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屏障修复剂对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09-09 08:25王瑶池柳梦婷高金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皮炎表皮屏障

王瑶池,辛 聪,柳梦婷,高金平,杨 森

敏感性皮肤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1]。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为皮肤屏障功能降低[2],其治疗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应用医学护肤品修复和改善受损的皮肤屏障[3],再针对敏感性皮肤各种症状配合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该实验所用皮肤屏障修复剂中均含马齿苋提取物、透明质酸钠、甘草酸二钾、尿囊素、红没药醇等高效修复皮肤屏障成分,无不良添加。该实验观察了皮肤屏障修复剂在敏感性皮肤的耐受性和舒缓肌肤功效以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对敏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志愿者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女性,自愿使用此护肤品,入组明确诊断为面部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病例组)80例,正常人(对照组)50例,年龄18~60(32.1±10.2)岁。对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均知情同意,愿意服从试验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敏感性皮肤患者:① 由两名以上医师确诊,符合敏感性皮肤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② 皮疹局限于面部;③ 伴有不同的干燥、瘙痒、刺痛、紧绷、烧灼等主观感觉或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症状;④ 受试前15 d和整个观察期间未接受其他抗过敏治疗。正常人对照:① 身体健康,当地居住两年以上;② 全身无皮肤相关疾病或可影响皮肤的系统性疾病;③ 面部无皮损。

排除标准:①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 依从性差,预计不能坚持随访者;③ 精神障碍患者;④ 已知对研究产品成分或类似产品有过敏史;⑤ 面部患有痤疮、湿疹、荨麻疹等其他疾病者;⑥ 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者;⑦ 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及同类产品者。

1.2 实验方法

1.2.2疗效评估方法 在使用前、使用后14、28 d分别进行随访,拍照存档。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面部使用产品前后皮肤生理状态改变及VISIA红区结果,并由临床医生对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受试者皮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进行评分,同时受试者对自身改善情况及使用舒适度做出自我满意度评估。所有测试均在温度18.0~26.0 ℃,相对湿度48.0%~56.0%的室内进行,每次检测前患者均先在此环境下静坐15 min,每次在同样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

1.2.3疗效评价指标 ① 皮肤生理无创性定量检测:采用Corneometer仪CM825检测角质层含水量;采用Tewameter仪TM300(德国CK公司)检测经表皮失水量[单位:g/(h×cm2)];采用Sebumeter仪SM815(德国CK公司)检测表皮油脂含量[单位μg/cm2];采用Cutometer仪MPA580(德国CK公司)检测皮肤弹性。

② VISIA:使用第七代VISIA皮肤检测系统(USA Canfield科技公司)对患者的左、右侧面和前正面分别进行检测,主要检测VISIA红区分值,红区反应了面部毛细血管的状况,直观体现炎症程度。

③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有可滑动的游标,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任何不适,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感觉。让患者将游标放在当时最能代表自身感觉不适程度的部位,医生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④ DLQI:敏感性皮炎患者根据自身心理、家庭、人际关系等情况回答1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非常严重、严重、少些、无四个回答选项,由医生做出评分,对应分值分别3、2、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疾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

⑤ 医生评估:使用前、使用后14、28 d由同一医师进行疗效评估和记录。医生根据客观症状(红斑、肿胀、脱屑、丘疹、其他)和主观症状(干燥、瘙痒、刺痛、灼热、其他),每项以0~3分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分数越高表明相应症状越严重。同时根据患者皮损变化、皮肤生理状态及VISIA红区改善情况做出整体评估,并记录使用产品期间的不良事件。

⑥ 患者自我评估:患者根据自己使用产品后的质感、舒适度、滋润程度等自我感觉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2、1、0、-1、-2分。

标准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检查指标库,对不同的检查指标进行特征描述;二是围绕常规性检查引用标准的指标库,建立标准的检查模板。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最终75例病例组及48例对照组受试者完成试验,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试验中脱落病例组5例,其中主要原因为无法坚持每天单一使用此产品,应用了其他抗过敏药物;脱落对照组2例,其中1例出差外地,无法按时随访,1例自觉皮肤干燥,自行使用了其他护肤产品。

表1 受试者的一般情况

2.2 皮肤生理指标检测结果使用前后比较,病例组经表皮失水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弹性较治疗前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后经表皮失水量的改善率(改善率=改善例数/组内总病例数,下同)为92.0%,角质层含水量的改善率为76.0%,皮肤弹性改善率为65.3%。而表皮油脂含量和皮肤pH值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对照组表皮油脂含量和皮肤弹性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5),28 d改善率分别为64.6%和72.9%。经表皮失水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pH值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使用前经表皮失水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肤VISIA红区值有明显组间差异,使用产品后经表皮失水量和皮肤VISIA红区值仍有差异,而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可见产品对于敏感性皮肤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见图1。

2.3 VISIA评估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连续治疗28 d后,VISIA红区分值(图1F)未见明显降低(P>0.05),改善率分别为57.0%和41.0%。具体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照片见图2。VISIA红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敏感性皮炎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2.4 敏感性皮炎患者皮损改变情况评分治疗前敏感性皮炎患者皮损评分为11(7,15)分,14 d后为10(8,12)分,28 d后为7(6,10)分,治疗前后敏感性皮炎患者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测结果对比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对比

