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慈善现状及发展走向

2020-09-08 00:19曲文勇郭高甜
理论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参与延续性

曲文勇 郭高甜

关键词:网络慈善;社会参与;延续性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097 — 04

慈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互助行为,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慈善也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慈善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建立网络慈善的新模式,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传递速度、传播广度等缺陷,使慈善由部分有能力者发出的慈善行为发展为全民慈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且不受时空限制。但网络特有的隐匿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慈善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了慈善公信力,為网络慈善蒙上了阴影。

一、网络慈善的现状

网络慈善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网络的平台,以快速、便捷的网络环境为依托,及时有效地帮助困难人群,同时也是给了公众发挥爱心的机会。网络慈善的出现,让慈善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大大降低了慈善的门槛,也可以看到水滴石穿的震撼。著名的罗一笑事件在让人感慨现代诚信问题的同时也惊讶于网友们团结起来的强大力量,在得知消息后的短短数日内收集到了巨额善款,虽然这次事件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可以想象,如果每笔善款都可以被正确使用,那么会有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及时挽救。网络慈善使更多需要被帮助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求助信息,也可以使爱心人士更快地了解事件并参与其中。

从原始社会末期来看,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个人私有资产增多,同时也就有了生产资料占有量不平衡的现象,所以不管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都给予弱势群体高度关注。古代慈善大多都是自上而下开展的,一类是当在某些地区遭遇重大天灾人祸时,统治阶级也会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等手段救济灾民,同时也对孤寡老人、小孩进行帮助。另一类是民间力量,当地的官员或者大商人通过施粥、散米等行为对百姓施以援手。近代慈善要么就是以政府主导的,要么就是少数富商、领袖精英参加的,很少有普通民众的身影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才逐渐活跃起来,参与一些救灾活动,但依旧是在由政府主导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不仅是自上而下开展的,但对救助者的经济实力有较高要求。费孝通曾指出,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根据亲属关系而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每个人都是同心圆的中心,根据关系的亲疏而构成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一种“面对面社群,”社群里的人都是熟悉的人,社群里的人都是在熟人的环境下生活的,故而邻里互助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流动日益加剧,慈善模式逐渐向陌生人社会转变。邻里互助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社会需要,逐渐向社会互助转变。网络慈善既是自下而上自发开展的爱心行为,同时创新了小额慈善这一新形式,也应证了那句古话,人多力量大。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网络,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支付宝、腾讯等一些支付平台也逐渐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开展了很多网络慈善项目,例如支付宝有保护环境的蚂蚁森林也有帮助儿童的蚂蚁庄园,是通过节能环保的手段来开展的慈善行为。腾讯公益中的每月一捐已经有214个项目得到了将近一百七十万网友的长期支持。水滴平台开展的水滴筹活动是一个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筹款的平台。还有午餐计划是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午餐。这样的平台和计划还有很多,例如“轻松筹”、“无忧筹”都是人们自发自制开展的帮扶活动,将五湖四海的爱心汇聚起来,作用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去。

二、网络慈善的优势

网络慈善已经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慈善的受关注度大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①网络打破信息壁垒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慈善事业开始与网络联系,并为大众所熟知是在2008年,这也是慈善思想的第二个转折点。汶川地震使中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同时也为全民慈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由于信息交流快速,各地的爱心人士第一时间得到灾情,并赶往当地。大量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民间力量的自愿参加,为汶川地震救灾、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奉献一份力量。他们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救灾过程中,在灾后心理干预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们可以关注到政府以及国家一时难以顾及到的生活需求,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细节上的帮助,推动了慈善社会化发展。除了在灾难面前,网络慈善体现出其优势,更重要的是网络慈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为慈善事业安上了一双翅膀,来到每个普通人的身边,无关阶级,无关职业。慈善圈子边缘逐渐模糊化,不再是只有小部分人参与,跨界合作、全民慈善逐渐成为主流,企业与慈善机构合作频繁。

