间”⑤《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03页。,学校所有小学初级各班于寒假期间即1932年2月迁入新校舍。1932年,第二新校舍内部各讲堂都装备了玻璃黑板“其美观适用无与比拟”。⑥《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03页。同年第三所新校舍建成,其内分两层,共有“普通讲堂8间,理化讲堂1间,物理化学实验室各1间,仪器存储室1间,戥权室1间,预备室1间,教员室2间,教务室1间,衣帽室2间,盥手室2间,底层地窖内分为游戏室1大间,音乐教授室1间,练习室1间,手工室1间,存储室3间,锅炉房1间,煤炭室1间暨校役室1间”。⑦《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35-536页。以上设施都是为中学女生提供。天津公学大礼堂于1934年11月建成,同年夏天学校院落内铺设地砖。1936年学校于暑假期间装设无线电播音机,并在各教室、办公室装设收音机,用来收听中央电台以及通知紧急事项。

天津公学非常重视体育设施的建设,在1927年办学之初仅有46名学生时,就购置了秋千、跷跷板等游戏设施,以致于“诸生对于学校观念愈感美满,每逢课余尤复徘徊不舍也”。⑧《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1935年学校运动场建成,运动场面积宽阔,中间有足球场,周围有400米长圆形跑道,旁边有200米长直线跑道。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93页。1936年,学校建成正式体育馆,体育馆长110尺,宽70尺,高22尺,于5月24日工竣。馆内四周设有活动看台,可容纳1 200余人。内部设备以篮球场为主体,约长90尺,宽50尺,此外排、垒球各场均可使用。器械方面有单双环、大小木马、垫上运动、悬梯、吊绳等。⑩《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8页。

2.教学设施

天津公学的教学设施先进。每年都要斥资购置教学设备。建校两年后的1929年,学校就购置了各种历史地理舆图、解释图画、理学仪器等以及最近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学生的日用纸张也由学校代办。到1931年时,物理实验室已置有必要的仪器设备,关于自然生理与卫生各科也置有精美的模型和标本。

学校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也十分用心。1934年设置临时藏书楼,位于第一校舍的备用教室。礼堂建成后,其最高层光线充足的两间房屋作为永久图书馆。图书馆备置中西日报杂志及中西参考书籍。①《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761页。1935年1月学校图书馆聘请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专业的龙永信为管理员,分类编排书目。从1935年下学期开始,中小学男女生四部均备有书报阅览室,订有日报及定期刊物多种,供师生参考阅览。虽然图书已有约两万册,但是仍嫌不足,所以天津公学还公开向社会寻求图书捐助。“从1937年开始,每年指定购置费4 000元,俾重要图书陆续增加,以供师生之参考阅览。”②《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1页。1937年图书馆图书总数达25 633册,1939年最多达29 100册,由于水灾损毁,实存28 138册。除了有专任管理员负责图书馆管理,小学男女生两书报阅览室则指定教职员分任指导,并由学生轮流值日,“藉以联系做事之能力,而学生均能认真服务,有条不紊”。③《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1-1192页。

3.经费来源

天津公学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是其经费来源却不只是学费。除了学费、利息、零星收入(校地租金、礼堂租金等)外,英租界工部局协款是天津公学经费重要来源,见表2。在1939年以前,每年的工部局协款都多于学费,并且占到总经费的一半以上,建校初期的几年,工部局协款甚至是学费收入的几倍。由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侵占平津,很多租界外的中学受战争影响停课,很多学生涌入受英租界庇护的天津公学。而时局稳定后,大部分租界外中学复课,很多学生仍不愿离开天津公学,由此造成天津公学学生人数剧增,学费收入也迅速增加,在总经费中占比上升,到1939年学费收入终于超过工部局协款。

表2 天津公学历年经费来源

工部局协款来源于租界华人的纳税,因此也算是取之于纳税人,用之于纳税人。租界外的很多私立中学,并无政府拨款,连纳税人的钱也收不到,只能靠学费或社会捐助。因此天津公学的经费来源优势就很明显了。

