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训练中运用组合训练法解析

2020-09-10 15:33张成
体育风尚 2020年8期

张成

摘要:跳远是人尽皆知的运动项目,其不仅考验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同时还考验运动员的助跑能力,总的来讲,跳远运动对人们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而诸多高校开始尝试着采取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运动员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养的组合训练法,旨在以此来助力运动员提升自己的个人跳远能力。制定符合运动员需求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自身来讲极为重要。本文就跳远训练中运用组合训练法的方式作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跳远训练;组合训练;助跑能力;弹跳能力

所谓组合训练法就是借助于多种并不相同的训练手段,在实际训练中予以组合应用,去除各种不科学的训练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提高训练质量。在正常情况下,组合训练法能够有效契合运动员的个人身體素质状况,将数种不同的训练模式转化为一套锻炼模式,以此来在后续训练活动中不断强化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其能力的全面发展。组合训练的应用往往能够带来极为可观的训练成果,极为有效地强化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一、跳远运动中采用组合训练法的重要性

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通常有下述两点:首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其次,对运动员个人技巧方面的要求。在传统的训练活动中,运动员通常会在各种高强度训练下突破自我极限,以求能够通过身体素质的提升获取跳远距离的提升。虽然此种训练模式能够取得相应的成效,但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在20世纪中有80%以上的跳远运动员在60岁之后半月板受到严重磨损,甚至造成无法行走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切实有效地保障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保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提升便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组合训练法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热门训练方法,多种训练方式的组合是此种训练法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训练方式需要按照相应的顺序编排,以此来行之有效地强化运动员的身体肌肉,助力其形成更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巩固运动技术。现如今,诸多高校均开始尝试性地开展组合训练活动,通过安排丰富充实的训练内容,使训练能够更为有效地满足运动员需求,充分激发运动员的个人潜能。在进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练需要深度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养以及项目的特性,为其安排具备充足针对性的训练技术,从而有效提升其运动兴趣以及运动积极性,当充满热情地参加到训练中,所能够达成的训练效果也将会更为有效,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全方位发展,提升技术水准。最后,组合训练法是根据不同训练模式组合而成,因此在大量交换训练中,往往能够有效减轻运动员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二、跳远训练中组合训练法的基本内容

在应用跳远训练中的组合训练法之前需要先行明确训练目的、训练任务以及训练要素,保证各项因素均和学生的身体特征存在相应的关联,用以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目标,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跳远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其次则需要考量训练时间的长短以及训练所使用的工具,寻求和运动员本人水准相互匹配的训练模式。一般来讲,为保证训练模式能够满足训练员的正常训练需要,教练在开展组合训练活动的时候通常会从如下训练模式,用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质组合训练:快跑50米→跨栏→跳深按30米跨步跳→快速跑50米→肩负杠铃40公斤交叉跳→助跑投实心球。

素质与技术组合训练:快跑50米→助跑头顶实物→后抛实心球→助跑做跳远空中动作→负重跳蹲→立定跳远。

专项技术训练:专项助跑联系→五步助跑起跳腾空练习→立定跳远→原地摆臂,跳跃摆腿联系→进行完整练习。

由于组合训练的内容量较多并且强度均比较高,因而在训练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在练习的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实现上肢与下肢的交替性锻炼,尽可能地避免负荷长时间集中在某块肌肉上,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肌肉过度疲劳,威胁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在开展素质组合训练的过程中,首先以50米快跑为开头,而后要求运动员跨栏,根本目标是为促进运动员的血液循环,促使运动员的肌肉获得初步活动,也就是广义上的热身运动,为后续的高强度训练做相应的准备。而跳深按30米跨步跳则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自我弹跳能力,做此项练习的时候,运动员需要快速跳起,同时后腿需要尽可能地抬高送髋,这样才能够达成预期训练效果。在进行组合训练的时候,需要保证不断交替练习内容,促进上肢与下肢的反复运动,以此来有效消除机体疲劳。

实际上,田径项目中的每个单项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尤其是跳远项目中的诸多跑步元素,将此类元素融入跳远联系中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在安排训练时间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开展基础性技术练习,不能盲目求快、急于求成,如果尚未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后续训练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开展专项技术组合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应该尽可能地安排相应的助跑训练,用以全面增强运动员的实际能力,为后续巩固技术动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安排组合训练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动作质量,同时将素质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结合,给予学生更多观察体验的时间,促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久而久之便能够提升训练水准,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有关跳远训练中组合训练的建议

首先,需要契合实际情况来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长,在业余体校的训练过程中,不管是训练时间、训练场地还是训练器材都是存在限制的,安排训练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每节课程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作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如果运动员无法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组合训练,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训练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因而绝对不能简单地将组合训练转化为多种训练手段的融合,而是需要环环相扣,突出相应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以此来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提升训练水准。

其次,需要充分契合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因材施教地安排训练内容。每位学生均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其身体骨骼组织的发育过程仍旧在不断持续,而自身肌肉的发展则相对处于薄弱阶段,尤其是运动性器官的发展尚且较为短暂,此时不能过多地强调运动量多、运动强度大,而是需要对学生区别对待,通过多元化的组合训练方式,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养以及其跳远专项能力。

最后,组合训练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为积极自主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在开展组合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不应该拘泥于固定的训练模式,而是需要积极地调整练习手段,及时提出部分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问题与要求,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在组合训练中,任何项目的运动强度都不应该超越基本限制,用以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劳的问题,分散其自身精力,影响到后续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四、结语

总之,通过对多种多样的训练模式的有效融合,不仅仅能够为学生创设并提供绝佳的训练帮助,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训练积极性与训练热情,这对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的个人训练质量来讲,具有非凡的意义。组合训练法主要通过多种不同训练模式与训练方法的组合完成,其能够综合性地强化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其跳远专项技巧,从全方位的角度上促进学生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提升,与此同时,组合训练法还能够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来安排训练内容,有效避免过度训练所会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因而相关跳远教练有必要增强对组合训练法的应用,用以满足学生群体的跳远训练需求,提升基本教育水准。

参考文献:

[1]赵颖,郑汉山.现阶段跳远训练方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33):30–31.

[2]王伟,伊琳娜科兹诺娃.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03):10–11.

[3]王一秀.三级跳远项目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体育师友,2019,42 (06):16–18.

[4]李文冰,李建臣.以跳远项目为例分析垫上功能性组合训练的作用与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21):149–150.

[5]许丽存,黄静.对跳远专项能力训练中组合训练法的实验研究[J].思想战线,2013,39 (S1):139–140.