(一)慈善形式具有多样性

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传播平台,网络有着不受时空限制、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提高传播速度,有利于求助信息第一时间的发布以及被爱心人士所得知,也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爱心,为慈善提供了条件。可以使人们快速地表达情感、奉献爱心,也可以快速得到反馈信息,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慈善活动的信心。同时现代社会手机成为必需品,手机APP种类多样,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为开展更多新型慈善活动提供了平台。网络慈善不仅仅局限于财物方面的捐助,同时也通过一些有趣的环保小游戏,来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以及社会慈善意识,例如蚂蚁森林活动,用户通过步行、网络消费等减少碳排放量的行为在支付宝种一棵虚拟的树,到达一定数值时候,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组织就会在某地种下一棵实体树。据统计到2019年4月,已经种植一亿棵实体树,种植面积达140万亩。还有“免费午餐”项目,通过微信、支付宝、微博等途径在线捐增四元钱,为贫困乡村的孩子提供午餐。网络平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求助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发布真实有效的信息,即使相隔千里的陌生人之间,通过信任的平台或熟人圈子,及时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助服务,并可以对救助进程的进行持续关注。网络慈善较传统慈善而言,慈善成本降低了、慈善时间更加碎片化、慈善信息更加及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慈善活动,提高慈善积极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慈善普遍化、全民化发展。

(二)社会参与方式助推器

在传统社会管理形势下,政府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社会公共服务治理的任务,大大增加了政府治理成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概念。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下,政府面临着多重的考验,仅政府一己之力难以全方位应对所有问题。在此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社会问题治理当中,有利于降政府治理成本,推动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共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主要的一种社会参与形式。在快速流动、变化的陌生人社会、传统的诚信体系逐步失效、復杂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尤为重要的就是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在现代社会中慈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相互协作的促进剂,是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群体间的互动逐渐减弱,很容易造成群体间分化的局面,无形的界限将社会大群体分割成小群体。而大量的社会参与可以糅合不同领域的社会成员,维系不同群体间相互接触,有效减小社会对立情绪。同时社会参与促进社会不同群体成员间的交流和了解,降低群体间存在的刻板印象,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各界人士交流没有太多障碍,也使得慈善事业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展,更加有效的表达帮扶需要,推动慈善全民化的发展。

(三)个人捐助意愿自由化

现代社会中,网络的覆盖面很广,不仅在城地区网络全覆盖,据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已经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以往的慈善形式,出于面子攀比或者慈善需要一般都是大额的捐助,这就将很多有爱心但是经济实力较弱的热心人士拒之门外。而小额的慈善捐助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在有很多小额捐助的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积少成多,水滴石穿。自古以来我国就从不缺乏爱心人士,只是力量薄弱并未被重视,而小额捐助的兴起,给予所有人参与慈善,帮助他人的机会和途径。同时也打消了人们攀比的念头,更加遵从个人的捐助意愿,自由的选择捐款与否,这样也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慈善活动的认同程度,更有助于爱心的传播。现在很多企业并不是以为的追求经济利益,也开始逐渐注重对慈善事业的投入,例如腾讯公司旗下的腾讯公益、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蚂蚁金服公益等都开展了很多慈善活动,在教育、扶贫、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绩。这也体现了企业较强的社会责任心,不光以企业的名义捐助,同时也建立起一个可以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参与的平台,提高社会凝聚力。

(四)网络慈善具有延续性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资源支配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分配资产,进一步扩大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而延续性是网络慈善较传统慈善的优势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不仅仅是临时性、应急性、以资金来帮助弱势群体度过当前难关的慈善,更多的是对个人今后的发展的关注和教育,这也是在强调慈善的延续性。网络慈善的延续性主要有两种体现,一是可以使受助人的困难得到改善,继而可以再帮助他人,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有很多曾受到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的受助者加入到帮扶队伍中,继续帮助他人,多年前的受助者,多年后成为资助者,实现了爱心的传递。例如株洲的一名大学生谢俊威曾受到好心人的资助完成学习,在有能力的时候将爱心回馈给有需要的孩子。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爱心就像击鼓传花,会一直传递到有需要的人身边。二是网络时代信息的即时性、高效性,有利于此类正能量信息的传播,使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加强社会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强对慈善的信心。延续性是慈善事业的强心针,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对慈善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但不管在何时何地,慈善的必要性是不会减少的。在陌生人社会中,新的交往模式逐渐形成,传统的道德教化向数字诚信体系转变,数字是冰冷的,慈善却是温暖人心的,爱心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个人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三、网络慈善的弊端