图2 病例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照片和VISIA红区对比

a、 b、c为病例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28 d对比照片,d、e、f为对应VISIA红区照片;g、h、i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4、28 d对比照片,j、k、l为对应VISIA红区照片

2.5 VAS和DLQI敏感性皮炎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DLQI评分均降低,14 d改善率分别为61.3%、70.6%,28 d改善率为66.7%、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6 医生对敏感性皮炎及正常人对照受试者临床

疗效评估连续使用产品4周后,医生对敏感性皮炎和正常人对照受试者整体临床疗效评估。病例组症状明显好转且生理等8项指标中有半数以上有所改善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且≤4项指标有所改善为好转;症状无好转即为无显著效果。结果显效19例(25.3%),好转46例(61.3%),改善率86.7%;对照组6项指标有4项以上为显效,3~4项为好转。结果显效9例(18.8%),好转34例(70.8%),改善率89.6%。医生评估两组均改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认为皮肤修复剂对于痤疮和正常人皮肤修复有明显差异。见表4。

表3 病例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之间临床疗效整体评估[n(%)]

2.7 敏感性皮炎受试者使用产品后的自我满意度评价敏感性皮炎患者连用产品4周后,受试者中18例(24.0%)觉得非常满意,49例(65.3%)觉得满意,8例(10.7%)觉得一般,无受试者感觉不满意。

2.8 安全性评估全部受试者对皮肤屏障修复剂有良好的耐受性,整个研究过程中无与试验产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3 讨论

敏感性皮肤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由于人们滥用化妆品或过度清洁,环境污染和精神压力增大等导致敏感性皮肤不断增加,发生率达32.4%~56.0%[2]。目前认为主要是皮肤屏障功能降低[3], 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患者皮损中紧密连接蛋白上的Claudin5表达降低[4],可激活香草素样瞬时感应受体1[5],引起皮肤血管、神经高反应性,促进炎症与免疫反应,导致了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应用医学护肤品修复和改善受损的皮肤屏障。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呈正相关。 因此,在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早期,及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是防治敏感性皮肤的重要环节。

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使用测试产品4周后,数据表明病例组受试者的表皮失水量、角质层含水量、皮肤弹性和对照组的表皮油脂含量、皮肤弹性均得到良好改善,很好的说明了产品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此皮肤屏障修复剂中所含的马齿苋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等作用[6],马齿苋全草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去甲肾上腺素、生物碱、香豆素、维生素A、维生素E、黄酮类及蒽醌类等。黄酮类物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马齿苋可外用于辅助治疗多种皮肤病[7],马齿苋中含的亚油酸,可加速神经酰胺酶合成。而神经酰胺是屏障修复后期的主要效应物质。神经酰胺是高效的保湿剂, 可通过调节表皮细胞间脂质的含量及组成,促进表皮水合作用, 减少表皮水分蒸发, 增进表皮细胞凝聚力, 防止皮肤干燥脱屑,修复皮肤屏障[8]。透明质酸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成膜性,可诱导角质层可以更好的水化,对皮肤自身的水分进行保存,起到较好的保湿效果[9]。 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抗炎、抑制病菌产生、保持皮肤光洁的作用;为细胞增殖与分化提供合适的场所,直接促进细胞生长、分化、重建与修复等[10-11];甘草酸二钾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已被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12]。尿囊素作为天然保湿因子的重要物质,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红没药醇是存在于春黄菊花中的一种成分,a-红没药醇作为活性成分以保护和护理过敏性皮肤,具有抗衰老和抗过敏效果。

此实验中,医生对敏感性皮炎及正常人对照受试者使用产品4周后进行了严格的临床疗效评估,依据受试者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改善;受试者在使用产品4周后做出自我评价,大多数受试者对于产品使用后感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产品使用后舒适度与实用性较为满意。说明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产品对于改善敏感性皮炎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和舒适度较高。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治疗敏感性皮炎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适时与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可能更佳,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此次实验所有受试者VISIA红区未得到良好改善,可能是因为VISIA红区代表皮肤的一种潜在多变状态,不仅仅是指皮肤炎症区域,更多的代表毛细血管扩张区域。受试者实时的毛细血管状态对于VISIA分析结果有所影响,故敏感性皮炎及正常受试者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且VISIA只是对皮肤下2 mm内血管情况定量评估,整体了解血液循环的大致分布状况,为进一步观察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可利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13]。VISIA红区严重且面部出现明显红斑的这一类受试者红不是敏感性皮肤的必备条件, 且可能与潜在的面部皮肤病相关;或与其他激发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与刺激反应程度相关, 而并非均为敏感性皮肤。所有受试者的油脂和pH值在4 周的随访时间虽未见显著改变(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需要更长时间来评估此产品对皮肤屏障的修复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皮炎表皮屏障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屏障修护TOP10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逃不开的痒
一道屏障
染发
——皮炎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