三、天津公学的教学成就

1.升学与就业并重

从办学伊始,天津公学在教学上就很严谨,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业,“各科目有每月一试甚或有每周一试者”。④《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1936年6月,天津公学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市高中会考,何鼎基名列第一,何友恂、岳昌烈、孔令义等三名学生亦列前五名。⑤《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7页。天津公学为增进教学质量,于1938年组织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会,指定主席负责考核,会同该科目教员定期举行会议,研究改进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⑥《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8页。设立中学部后,学校很重视学生的继续深造,1936年高中毕业生投考国内著名各大学而被取者多达75人,足见天津公学的教学成就之大。1937年,由于日本侵华,高中毕业生除了少数升入大学外,很多学生由于时局动荡交通阻隔未能升学。到1939年,北方战局稳定下来后,学校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开始恢复。北平的燕京大学“本年度注册新生共二百四十四人……以耀华为最多,共三十八人”。⑦《本年新同学》,《燕京新闻》1939年10月21日。

天津公学作为一所精英学校,本来是以培养学生进入大学深造为目标。但是随着1937年战争的爆发,加上经济不景气,一些学生无力继续深造,在中学毕业后立即就业。因此天津公学顺应时势,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1938年对中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即高中二、三年级分文理科教学。理科着力于提高理化程度,文科则免修高等数学,主要提高国文、英文水平,并且适度增加职业技能科目。这样使得“不宜肄习理科课程之学生庶免方枘圆凿之苦,且获有一技专长,差足谋生,而欲习理工科者又能供其需要,将来升学自有余裕”。①《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7页。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1938年,天津公学斥资购置各种品牌的英文打字机18架。文科学生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学习打字技能,“俾学生对于无论何牌打字机均能运用娴熟,以备异日就业服务之用”。②《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9页。

对于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促进了高中毕业生选择的多样性。1939年10月,天津金城银行主动请求天津公学保送高中毕业生六名前往参加练习生考试,结果三名被录取,进入该银行工作。③《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4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技能教育是没有地位的,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吉尔伯特·罗兹曼所说:“工匠、农民或商人所需要的技术不被视为总体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开明的学校也不将这些技能列入自己的教学科目。学校甚至连加减乘除都不教。职业准备教育是在学校之外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④(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77页。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的不同需求,为高中毕业生增加了出路。到1940年时,高中毕业生男生98人,女生50人,因为成绩列年级前20%而被保送入燕京大学的有男生16人,女生4人。其他毕业生投考燕京大学普通考试以及辅仁、工商等各大学的,也大多被录取升学。仅有几名学生因家境关系未能继续深造,进入唐山启新等公司就业。⑤《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8页。

2.体育教学的突出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身体的孱弱也为有识之士所痛心疾首。清末民初兴起了以“尚武”为核心的“军国民教育”运动⑥刘玉梅、吕志茹:《中国近代教育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43页。,体育也开始得到重视。一些人认为:“一国人民身体之强弱,即种族强弱所由盼,亦即其国力强弱之所由分也。”⑦《体育教育建国论》,《江西教育》,1936年第18期,第61页。体育被上升到“复兴民族的基本工作”⑧《体育教育与复兴民族》,《勤奋体育画报》,1937年第8期,第13页。的高度。天津公学十分重视体育,学校有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设施,1936年还建成了专门的体育场。其体育教育的宗旨是“提倡学生运动兴趣,以期学生普及参加,对于体育训练皆感兴奋,男女生咸能获得身心健全发育。盖本校不仅以培养少数长于夺标之选手为重也”。⑨《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761页。学校经常组织校内体育比赛,每年举办运动会,1937年的春季运动会,高一男生关福纳在跳高项目中以1.652米打破华北中级纪录。⑩《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2页。除了举办校内比赛外,学校还经常派出体育健儿参加校外比赛。天津公学自1935年加入天津体育协进会及体育促进会主办的各种比赛后,一年内篮球赛女生两次荣膺冠军,男生一次获得亚军。田径赛女生及男生童子组均获冠军。1937年天津公学学生于2月7日参加体联冰上运动会,结果甚佳,男童子组及女普通组都获得团体冠军,初级组获得团体亚军。1933年,天津公学中学高级学生课程增加军事训练一项,由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李承褆担任教练,可见天津公学对于学生军事训练的重视。天津公学还配备了学生用枪支,依照国民政府命令,高中部一年级女生皆练习军事看护,初中部则组织男女生童子军,以培养纪律与品格。