网络慈善有利于人们更好奉献爱心,但同时也带有一些弊端。根据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不难看出网络慈善的监管力度还不够,还未能对个人求助信息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以至于对网络慈善组织和网络慈善本身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不仅打击了爱心人士的热情,也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浪费了时间。

(一)网络监管力度薄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同时其虚拟性也成为阻碍网络慈善发展的一大因素。虚拟世界具有较高的匿名性,不少人隐蔽真实身份,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言论而难以对其进行追责。网络慈善既有低成本、低门槛、快速高效的强大优势,但也有信息真实性难以分辨、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存在。负面新闻的频频曝光体现出对慈善行为监管不足的弱项,网络公益慈善平台缺乏统一的审查体系和审查标准,甄别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技术尚未完善,未能对求助信息采取全方位的详查与核实,对在募捐过程中出现的捐助者和求助者的互动不够、资金流向不透明等漏洞难以进行有效的防范;由于民众对于网络慈善的警惕性较弱,而网络慈善中的个人捐款金额一般较小,捐助者对募捐过程很少全程关注,因此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与传统慈善不同,网络慈善对善款的管理和使用都是依靠求助者自身的约束力,是出自道德层面的自律行为。网络克服了空间上的障碍,可以帮助千里之外的求助者,但是只能凭借其自身的描述了解情况,难以对事情的真相进行评估。

(二)网络慈善公信力低

公信力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们对慈善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了慈善活动的进行,诈捐、骗捐等负面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部分企业的捐款行为遭到质疑,例如农夫山泉的一分钱活动,并没有明确说明资金流向,还有曾最受关注的“郭美美事件”,虽属于个人行为,但对红十字会的公信力打击极大,即使红十字会建立了监督机制,但仍旧难以获得民心,信任危机很难解除。此类负面信息的频出,大大降低了热心人士的慈善热情,消费了热心人士的爱心,降低网络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不利于网络慈善的健康发展。诚信是社会交往的根本要求,传统诚信依靠的是基于熟人社会的道德教化,在现代社会这一维系纽带的有效性有待商榷,而更多依靠的是数字规范和自我约束力。

(三)专业管理人才紧缺

网络慈善进行得如火如荼,负面新闻时有发生,在体现民众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同时也体现出网络慈善事业尚未成熟,对慈善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空缺,我国公益慈善管理专业起步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少,首个公益慈善管理专业的开始至今也不过六年时间,专业管理难以与民众日益增长的慈善热情相匹配。很多慈善机构的从业人员缺乏公益慈善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慈善管理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难以很好地适应网络慈善。从业者是慈善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传播者和运行者,需要约束个人的行为,更需要社会责任心,不断提升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网络慈善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支持,更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技术服务水平的培养。人们感受到专业优质的慈善服务,能够更加信任和支持慈善事业。慈善专业人才的紧缺,对我国的慈善行为研究不到位,难以形成中国特色慈善理论体系。

