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选与舆论战

2020-09-10 01:19
第一财经 2020年9期
关键词:邮政局硅谷舆论

7月23日,特朗普在Facebook上一则抱怨用邮寄方式投选票代替去投票站投票可能会引发美国历史上最腐败大选的状态被打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没有对内容做事实判定,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关于2020年美国大选投票信息的官方链接。這是Facebook的一项新举措,关于大选的帖子都会被打上标签。之后身为共和党候选人的在任总统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的新帖都陆续出现了标签。

2020年美国大选已正式启动。经历了上一次大选的种种问题之后,硅谷的社交网络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对大选舆情毫无应对了。

作为互联网舆论的主阵地,Facebook、Google和Twitter已和联邦官员讨论了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在大选前后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8月12日,近10家社交平台发表了联合声明,称会基于大选“把好信息内容安全关”。具体如YouTube宣布将禁止含有用黑客手段攻击获得的、可能干预选举或人口普查的视频,以及下架那些鼓励人们干预投票和其他民主进程的视频。在美国处境艰难的TikTok也及时地为大选推出新政,如允许用户举报应用上与选举相关的虚假信息,不允许用户或商家等投放政治广告。

社交平台曾宣称技术没有价值观,如今却在疲于应对复杂的人性。例如Facebook上特朗普评论邮寄投票缺陷的状态的标签,就被指令人困惑甚至默许争议。

事实上,邮寄投票正是此次大选舆论战的第一阵地。今年受疫情影响,前往投票站投票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州考虑批准采取全民邮寄投票的方式。但邮寄问题颇多,例如有人担心是否会有大量选票无法在11月3日总统选举日准时投递。邮政局也成了为求连任处处警惕的特朗普在选战正式开始前最主要抨击的对象。见此情形,美国邮政局新任局长德乔伊不得不宣布在大选结束前暂停改革,以减少话柄。

德国媒体将这次大选中的邮政局风波命名为“邮政局门”,并称“邮政局门”正让美国国民及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的“政治权威”失去信任。但毫无疑问,在此之前,缺失并非是从“邮政局门”开始的。

摇摆的大选审查

今年7月,作为互联网舆论的主阵地,Facebook、Google和Twitter就和联邦官员讨论了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在大选前后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这是经历了2016年美国大选的必然结果。

2016年大选曾多角度被指责受人操控。在这次大选之后,除了“通俄门”的调查,硅谷的社交网络巨头也开始不断接受美国政府的聆讯。“剑桥分析”通过利用用户隐私数据操控选举结果一事,也是在调查中被公众得知。当然,从几次聆讯的结果来看,或许还有更多别有用心者操控社交网络实现目的的方式未被知晓。

变化确实在发生。近些年,硅谷的社交平台们不断加大事实核查和内容审核的业务。但是,技术或许是没有价值观的,内容判断却需要价值观。当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相继推出审查机制,它们删帖的尺度是什么?价值观的标准又为何成了新的问题?仅仅围绕大选,内容判断的价值观的摇摆性同样难以避免,一边是Facebook限制有政治背景的新闻出版商刊登广告,另一边是YouTube无法屏蔽特朗普的竞选广告。

猜你喜欢
邮政局硅谷舆论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陌生人的信任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