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策略研究

2020-09-08 00:19伊全胜刘芳智华付萌刘贺张春波庞晶
理论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伊全胜 刘芳 智华 付萌 刘贺 张春波 庞晶

关键词: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091 — 03

一、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经济振兴的重大意义

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即是指除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之外的我国各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

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破解“三农问题”的经济战略。十九大明确了破解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来抓。

对非民族地区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展开了抽样实地调研,基本了解了抽样调查村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少数民族村民收入情况;也掌握了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生活条件简陋、持续发展资金短缺、贫困程度以及少数民族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意愿还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赴民族村召开村民座谈会、深入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民族村和民族散杂居村经济发展情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在认真落实乡村经济振兴战略方面民族村和民族散杂居村社面临的问题困难依然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实现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摆脱贫困,达到全面小康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经济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地理位置相对边远、底子薄等多种原因,经济水平仍然相对较落后,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任务。“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如何以此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修建文化娱乐场所,获得充足的资金,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实行大民族聚居下的小民族差异化政策扶持,加大对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既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又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习总书记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家庭一个都不能少,”要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让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梦想。因此,对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经济社发展实行差异化扶持十分重要。

二、非民族地区典型民族村人口分布与经济振兴状况探查

1.鄂温克族为主体的散杂居民族村人口分布、政策与经济振兴现状

百路村是鄂温克族为主的散杂居村,全村共计243户,845口人;鄂温克族274人,78户;达斡尔族102人,35户。还有汉、满、蒙、回、藏、柯尔克孜等8个民族。全村中该民族村占地50900亩,其中14028亩为耕地,12000亩种植水稻,1147亩为林地,35725亩为草原、水面、原生态灌木林和滩涂等。目前已形成一村一品加农旅专业合作社加家庭农场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村里为村民建有1000㎡文化广场、3120㎡大型鄂温克族海兰察广场、200㎡文化站等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较好的场所,2020年新建353㎡鄂温克族党务活动中心,为28名共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开展基层支部建设,带领村民振兴经济创造较好的条件。

村内通讯设施,移动光纤、自来水和户户通等100%入户。村内总路长17.9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4.9公里,沙石路面3公里。主要街道已安装路灯60盏,邮政储蓄电商点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农户存取款,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促进了村民网上农副产品交易。村内设有卫生所,现有2名医生,基本解决了村民有病初期的就医问题。村内还设有一所民族小学,学校定期开展双语教学和民俗传承活动,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较好的传承。

民族村在乡村经济振兴方面注重了新型经济组织促进产业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业态。

一是2018年成立了由本村30户村民加入的噶布喀农旅专业合作社,是村内集旅游、餐饮为一体的专业型合作社,其主要是依托民俗文化,原生态景观开展旅游业的合作社,该专业合作社为民族村大力拓展生态旅游业实现村民共同富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二是2018年噶布喀家庭农场成立,其主要从事半冠和全冠银中杨、山桃抽李、樟子松、塘栖、紫叶抽李等品种的苗木培育,经营面积达90亩,现已成为百路村的特色产业。

三是省民族主管部门投资兴建了20栋果蔬大棚,村委会经民主商议决定利用承包到户自主经营的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大棚内种植的特色香瓜、早春蔬菜、采摘葡萄等已成为种植户借助鄂温克族民俗旅游项目,年底承包租金全部用于本村贫困户分红,此项目即增加了一部分农民收入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百路鄂温克民族村农村人口分布与经济状况问卷调查表

高頭蒙古族村人口分布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2.蒙古族为主体的散杂居民族村人口分布与经济振兴现状

高头屯是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屯,建于1689年,至今有330多年历史,当初仅有祁、胡、计、戴姓四户人家,均是从海拉尔陈巴尔虎旗迁至高头屯的蒙古族人,其主要以卖柴草、狩猎、养牲畜等维持生活。解放后逐渐转为以农耕为主,1956年一五计划后开始种植蔬菜。