(四)道德绑架事件频发

慈善是人们自愿帮助有需要的人的一种方式,但在网络慈善发展过程中就要遭遇到很多道德绑架的情况,明星和企业家大多都站在镁光灯下,言行举止都受到关注,他们收入不菲,在慈善方面,他们需要带头进行慈善行为,如若不然,也会受到网友质疑甚至谩骂。马云就曾被网友喊话为受灾地区捐助大额善款,引起轩然大波。慈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爱的举动,不应该将个人道德和慈善行为挂钩。在中国社会中,道德力量有时是强于法治力量的,优势在于道德存在于人们内心,以教化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有时道德力量过于强大,近乎于胁迫他人,就可谓是得不偿失,这也加重了爱心人士的心理负担。其次就是受从众心理影响,跟风现象较为严重,某一慈善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人们都进行捐助,但还有部分求助者的信息消失在茫茫信息大海之中,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明星效应十分强大,很多人会盲目跟着明星做慈善,并没有亲身验证慈善活动的真伪,也很少去追踪善款的流向。

四、網络慈善的发展走向

首先要加强对网络慈善的监管力度,提高慈善公信力。诈捐、骗捐等现象的出现体现出了慈善机构或平台对求助信息的审查系统并不严谨,对内容的发布没有详细的审查规则。慈善机构或平台应完善求助信息的审查流程和格式,对求助者和救助者负责。传统慈善已经被以网络为纽带的新型慈善形式所替代,网络平台有着快速便捷的特点,但其特有的匿名性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也为诈捐、骗捐等事件提供了保护伞。网络慈善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也是提高慈善公信力的方式之一,善款的资金流向应及时公布。网络慈善尚在发展初期,由于监管力度和手段不足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数字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监督管理手段的更新,在新技术的规范监督下,慈善事业将会更加贴合现代人的需求。例如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的新型技术模式,记录数据具有不可逆性。这类新型技术可以有效的可以确保在网络慈善过程中资料和个人隐私安全,同时也为可以确保网络慈善过程有序进行。

其次要完善数字诚信体系。我国传统的诚信体系几近崩溃,熟人社会的那种信任制度已经不足以支撑网络时代的正常运行,数字诚信体系成为陌生人社会特色的信任标准,满足新型的人际交往模式,现阶段,数字诚信体系逐步完善并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诚信不仅仅是以技术手段维持人际间的信任,同时也会通过一些软方式来增强传统信任感。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发展的重要尺度。网络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网络与慈善的联系,为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提供了途径和便利。网络慈善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慈善行为多样化,关注并参与慈善的人数增多,社会责任感增强,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网络慈善的蓬勃发展,为数字诚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数字诚信体系也为网络慈善提供了信任平台,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最后重视对网络慈善的宣传教育,营造正确的慈善氛围。要加强对网民正确慈善观念的培养,建立正确慈善价值观。慈善是一种自愿献出爱心的行为,不是相互攀比的依据,要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网络慈善不仅是在帮助一条生命或者一个家庭,还在协调社会发展的方面有着重大作用。每一个受到帮助的求助者在具有一定能力之后就会继续帮助其他人,有很多就像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一样如今也投身于慈善事业当中。慈善就像击鼓传花一般会一直传递下去,网络慈善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的方式使得这项事业更好的继续下去。同时也要普及网络慈善的法律知识,不能仅凭政府、机构的力量,要提高热心人士辨别真相的能力以及监督意识,从源头预防诈捐、骗捐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网络慈善不仅要做到全民慈善,还可以做到全民监督。

五、结语

截至到2018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8.29亿,各类网络慈善平台的使用量大大增加,慈善活动的频繁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增进情感,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在网络慈善发展初期出现的诈捐、骗捐等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需要得到帮助的困难家庭,网络慈善是能够解决其实际问题的主要方式。网络慈善是一把“双刃剑”,从整体来看是利大于弊的,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团结都有着积极意义,是值得充分发展的。

〔参 考 文 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08-20.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马闻屿,吴涛.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演变〔J〕.兰台世界,2016,(02):129-130.

〔6〕吴宏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路径〔J〕.东南学术,2016,(01):70-79.

〔7〕商琳琳.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J〕.传播力研究,2018,(02):23.

〔8〕黄闯.新媒体时代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01):93-96.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延续性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英国的高校自治与政府调控及启示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普利兹克奖2016新标向
从知识习得到知识创造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3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