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思维导图,激活语文课堂

2020-09-10 12:35陈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7期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陈燕

【摘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以开放、创新的态度去变革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妙用思维导图,激活课堂教学生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和理解新知的效率,还能促进师生共建高效语文课堂,收获较理想的教与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维导图;部编版

语文教学是一个信息交换和加工的过程,需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教师到学生的信息交换,二是学生对学习的整合和加工,缺少其中一个阶段都会造成知识信息的缺失。小学语文在低年级侧重对音、字、词、句等的教学,在高年级则侧重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等深层次的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地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让语文的语言文字性以图文结合的发散性脑图来展现,为教学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下以部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如何妙用思维导图激活语文课堂。

一、妙用思维导图,激活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有意识地学习新知的活动,预习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礎。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对预习不重视,预习效率低下,尤其小学生对高年级语文教材文本信息量大、素材形式丰富的适应较慢,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畏惧预习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适时调整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强重视预习环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来预习,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提高教学成效。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预习为例,笔者采用思维导图预习模式,课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并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与体悟,要求学生以绘制预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既是预习的框架,也是预习评价的依据。针对学生预习时凸显的问题,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学生也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已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完善,师生共建高效课堂。

二、妙用思维导图,激活课堂的教与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特点是阅读文本增加,知识抽象性增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进行拓展学习,结合思维导图工具的去抽象化和思路清晰呈现等优势激活课堂的教与学。

1.清晰呈现教学内容

小学高年级语文对阅读文本、理解内涵和写作手法等有更高要求,教学也更具挑战性,如何快速、高效、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体系上优势明显,它能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师生的教与学有更明晰的思路。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笔者先明确该文本教学的目标,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的热闹与温馨中。全文以时间为写作顺序,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从“腊八”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九”这段时间北京老百姓过春节的习俗,绘就了一幅幅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春节习俗画卷,表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表达作者喜爱传统文化的真情实感。

图中以“北京的春节”为中央词,以辐射线的形式,完整、清晰地展示了“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在凸显重要内容时,通过横纵相连的网线将线性思维转变为网状思维,为教学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思维空间,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也变得多元立体。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文章是基础,从中品读体悟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心灵受到震撼是重点和难点。尽管思维导图本身不具备思考特性,但是它能将思考路径、要点和体会以简明扼要、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文本的行文结构与思路,让看似篇幅长、结构复杂、阅读吃力的文本变得简单易懂,文本中传达的深层涵义也一目了然。

2.激发学习兴趣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难度都在增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兴趣是人积极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最大动力,同样兴趣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是学好的关键因素。基于高年级段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独立思考、挑战高难度等心理特点,将思维导图辅助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原动力和积极性。

思维导图是以颜色丰富、样式多变、趣味十足的图文结合形式进行展示的,语文则主要以语言文字为主,思维导图模式下的教学,一方面为学习注入鲜活力,另一方面也给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增加刺激感。这两方面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处于兴致高昂和思考活跃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3.促进师生交流

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之后,知识、见识、思想和精神等方面都愈发成熟,对学习交流、生活沟通、精神对话的意愿也愈发强烈。为此,要变革传统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交流。此时,在课堂教学时导入思维导图辅助工具,不仅能助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为师生交流架起桥梁,增进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示范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自行绘制或者分组合作绘制,让学生回归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指导检查学生的绘制情况。如此,思维导图就成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力工具,在指导过程中增加的对话与互动,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交流创造了亲密的空间。

三、妙用思维导图,以图谱思维激活复习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检验和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如何对课堂、单元、学期等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重构知识体系,是复习教学的困惑。

语文涉及字、词、句、段、篇等繁复的知识信息,复习就是对这些信息的回顾、记忆和加工巩固。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化繁为简,变散为聚,帮助教师快速梳理教学内容,厘清教学目标;变革学生已有认知,培养其以图谱思维复习语文的思维,复习也就能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还应注重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要以督导的身份、激励式的态度对学生绘制的复习思维导图进行总结、点评,查漏补缺。实践表明,这种复习教学方式不但打破了传统复习课堂的沉闷局面,而且学生的复习效率明显提高,复习教学成效显著。此外,笔者还惊喜地发现,思维导图还能激活学生的图谱思维,帮助其运用图谱思维学习语文,增强其独立思考、系统归纳总结以及思维逻辑等能力。

四、结语

综上,语文是一门集抽象、想象及创新等特性的基础学科,创新地将思维导图模式融入语文教学中,以直观、系统的形式展示复杂而重要的知识体系,形成发散性思维,为教学营造开放性的空间。同时,语文教学并非简单的输入与输出,而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理解,思维导图凸显的即是将知识内化于心再外化于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思维导图简洁、科学、图文结合等特点,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妙运思维导图,以创新的精神引领学生共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盛洋.基于思维导图培养高阶思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20(07).

[2]刘利琴.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读与写·下旬刊,2020(04).

[3]王洪俊.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

[4]张海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

猜你喜欢
部编版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