梁启超在《新民说·尚武篇》一文中提倡体育教育,以促进中国的尚武之风,破除“文弱之旧习,奋其勇力,以固国防”。⑪天津公学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顺应了时代潮流,为增强国民体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天津公学师生的社会活动

1.救助灾民

1939年天津发生大水灾,“自八月二十日起,

⑪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三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08页。全市即沦于洪水中,水势连绵迄今,并不稍退,四乡农村先被淹没,作物漂流殆尽,市区低洼处进水后,即蔓延英日租界,法租界所筑堤防,亦被水势击破,滔滔浊流满灌街衢,昔日熙攘往来车水马龙之繁盛市区,今成一片汪洋”。①《天津大水灾》,《良友画报》,1939年第147期,第18页。天津公学在自己受灾严重的情况下,仍积极参与社会救灾工作,为天津的抗灾做出了贡献。

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防堵,学校除了把重要文件及生物仪器、模型标本、打字机、钢琴等先行搬移外,其他学校财产都来不及抢救,后水势渐大,桌椅也无法迁出,损失很大。体育馆地板因为被水浸泡,以致涨起凸凹不平,各种体育器械损失也很多,操场所种之树因被水浸泡也大多枯萎。尽管天津公学自身受损甚大,但还是积极参与救助灾民。8月22日,学校腾出第一、二、三校舍及大礼堂等处以收容难民。1939年11月,天津公学将历年保存的学生遗失衣物,以及全校中小学各级学生捐助的衣物2 612件捐助救世军(社会救济组织)。又捐助天津基督教女青年会衣物450件,嘱托其分发给灾民。②《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7页。

2.抗议日本侵略

天津公学校长赵天麟是位爱国人士,对于日军的侵略十分愤慨,在七七事变后,不顾日本人警告,尽力收容租界外的失学学生,引起日本人愤恨。1938年6月27日早晨7点赵天麟被日本人暗杀,年仅五十三岁。这一事件引起舆论哗然,“中外人士靡不伤悼,殡于天津万国公墓,执绋会葬者数千人”。③《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6页。国民政府也以国民政府令的方式对赵天麟予以褒奖:“天津私立耀华中学校长赵天麟,于寇侵津市以后,尽量招纳学子,勗以奋斗图存,务伸正义,固我国本。嗣因敌方记恨,百端阻挠,终不为屈,竟遭狙击殒命。热忱亮节,殊堪嘉尚。”④《褒恤天津私立耀华中学校长赵天麟令》,《国民政府公报》1938年7月30日。天津公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赵天麟举行悼念活动,以抗议日本人的暴行。

总之,天津公学师生并非只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具有强烈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与爱国精神。

五、结语

天津公学的办学历程体现了一种科学化、专业化与现代化的教育。天津公学在学科设置上文理结合,重视试验仪器的购置,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体现了教育的科学精神。而学校在师资与教学上体现出很强的专业化,如负责军训的教员毕业于保定军校,图书管理员则是武汉文华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在教学上,高中学生分文理科,既重视升学,也重视就业。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现代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国际依存的加强,非农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由高向低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各种组织和技能的增生及专门化。”⑤(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天津公学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符合现代化理念。由于日本的武力侵略,天津公学的正常教学活动被迫中断。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学校被人民政府接收,其各种优良传统得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公学租界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我是古籍修复师
英国“公学”知多少
孔裔国际公学 中国国际精英教育领航者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英国:最优秀的学生在运动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