高头屯,蒙语是“沟”的意思,在高头屯的前后均有沟,屯中间地势较高,由此得名,被称为“高头”。其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北部,距市区10公里,幅员4.8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 1800 亩,林地884 亩,草地3107.26 亩,水面 342 亩,住宅和企业用地1200.74亩。整体北高南低,东面有齐富铁路,南面有齐富铁路、高头火车站,西面有231国道,北面有光明村,231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域面积7334亩,。

2018年全村年收入总额673.2万元,村集体主要经济收入是土地承包费每年收入30万元,人均年收入18000元,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养殖、务工。村种植业年收入180万元,人均年收入 4800 元,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面积为 1600 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5亩,大葱种植面积为15亩,西瓜种植面积为30亩,甜瓜种植面积为15亩,蔬菜种植面积为15亩。养殖业年收入85万元,人均年收入2200 元,奶牛存栏数15头,5头以上养殖户1户,黄牛存栏数55头,10头以上养殖户2户,猪存栏数 255 头,5头以上养殖户7户。

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支部党日活动,发挥支部的阵地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活动、党员学习日、作风整顿、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多方联动推进村公益事业发展。先后通过民委、财政资金支持建造了3000平方米健身广场、硬化田间路、自来水设备更新,为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活标准,支部班子集思广益,积极探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经常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种、养殖大户学习先进经验,依托区北苑开发区坐落高头村的优势,现有新嘉华管业、金粒肥业、天成钢构、丰达粮食收购、丽华包装等大小企业30余家,为带动高头村劳动力转移和拉动村域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3.哈拉新村达斡尔族村人口分布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哈拉新村是达斡尔族占主体的民族村,是1999年建成的达斡尔族移民新村,其坐落于嫩江西岸,齐齐哈尔市北八公里处。该村与明月岛一江之隔,水资源丰富,还拥有一片美丽的达斡尔天然大草原。全村人口共计1100人,其中70%是达斡尔族村民,被誉为“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

哈拉新村利用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目前建有达斡尔族文化陈列馆、文化广场、达斡尔风情生态园。园区面积1000多亩,其中300亩为草原、300多亩为野生渔场、50亩为沙滩;还建有生态酒店、多功能会议室、传统达斡尔族民居、绿色养殖基地、阳光温室、达族酒坊、农家小磨豆腐坊、烘烤风情街等,每年2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哈拉新村达斡尔族村人口分布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4.鄂族村人口分布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十八站乡鄂族村主要以鄂伦春族为主,是全国5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全村205户,446口人,其中鄂族人口占330人,鄂族村占地180亩,其中耕地为3628亩,草地为6500亩,水面为285亩。

鄂族村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部,距塔河县67公里,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县,南有韩家园林业局。全村65栋特色民居自来水、有线电视100%入户,道路硬化5公里、边沟4000米。新建公共厕所1处,水厕171个,推动了“厕所革命”。真正地实现了村容整洁、环境宜居、生活舒适。新建鄂伦春族标志性斜仁柱造型住房10处,2000平方米民族文化广场、民族图腾、山神雕像等,以及3000平方米的博物馆,200平方米大舞台和60米文化长廊和处图书室,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乡风文明水平的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全面有力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20年创建手工艺品加工车间,全村有4户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家庭,桦树皮船、收纳盒、笔筒、鄂族特色刺绣等手工艺品,这些特色产品增加了鄂族人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通过鄂伦春族原始生活旅游区项目,鄂族歌舞团、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博物馆等共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兴安民俗旅游区。

鄂族村人口分布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问卷调查表

三、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新举措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经济振兴战略背景下,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以上四个典型民族村在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年人均收入均有了较大的增幅,其均实现了利用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了文旅项目,形成了特色优势。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和企业入村等措施均不同程度的调动了民族村民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来,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其收入,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民族村基层党组织在民族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火车头的积极引领作用,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齐齐哈尔哈拉新村https://baike.baidu.com/.

〔2〕百路村简介https://baike.baidu.com/.

〔3〕興安岭上的鄂族村  黑龙江日报2017-04-01.

〔4〕王利文,董刚 .古驿站上鄂族村: 黒龙江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族新村调查报告》(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厉声主编, 36 . 黒龙江卷||コクリュウコウカン||hei long jiang juan ; 第1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12.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西南少数民族主题人物创作作品选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